APP下载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现状及策略分析

2020-10-20王爱玲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新知数学教师三角形

王爱玲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笔者以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现状及策略分析为选题,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并提出了加强数学课堂倾听与对话的有效建议,以期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现状具体表现为:上完一节课后,学生在认知上不能产生从不懂到懂,知识逐渐积累的心理过程;学生在情感上没有激发学习兴趣,也没有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析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教师单纯地通过课本进行教学比较枯燥乏味,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减轻心理压力。

如在教学《平行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生活中的实物,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进而发现、归纳出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生本对话,阅读教材,感受新知,结合经验,建构新知

除了完成教学前期的师本对话,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生本对话,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联系生活实际全方位、个性化、立体化地解读教材。强烈好奇心会使学生的思维不断碰撞、思考,从而形成新知。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以已有的知识、經验为基础,通过新知与旧知的有效整合,在头脑中建立特有的知识框架,为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提供保障。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预习书本,并要求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积累提出相关的问题。在第二天上课前,教师可以将学生的问题全部整理出来并反馈给学生,要求学生再次阅读书本,以解决下列问题:第一,此前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 第二,这些平面图形各有哪些性质?第三,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可以互相转化吗?如果可以,该怎样转化?

此时,学生会带着这些问题思考,联系上节课学习过的有关三角形的知识,通过一步步地猜想与验证,最终得到三角形面积的结论。由此可见,把课堂留给学生,教师只需要在旁适时地加以引导,最后再深层次地加工、整合、记忆与延伸这些知识,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反思性学习促生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有些学生学习很认真,人也聪明,可是成绩就是上不去。通过访谈和观察,笔者发现这些学生具有相同点,就是缺少自我反思。还有些学生能听懂课堂上教师讲的数学例题,可是课后作业稍加变化,就不会解答了。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时,教师出示题目:“一个三角形,底是5厘米,高是2厘米,求它的面积。”

学生1回答:“5×2÷2=5(平方厘米)。”

教师问:“你是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

学生1回答:“我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计算的。”

教师问:“其他学生还有补充吗?”

学生齐声回答:“没有。”

由上可知,学生对自己解题方法正确与否的判断,往往按部就班地套用了以前的经验。可见,学生的思考欲望不强。

这时,学生似乎已经掌握了新知识,但在做题的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教师问:“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5平方厘米,求它的高是多少?”

学生1回答:“5÷5=1(厘米)。”

学生1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真正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不能触类旁通。

学生2回答:“5×2÷5=2(厘米)。”

学生1回答:“教师,我的答案与他的不一样,谁对谁错?”

教师反问:“你想过你的算法与他的区别吗?”

学生1回答:“没有。”

通过上述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是普遍现象,不少学生缺乏主动思考意识,不能自主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错误,不能分析、判断、优化自己的思考方法。上述现象的产生,不可避免地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但细加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特征,即学生缺乏自省意识,也没有自省习惯,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由此可见,自省对学生真正领悟数学知识十分必要。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应尽量综合学生各方面的条件和特点,拟定好教学目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小学数学教师应建立一个健全良好的评价机制,达到建构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提升学生知识内化的能力。同时,小学数学教师也要意识到,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并不能一蹴而就,还需要教师不断地观察、积累及探究。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新知数学教师三角形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The Five Steps of Achieving Racial Equality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