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骆越人的岩画纪

2020-10-20王璐瑶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文化价值文创

摘要:花山岩画是壮族先民古骆越人遗留下来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自申遗以来被广泛的关注,文章主要是通过对左江花山岩画的历史传承性角度来研究文创衍生品对花山岩画精神传承所带来的价值。

关键词:左江花山岩画:文化价值:文创

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1-0036-02

一、前言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是广西省特有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山脉纵横延绵百里的山壁上,岩画粗犷豪迈的图案造型描绘了一幅幅壮族先民古骆越人记录下来的日常生活祭祀的恢宏场景,给后人留下了这样神秘而感性的人文符号。花山岩画作为广西壮族传统文化的缘起之一,是对壮族历史文化的艺术性诠释。文章从广西左江花山岩画的历史角度和文创角度进行分析,反思若将岩画所传达的壮族先民在自然和谐中的感悟依附于文创衍生品,体现其浓厚的文化及精神对现代人带来的价值意义。

二、花山岩画的画面历史意义概述

(一)岩画的历史由来

广西左江花山(芭来)岩画作为我国著名岩画的代表之一,位于广西南部地区横跨宁明县延绵至明江200多公里。壮族先民的古骆越人创造了花山岩画,铜鼓等优秀的少数民族地方文化遗产。在他们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用岩画记录下了古代祭祀,庆祝活动,朝拜活动等一系列场景,其生动活跃的岩画人物形象具有很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值得一提的是,於梅在2009年对广西宁明县花山岩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她从宁明当地文献、图像、地理因素入手,对花山岩画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和论述。以艺术的独特视角剖析了花山岩画独特的造型工艺,论证了花山岩画并不是史前的作品,而是来自于我国青铜器鼎盛的春秋战国和西汉的过度时期,这为古骆越先民的文化含义提供了科学的历史年代和地理因素考据。

(二)岩画的象征含义

实地调研阐明,花山岩画中人物颜色和独特的造型风格不一,主要色彩是利用赭石色铁粉,植物油及兽血绘制。虽然年过时迁颜色氧化,地形改变等原因导致的画面褪色,但依旧不影响花山岩画散发它独特的魅力。其强烈的人物图像和牲畜图像自身的独特造型特点及内容高低叠次,分为正面、侧面、背面。依照比例将人物等级划分,反复出现双臂高举、双腿下蹲的蛙型人物图像,也有类似狗等驯服生物伴随、羊角编钟、铜鼓、环首刀短剑等形象伴随人物的大小位置绘制,类似古埃及的等级比例法。正面人像一般是以部落首领环佩刀戴兽头或辫子以倾斜的形象出现在局部岩画的居中位置,也是画面中比例最大的图形。侧、背面人像时而呈站姿伴随乐器,时而呈蹲姿突出人物身躯及器官暗喻女性及生殖崇拜。牲畜形象的多样化让岩画凸显了活力,犬、马的身形瘦长有力。类似金乌的鸟类暗含着平安出航的含义。编钟和铜鼓作为岩画画面的必不可少的精髓,铜鼓代表着神的象征,夸张的花纹图案结合各种生物形象附加在铜鼓的表面,记录着古骆越人的大型活动和对自然恩赐反馈。

花山岩画根据粗犷有力的线条人物图案特征进行分析与归类,其中包含了多样化的场景,如:狩猎、祭祀、巫术、祈祷、农业、战争、生殖崇拜等。每一个场景都透露着古骆越人对自然生命的尊崇。

从艺术形态上来讲,造型上仔细观察岩画上独特的人物形象都暗喻着青蛙的外形特征,所以也被称之为蛙人,正如铜鼓纹样中的青蛙形象与之相互照应。对于壮族人民来讲青蛙是必须要敬畏的,古时期传说将青蛙比作是雷公之子,只有通过青蛙才能保证延年風调雨顺,因此对青蛙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崇拜之意,暗喻着青蛙神对壮族人民的庇护。

线条上,花山岩画是运用了不圆润的边线达成了典型的点线面组合相互排列,并不规整的粗犷绘制手法将平面画作描绘成相当有视觉冲击力的立体感,蹲姿、坐姿及站姿的相互交错达到了丰富的画面感。如祭祀画面中人物环绕铜鼓的侧面背面形象。其他不规则的有机形态作为画面的补充,丰富岩画所指明的当时活动特点。

(三)花山岩画的现状

通过广西花山岩画的历史角度,艺术角度等方面对花山岩画进行反思,花山岩画在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及它所带来的文化价值是不可或缺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发展,花山岩画所传达的古骆越人民的精神传承日渐衰落,岩壁上的岩画也经历了风雨的侵蚀褪色。因此,对花山岩画的保护可以说是首当其冲,而且对于这种文化的传承也尤为重要。

如何保护又如何传承一直是值得关注的点。相对于国内来说,国外的岩画发现较早,保护措施及复制也比较提前。在经研究发现不同区域的岩画阐述和表现的方式各有差异,但是都符合万物有灵的同一性,都是在赞美与感叹自然的恩赐,正所谓自然崇拜。陈兆复通过国外对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岩画及法国拉斯科岩画做实例,论证岩画是人类艺术和意识发展的一个进化的象征,其表达出的生命意识和审美意识价值无法估量。因此国外建立了专项的岩画研究机构进行岩画的管理、宣传、教育,极大的吸引了众多爱好岩画的专家及爱好者,促进了岩画在国际上的文化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影响因素的影响下,合理的保护与再创造问题虽然仍处于薄弱环节,岩画在保护与传承上依旧是世界性的难题。

因此,广西宁明花山岩画在我国作为地方少数民族独特的艺术展现,它包含了壮族先民淳朴涵养,也包含了对自然的崇敬回馈,至今仍具有浓厚的艺术研究价值。如何将这种传统的文化价值融入当今的社会日常生活成为研究的首要目标。

三、花山岩画衍生品的价值表现

(一)文创产品与花山文化的衔接

传统的东西需要被传承下去,不论是出于人文角度还是所谓的价值角度,文化都是丰富人们物质精神的必需品。文创所带来的是大程度的浓缩当地文化的精髓,传统的文化概念在经过再设计之后融汇其精髓,将文化表达的含义附加在日常所见的物品中,并以此获得新的生命。如今文创设计已经是大热门产业,在新时期的大发展环境下,文创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消费中比重逐年猛增,是中国文化众家纷扬的热点。如何打造更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载体是每一位文化传承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不论是故宫博物院的十年积累还是乌镇的小桥流水,用更加具有创造力、接地气的表现方式把文化用美学进行打造,将具有文化特色的造型图案加以再设计,如:壮锦花纹等运用在各种不同的日常生活用品中,让传统步入生活,进而激发出比物品自身更高价值的文化价值产品。这样既满足消费者对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会促进各个地域的文化传播。

花山岩画作为广西宁明县重要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在其申遗后被广而告之,很多游客慕名而来观赏此景。广西壮族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建立了较为初步的旅游观览体系,打造了以花山岩画精神内涵为核心的一系列文化交流项目,通过对花山文化的艺术形态展现传达给游客壮族先民古骆越人所要表达出的独特意识形态,以至于诠释生命的意义。直至目前,花山岩画对当地的文化产业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虽然岩画本身的直接观赏感并不能达到浏览者遐想的感觉,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将通过岩画的表现形式传达给我们,而这种文化的传播形式也不会单一的出现。

(二)花山文创的多种类表现形式

花山文化所传达的是壮族先民对自然对人文精神价值的体现,因此可以将花山岩画的元素加以提取附加在旅游文化产品中,通过文创的方式将具有广西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广泛传播,打造具有历史意义的新创意文化形象。对于文创来讲最好的角度就是日常的衣食住行,通过这些方面能更好的将花山岩画相关的文创融入日常生活。从创新角度来讲,花山岩画本身的形象数目众多,不同的画面蕴含的含义和展示出的精神不一。针对不同的区域,所制作的文创产品应贴合承载物本身具备的特征。

不同的消费渠道需要的文创产品含义各不相同,如宾馆酒店等住宿需求地点,花山岩画装饰的整体感应采用岩画祭祀的场面突出一种欢愉、活跃、好客的氛围,进而打造有花山特色的民宿风格。将花山岩画具有的壮族人民质朴而洋溢的精神品质以花山岩画图样的结构方式制作产品,如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纪念品、书写的纸笔本、背包等,让游客从侧面推广或更加了解花山岩画的独特魅力。

地方特色美食的便携装是每一位游客到当地都“必须”购买的纪念品,往往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包装能够促进消费者的购买力,同时也能增加其收藏价值。真正意义上的饮食包装是有一种感情融入的,如广西桂林的米粉、崇左的甘蔗酒等,当地人民对美食都有着一种家的感情融入在里面。将花山周边的景象融入食品包装的结构中,使整个包装汇聚着人、自然和谐统一,进而突出花山岩画地区美食的特殊性和独特性。

现代人对于衣着的热爱堪比对于美食的苛求,花式纹样和色彩搭配的多重表现花山岩画大量的使用红色,红色所代表的也正是生命的颜色,基本上所有的岩画都是用红色来暗指生命的意识,壮族先民古骆越人活用了这种颜色来反馈自然对他们的恩赐,将这种颜色活用在现代衣着表面,突出花山岩画附加在现代人身上的精神价值鼓舞。

四、結语

近年来,国家对于文创的重视,促进了文化的融合。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日常的生活习惯,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物质需求的不断发展相应的也推动了文化需求产业地位的提升,文化所承载的精神寓意也不断的被附加在日常应用到的物品中,广泛传播将壮族人民的精神品质,用有创新力的文创设计产品融入到青年一代人的日常生活中,从而进一步打造具有花山岩画特色的广西壮族风格产品,增强壮族文化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於梅,广西宁明花山岩画图像的造型[A].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2009.

[2]李溱.论壮族蛙神崇拜[J].广西民族研究,2002.

[3]陈兆复,邢琏.外国岩画发现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王璐瑶(1995-).男,辽宁鞍山人,研究生,广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文化价值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当文学IP成为“文创”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文创”让文物“活起来”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中国传统义利观下的市场经济主体探讨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