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钢琴名曲对舞蹈学生音乐节奏性的培养

2020-10-20彭浩洋任颖

大观 2020年7期
关键词:钢琴伴奏

彭浩洋 任颖

摘 要:文章列举三位作曲家最具有代表性的舞曲音乐作品,分别分析每首作品的音乐特点、节奏特点、风格特点等,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作曲家们不同风格的舞曲音乐作品,了解与掌握舞曲音乐作品不同的节奏类型与风格特点,只有学生充分地掌握与了解了不同的节奏类型,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将节奏律动感运用于自己的日常训练。

关键词:钢琴伴奏;舞蹈音乐;节奏性

一、音乐和舞蹈是相结合的艺术

音乐和舞蹈是相结合的艺术,世界上各民族著名的音乐,基本都来自于他们本民族的舞蹈音乐,而著名的舞蹈的伴奏音乐也同样流传下来广为人知,比如俄罗斯著名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彼得鲁什卡》《罗密欧与朱丽叶》,肖邦的《波兰舞曲》,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斯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巴托克的《罗马尼亚民间舞曲》,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吉拉斯特纳的《阿根廷舞曲》以及皮亚佐拉的探戈音乐,格什温的爵士音乐等。许多伟大的作曲家都将本民族的舞蹈音乐素材加以改编然后谱写下来,形成流芳百世的经典音乐。

二、钢琴名曲对舞蹈学生音乐节奏性的培养

本文用李斯特两首《匈牙利狂想曲》、肖邦的两首《波兰舞曲》以及巴托克的《六首罗马尼亚民间舞曲》进行举例分析,分析上述几首钢琴舞曲音乐的节奏类型特点、结构、音乐形象并探讨如何通过欣赏这些曲目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性音乐性。

首先以李斯特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中最著名的两首来举例。李斯特是19世纪匈牙利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我们最为熟悉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分为“拉苏”和“弗利斯卡”两个部分,该曲的创作素材来源于著名的吉普赛音乐“查尔达什”。开始的“拉苏”慢板部分非常具有音乐性和歌唱性,这段旋律就像一个吉普赛的老者描述着匈牙利民族的历史,装饰音修饰的压抑的主题似乎用音乐语言来描述历史的悲痛,同时缓慢厚重的旋律同样陈述着匈牙利民族坚强不屈的性格。

第二部分“弗里斯卡”舞曲和第一段的慢板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吉普赛民族乐观的精神。这段快速的舞曲可以理解为首先是一个人跳,然后越来越多人加入进来,万人狂欢的群舞场面,表现出匈牙利人热情豪放的民族性格。这首钢琴作品前后两段一慢一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熟悉的动画片《猫和老鼠》中就使用了这首著名的钢琴作品,在给舞蹈学生介绍这部作品时可以结合该动画片,让学生明白两段音乐节奏类型上不同的变化。

《匈牙利狂想曲第六号》也同样出名,也是李斯特《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中的代表作之一。这首精致的作品分为四个部分,也可以理解为有四个不同的舞蹈来描绘吉普赛人民的生活场面。第一段是雄伟庄严的进行曲风格,描写的是匈牙利民族伟岸的形象。第二段二拍子的节奏感非常明显,重拍上的节奏敦促感很像舞蹈中的“踏脚“。第三段音乐类似宣叙调风格,像一个吉普賽的游吟诗人在述说着匈牙利游牧民族迁徙的历史。第四段则又回到了民间舞蹈本身,体现出匈牙利人热情、乐观且积极向上的精神。这首作品鲜明的四段音乐非常适合介绍给舞蹈学生欣赏与学习,让他们了解各段音乐节奏的变化以及节奏重音的变化。该曲目的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亦可以用于现代舞以及编导学生创作内容的背景音乐。

其次介绍波兰作曲家肖邦的两首《波兰舞曲》。肖邦被称为“钢琴诗人”,是浪漫主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作曲家之一。而他著名的《玛祖卡舞曲》《波兰舞曲》的创作素材均来源于波兰民间的舞蹈音乐。波兰舞曲又被音译为“波罗乃兹”,该类乐曲大多数为三拍子节奏类型,波罗乃兹是源于16世纪前后波兰的一种舞蹈,和波兰的玛祖卡舞曲不同的是玛祖卡舞曲是来源于民间的舞蹈,而波兰舞曲源自于民间的“行列进行曲”,相对而言是具有贵族气息的一种“宫廷舞蹈”,庄重华丽,并逐渐演化成了波兰贵族的舞蹈。

《军队波兰舞曲》是肖邦的代表作之一,这首作品具有英雄凯旋般的进行曲和类似阅兵般鼓舞人心的节奏,该曲为A大调,三拍子的三部曲式结构作品,乐曲开头的主题旋律铿锵有力,描绘了英勇大无畏的军队形象,乐曲开始第二小节第二拍的后半拍三连音模仿的小军鼓敲击的声响效果,更加深刻表现出军队坚毅高昂、英勇善战的伟岸形象。该曲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左手伴奏,这样的节奏类型是该类型的波兰舞曲比较固定的伴奏织体,肖邦当时的好友李斯特对这首作品也是赞赏有加。把这首作品介绍给舞蹈学生欣赏有助于他们对三拍子节奏类型的把握与学习,该乐曲的伴奏型为三拍子内带附点的节奏类型,而舞蹈中很多动作都是在后半拍的重音处做技术技巧动作,舞蹈学生学习此作品有助于她们对该类型节奏的充分理解。

肖邦的《英雄波兰舞曲》作于1842年,这首作品是肖邦最具代表性的波兰舞曲之一,这是一部歌颂波兰人民不畏强敌且充满了战斗性和史诗性的伟大作品。该作品为降A大调,三拍子的复三部曲式结构,该曲节奏铿锵有力,旋律间充满了坚定的信心与自豪感,节奏特点的重音在后半拍上。乐曲的中段为著名片段,左手的八度十六分音符像战场上数以千计的骑兵骑着战马以排山倒海之势勇往直前,右手的旋律则描绘出穿着铠甲的波兰战士英勇杀敌的场景,同时该部作品被认为是肖邦波兰舞曲作品中的巅峰之作。让学生们欣赏这部作品有助于学生对附点音符的掌握,该乐曲中段的十六分音符有助于学生对于该类型的节奏型的理解,加上中段旋律声部附点节奏的大量使用,舞蹈学生在欣赏和学习该作品的节奏类型后,练习自己的技术技巧动作时,在音乐的伴奏下能更好地完成该类型节奏的动作。

最后介绍巴托克的《六首罗马尼亚民间舞曲》。巴托克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被誉为匈牙利现代音乐的领袖。

巴托克的《六首罗马尼亚民间舞曲》由六首小曲组成,作曲家创作的素材来源于罗马尼亚中西部地区的特兰斯瓦尼亚山区,这六首乐曲的风格特点各不相同。第一首《手杖舞曲》为2/4拍的二部曲式结构,巴托克采用了大量的切分节奏类型,每一乐段结束都出现重音好似舞者用手杖敲击地面的声响效果,使该曲带有鲜明的民族舞蹈色彩。

第二首《布劳尔舞曲》亦为2/4拍的节奏类型,全曲一共16个小节,该曲的创作素材来自于该山区的人们戴首饰时跳的舞蹈,演奏时每四小节为一个乐句,而重音停顿在第四小节的正拍的二分音符上,全曲生动活泼,表达山区人民跳着欢快的舞蹈时无比幸福的心情。

第三首《蹬脚舞曲》也是2/4拍的节奏类型,创作素材来自于该山区的劳动民谣,是山区妇女们“打谷子”时唱的劳动歌曲。全曲都是在高音区呈现,左手的伴奏织体固定不变像“打谷子”的固定动作,右手的旋律声部重音没有规律,再加上添加大量装饰音,与左手的伴奏声部形成交错节拍的鲜明对比。

第四首《布舒姆舞曲》是3/4拍的节奏类型,二部曲式结构,创作素材来自于该山区的民谣,也有说法该曲是罗马尼亚的一种“角笛舞”。乐曲的旋律非常抒情优美且极具歌唱性,也略带忧伤惆怅的情感。

第五首《罗马尼亚的波尔卡舞曲》为2/4与3/4的混合节拍,波尔卡本来源自波西米亚地区,后传入欧洲其他国家,此曲的创作素材来源于匈牙利的民谣,该舞曲的特点是二拍子与三拍子的变化交替,非常具有律动感。

第六首《碎步舞曲》亦为2/4拍的节奏类型,二部曲式结构。乐曲的第十七小节后为特兰斯瓦尼亚山区民谣。全曲左手的切分节奏感非常鲜明,低音模仿罗马尼亚民间乐器的音响效果,动感十足。

全曲似热烈欢快的舞蹈,体现出罗马尼亚热情又能歌善舞的民族风格。让舞蹈学生欣赏和了解这类作品有助于他们对于二拍子与三拍子音乐节奏类型的掌握,此套曲节奏简单且鲜明易懂,编导类专业的舞蹈学生可以将此套曲的片段作为创作的背景音乐使用。

三、结语

对于舞蹈伴奏工作者而言,可以将上述的经典的音乐片段运用到培养舞蹈学生的节奏感与节拍感上,通过让学生了解和聆听这些经典的世界各地的民族舞蹈音乐,特别是给他们讲解分析这些民族舞蹈音乐的节奏感,让学生更为直观地去了解不同民族舞蹈音乐,了解它们各自的音乐节奏特点。

参考文献:

[1]林洪亮.肖邦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

彭浩洋,四川音乐学院。

任颖,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猜你喜欢

钢琴伴奏
论高中音乐教学中钢琴伴奏的重要性
论钢琴伴奏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钢琴伴奏在合唱中的重要性与艺术性探究
论艺术歌曲与钢琴伴奏的关系
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别唱吧美人》中钢琴伴奏的几种功用
合格钢琴伴奏者基本素养的养成与提升
论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艺术指导意义
强化服务学校音乐教育意识 加大钢琴伴奏能力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