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20-10-20余仙平夏人斌阿布都热依木·阿布都买买提易炳学李佳

丝路视野 2020年5期
关键词:心理大学生教育

余仙平 夏人斌 阿布都热依木·阿布都买买提 易炳学 李佳

摘 要:解决大学生中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是当前大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一些大学生的心理上存在着一系列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危害着青年学生身心健康,阻碍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灵敏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对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 教育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强,与此同时,我国社会经济也快速发展。城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不论是企业还是国家,对人才的需求都不断扩大,但是,我国的大学生心智还不成熟,还需要面对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压力,通常会感到手足无措。大学生普遍呈现出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及正常的人际交往。

一、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面对新环境难以适应

在高中时,老师为了激励学生,往往把大学描述得很美好,导致大家对大学生活期待很高,现实中的大学校园与大学生心目中的大学校园存在落差,由此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对于学业,很多同学低估了大学的学业难度,导致在期末考试或者临近毕业时压力倍增。

(二)交际困难的心理压力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生活在社会群体里的每个个体,总要和社会进行广泛接触,产生相互作用,同其他人建立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长期在父母的呵护和宠爱下生活,面对纷纷扰扰的大学生活,有些大学生不懂得交往的技巧与原则,不知道如何与人有效沟通;有的大学生有自闭现象,不愿意与其他人进行交往;有的大学生行为处事偏激,容易与同学老师造成矛盾。

(三)就业压力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和经济形势的影响,整个社会就业市场不景气,就业门槛提高,目前社会上“毕业即失业”的言论不少,使不少大学新生一入学就不自觉地考虑到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认为学習无用,从而无心学习,而高校里许多高年级的大学生也有很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他们因失落、焦虑、抑郁、自卑等原因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也就随之产生。

(四)对网络的依赖

网络世界纷繁多变,精彩纷呈,有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有些染上网瘾,沉湎于虚拟世界的快感当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但学生的生活中只有学习,除此之外的与人交往、获得生存能力等教育均缺位,因此很多大学生在摆脱了学习的重压之后立刻陷入虚拟世界。沾染网瘾不利于健康向上的性格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培育,很容易产生精神依赖,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精神恍惚疲惫,目光呆滞,对身旁事漠不关心,甚至诱发青少年走向犯罪道路,影响人际交往能力的正常发展和正确三观的形成。

二、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一)对大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压力,所有高校都应该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通过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和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高校心理咨询活动可以指导大学生增进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苦闷,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的适应学习与生活环境。近年来,各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加了多种形式的心理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较有效的途径之一。

(二)设立匿名对话平台

高校可以在学生宿舍楼下、教室楼下设立一些信箱,让学生把自己的疑问写成纸条放在信箱里。这种方式对一些性格内向、害羞、不善于进行面对面交流和表达的大学生十分方便,而且有些心里话又是碍于脸面不好意思说出来的,所以设立信箱可排解这些大学生的忧虑,可以通过书信的方式把自己的疑虑都宣泄出来。这样可以使心理咨询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建立心理咨询中心

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普及,有些大学生已经能够自然、面对面地与心理咨询老师进行心理问题咨询和解答。在大学生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老师必须遵循保密、聆听、疏导、交友的根本原则:心理咨询老师必须要有意识地和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建立起信任、关心、尊重的师生关系,根据大学生心理的实际情况,使用适当的心理咨询治疗方法,减轻或消除大学生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如果学校心理咨询老师无法解决学生存在的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可以与专业的心理医生联系,寻求外界帮助。

三、结语

总之,在目前社会迅速发展的形式下,新情况、新事物不断涌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因此,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这不仅是高校教书育人的职责,也是培养新一代革命接班人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形成健全人格,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局面的安定与和谐。

参考文献

[1]乙娇娇.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及解决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9,6(43):134—135,142.

通讯作者:李佳

猜你喜欢

心理大学生教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