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劳模品牌 助力城市转型
2020-10-20安徽省淮北市总工会张友明
□安徽省淮北市总工会 张友明
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总工会紧扣转型崛起大局、发挥工会组织优势,推动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落地生根,努力集聚加快建设中国碳谷·绿金淮北的强大正能量。
实行“六宣联动”,让劳模工匠形象“亮”起来。一是注重岗位宣传。开展“百名劳模(工匠)亮身份”活动,统一设计制作身份标志牌,悬挂在劳模、工匠所在车间、班组和工作岗位,增强劳模荣誉感。二是注重对外宣传。组织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五进”活动,让劳模、工匠走进开放式党校、五一课堂、工业园区、车间班组和工地项目部现身说法,每年开展活动200余场,受众达4万余人。三是注重新闻宣传。加强与市级主流媒体的合作,既聚焦“五一”等重要时段,又加强日常宣传,策划推出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通讯、每年特别报道超过6个整版,播发有关新闻、人物特写等20余期。四是注重网络宣传。利用工会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设“劳模群英榜”“工匠是怎样炼成的”等特色专栏,举办的“最具影响力的劳动模范、工匠大师”推荐活动,吸引46万人次参与,让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网播四方。五是注重社会宣传。在市中心及淮北火车站站前广场等重要地点投放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平面广告30余处,争取组织部门支持,在全市开放式党校电子屏播放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宣传片,努力打造文明城市的“精神航标”。六是注重文艺宣传。组织文艺工作者走近劳模工匠,调准聚光灯,捕捉闪光点,集结成《美丽劳动者》《劳动之歌》等书籍,策划推出《向劳模致敬》专场文艺演出,组织窗口行业劳模、工匠相山公园快闪活动,推动劳模、工匠宣传更接地气、更具实效。
落实“四有待遇”,把劳模工匠含金量“提”起来。一是让劳模工匠在政治上有地位。通过发放连心卡、建立微信群、定期走访慰问等方式,为劳模、工匠成长提供良好条件,全国劳模方国胜、杨杰、王忠才相继当选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杨杰被中宣部确定为五一重大宣传典型,省劳模张涛被安徽省委宣传部确定为今年五一重大宣传典型,出租车驾驶员王海峰成长为省劳动模范,刘红丽等3名一线劳模当选中国工会十七大代表。淮北市总工会3名兼职副主席均为一线劳模、工匠。二是让劳模工匠在经济上有实惠。以市政府名义设立市级劳模专项补助资金,淮北矿业集团、皖北煤电集团在全国率先推行“劳模工匠年薪制”“劳模工匠总师待遇制”,打破了产业工人成长的“身份壁垒”。每年认真做好全国、省部级劳模“三金”发放工作,组织劳模工匠慰问、体检、疗休养,2018年慰问劳模150人,发放慰问金106.8万元;201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市总工会走访慰问全国劳动模范35人,发放慰问金7万元。三是让劳模工匠在发展上有平台。推动将发展劳模党员、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写入《淮北市关于加快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中煤矿建集团等单位将劳模、工匠纳入单位人才库,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在党员发展上向劳模、工匠倾斜。淮北矿业集团在安徽煤电技师学院组建了由4名淮北矿业工匠、26名高级技师、78名技师及147名技术骨干共255人的劳模工匠大师集群,打造了人才培养基地、高技能人才“孵化基地”、技术创新基地。四是让劳模工匠在社会上有影响。每年举办的庆祝“五一”等全市性重大活动,邀请劳模参加。定期举办“劳模工匠看淮北”活动。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实施“爱心送劳模”项目,发动爱心组织、爱心企业为劳模工匠送成长基金、送健康体检,努力让劳模、工匠成为广大劳动者向往的崇高荣誉。
王忠才 中共十九大代表、全国劳模、淮矿集团朱庄煤矿综采三区队长
突出“三项功能”,让劳模工匠资产“厚”起来。一是突出教育功能。依托全市近60家新时代职工文明实践中心(站所),通过走进工匠大师、劳模沙龙等形式,让劳模现身说法,谈成长经历、展绝技绝活,引导广大职工看齐劳模、对标工匠。依托市职工服务中心开设劳模工匠讲堂,邀请劳模、工匠为职工提供订单式授课,传授经验技艺。二是突出创新功能。深入推进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全市建成各类劳模工作室70多个,其中,市级以上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56家,开展技术攻关活动,实施革新项目300多项,获国家专利100多项。三是突出品牌功能。组织“跟着劳模去扶贫”活动,实施“5+1”劳模扶贫工程,选拔农林、畜牧、工业、医疗、教育、金融、经营等领域的劳模工匠专家,组建16支劳模志愿服务队,开展活动80余场。淮北供电公司把弘扬劳模、工匠精神作为企业文化来打造,形成崇尚和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先后涌现张涛、孙燕飞、梁厚健、李兵等劳模和先进典型120人。继李子明之后,住建行业推出的淮北华润燃气公司高金梁劳模服务队,成为淮北华润燃气乃至淮北城市文明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