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阳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困局及其破解

2020-10-20赵敬丹

关键词:沈阳文创文化产业

赵敬丹,张 帅

(1.沈阳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110034;2.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辽宁 大连116110)

文化创意产业被誉为21 世纪的“朝阳产业”与“黄金产业”,自其兴起到蓬勃快速发展,始终备受国家的重视与社会的广泛关注。同传统产业比较而言,文化创意产业耗能低、污染小、低碳环保、未来需求大、市场潜力大、产业发展方向好,已成为符合现今时代消费需求的绿色文化产业。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助于休闲、文化娱乐等活动的支持。总体而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理念契合创新驱动要求,跨界融合技术手段科学先进,其发展对有效推动经济增长、增强国家文化实力、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独特的作用。

先增长后下降是近年来沈阳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趋势的重要表现,其产业规模呈现出“增长—下降—增长—下降”的循环样态。尤其是在“十二五”中后期,因国家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和文化产业统计口径收缩,促使沈阳文化产业在短期回落后逆势回升,产业规模逐渐平稳增长。在文化产业整体布局上,沈阳着重培育创意设计、影视传媒、广告会展、数字内容四大业态,现已呈现出“一轴、两翼、三中心、四大产业集聚区、五大交易市场”的整体规划布局。然而,沈阳在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划与发展过程中尚存在诸多短板,需要从政策、市场、资金、人才等多角度进行策略考量和深化。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英国于1998 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首次对创意产业概念进行了界定。文件指出,创意产业是来自于个人的创造力、技巧、天分及才华,对知识产权进行开发与运用,达到创造潜在财富与潜在就业机会目的的一种活动[1]。在美国,文化创意产业被称为“版权产业”,具体包括核心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交叉版权产业、边缘支撑产业[2]。在日本,文化创意产业被称为“感性产业”,其中包括内容产业、时尚产业与休闲产业。韩国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借助产业方式来创造、展示和出售文化艺术品的产业。

我国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是从多角度入手的。厉无畏等认为,创意产业是以人的创造力为核心增长要素的产业[3],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经济系统中引入重组文化资本的一种新兴产业,重点强调创新和创意,并借助创意元素将文化、产品(服务)、技术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4]。金元浦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全球化条件下,以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高科技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的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的跨国、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重组或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它是以创意为核心,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5]。侯汉坡等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以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为主体,以高新技术手段为载体,借助知识产权的开发与利用,实现对文化资源的创造和提升,生产出具有高附加值性的产品或服务[6]。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

1.知识和技术密集性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是以历史文化与建筑、非物质文化、知识与概念为发展对象,借助人类知识凝聚力这一载体对这些发展对象进行创新改造,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人类智慧,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拥有较高的学历、较强的文化审美能力、突出的创新创造能力。创意经历了从产生、制作到产业化的生产营销、经营和管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力资本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传播、发展的主要平台载体和方式手段。在一定地理空间位置上形成集群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倾向,范围内产业间的知识、技术在这种集聚下得以不断交流与发展,与此同时,产业集聚又推进了知识和技术的集聚发展。

2.高度的内容原创性

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创新与创造是创意强调的重要支撑点,其中尤其强调创新内容与创造内容的独特性、新颖性与原创性。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是,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将持续输出的各种具有活力的原创内容和其他产业相融合从而催生出不同业态的文化创意产业类别,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3.高附加值性且绿色环保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由低到高、持续改进提升的过程,其发展到高级阶段并处于产业价值链顶端的衍生产物就是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比较而言,文化创意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既能使人们的物质需求得以满足,又能够使人们在其他消费中无法获得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的成长发展所带来的价值增值要高于其他一般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所具有的较高附加值在这种优于其他产品和服务的特性中突显出来。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附加值较高,且主要以人的智力资源要素投入为主,在价值的创造与提升上以文化产品的创新与传播为手段,因此,其对自然资源要素的投入要求较少,所造成的自然环境污染也较小。

4.产业融合性

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同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多元产业相互融合促生的新兴产业,自身的融合、辐射与渗透作用极强,通过此种作用的发挥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资源支撑化产品的衍生效果比较明显。不同产业之间原有的界限被文化创意产业自身的产业融合性所打破,不同产业的交互融合不断衍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有行业或新兴行业的高端化、创新化、增值服务化等特征在产业间的跨界融合中得以突显,在极大程度上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型优化升级。

二、沈阳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面临的困局

(一)产业化意识淡薄,配套扶持政策缺位

第一,沈阳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化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认识及定位处于模糊状态,对为何及如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考量缺乏一定的清晰理解,某些产业规划与政府政策等方面的引导或介入处于初级阶段。除此之外,产业资源的优化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的限制,完善健全的文化创意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未能有效构建起来。

第二,现阶段,沈阳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扶持政策处于缺位状态,尤其是缺少聚焦文化创意产业前沿领域的政策措施,金融、财税、土地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也较少,导致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系统。

第三,缺少有效的文化数据统计分析业务平台。市文化部门大多依赖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对文化创意企业进行统计与业务数据收集分析,然而这种统计方式的周期性长、时效性差的问题较为明显,难以实现对文化创意产业实时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不利于对文化创意产业开展科学有效的预测和指导。

第四,沈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资源配置不对等。沈阳某些现有文化单位改制后仍保持事业单位的性质,其公益性功能和经营性功能尚未实现完全分离。另外,一些政府部门权力过于集中,致使文化单位所受行政干预过多,其独立的市场主体身份难以从根本上获取和确立,缺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有的积极性与动力。

(二)文化创意产业资金短缺,投融资机制活力不足

第一,政府部门对文化产业的投资不足。沈阳市财政每年投入到文化产业中的资金较少,难以满足文化企业的实际需求,阻碍了部分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展实施。根据表1 数据显示,2014—2018 年期间,沈阳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拨款总体上呈增长态势,文化体育与传媒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1.2%到1.8%之间,但是这一支出比例同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地区比较而言尚且较低,亟须提升投资强度。另外,受政府前期资金投入不足的影响,其他社会投资者的资金投入也随之较少,投资力度较弱,由此造成资金融通难度加大,资金短缺状况严重。

表1 沈阳市文化产业支出 (单位:亿元)

第二,政府在公益性文化事业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对转制为企业的文化事业单位扶持力度不够,对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够恰当。缺乏对农村文化市场的资金投入,忽视农村文化市场的根本发展,农村文化产品供给不足致使文化需求得不到合理满足,城乡发展不平衡性持续拉大。此外,文化需求未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基础上得到满足全面,全市文化基础设施,如文化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与发达城市之间仍有较大差距。

第三,尚未建立完善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制约了社会资本的进入。缺少社会资本的投入,使得国有企业处于垄断地位,而其他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受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不景气的影响,沈阳的引资能力偏弱、引资水平不高,其他地区的企业不愿来沈投资,导致沈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缺少社会资本的投入和支持。同时,现有非公资本得不到优惠的经济政策,参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渠道不畅、上市融资门槛较高,这都降低了社会资本投资文化创意产业的积极性。

(三)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目前,沈阳的新闻和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和娱乐业等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较好,然而受资源开发不足因素的影响,文化旅游业、会展业、网络游戏业等发展相对滞后,由此导致沈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意型产品数目较少,文化创意产业整体竞争力下降。此外,沈阳文化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传统文化产业居于主导地位,文化创意产业则居于次要地位。

在沈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技术作为驱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其更多地体现在文化产品的题材是否有创意、文化产品的创意是否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创新型的原创文化作品内容是否丰富,以及这些文化作品经后期加工制作所呈现出的效果是否具有魅力。以上这些因素均影响着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体验满意度和对一个地区文化产业的评价度,对该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着制约效应。所以,对沈阳文化创意产业的技术发展给予高度重视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方面。但就目前整体情况来看,沈阳文化产业与信息技术结合紧密度不足,借由信息技术催生的新型文化创意产业业态仍然较少,文化产品的技术含量仍然较低,文化资源尚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发利用。

(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想环境缺失

沈阳目前已建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只有沈阳国际软件园、沈阳1905 文化创意产业园、沈阳11 号院艺术园区、沈阳123 文化创意园4 家,占规模以上产业园区总数的10%,年产值不足270 亿元。而深圳已经有48 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或基地,年产值超过500 亿元,与深圳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与沈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求和经济结构调整需要相比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沈阳大部分文化创意企业都为中小规模,其软硬件建设处于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尚未完全成熟,且企业所在的创意产业园区配套设施设备也不完善。此外,整体产业链不完整,间断性过大,具有差异性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链条没有在各个企业之间形成,致使产业链链化程度较低,区域内竞争加剧,同质化现象过于严重,文化产品与市场有效衔接的桥梁与纽带缺失。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的运营方式较为传统,亟待更新。同北京、上海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相比,沈阳在创意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的运营管理方面还存有较大差距和面临很多问题。在运营方式上,沈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产业基地获取经营管理收入的手段,基本上仍然是以出租出售办公用房、经营档口等形式为主,仅为入驻企业和人员提供餐饮、会务、通讯、安全等物业管理服务,而缺少平台嵌入服务。此种经营管理方式对投资企业尤其是外来投资企业的吸引力逐渐减弱,需要加快实现服务方式的转变。

(五)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专业人才不足

第一,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较为落后并存在结构性矛盾。在沈阳各高校和科研院所中设置文化创意相关专业的较少,开设文化管理类专业课程的也不多,文化教育的软硬件资源相对较差,且现有教育资源未能获得充分有效利用,因此,难以培养出专业性强的文化创意产业管理人才和高学历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与此同时,高校所设定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与文化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输送出的人才与企业所需人才要求不符,造成一方面文化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两难局面。

第二,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薪资待遇较低。沈阳高校每年为社会培养的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相关高素质人才,碍于本地就业机会较少、薪酬水平不高,诸多毕业生选择到北京、上海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好、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且收入更高的城市工作。加之近年来,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经济始终处于低迷态势,沈阳在人才引进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短板,导致沈阳文化产业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复合型人才严重缺失。

第三,沈阳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专家学者大多属于理论研究层面,而真正从事产业实践的人员过少,研究成果过多关注理论性而缺乏实践性。同时,多数民间艺术由于无人继承出现人才流失断档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沈阳文化产业人才短缺情况愈发严重。

三、沈阳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困局的破解之道

(一)加强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宏观管控

第一,沈阳要加快制定如《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扶持政策》《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项目指南》等政策性文件;适时出台促进文化科技融合、文化金融融合和数字创意、电影电视、文博等重点行业发展的有关具体政策。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依托铁西1905 艺术园区、11 号院艺术园区、沈阳123 文创园及沈阳国际软件园等现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政策。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项目指南,并对文化创意企业在准入条件、申请程序、经营范围、税收、价格与出口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与扶持。

第二,创建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鼓励文创产品申请专利权及商标注册专用权,促进创意成果转化,为原创人员及企业提供合法收益保障。强化知识产权社会中介服务,严厉打击侵权行为,搭建沈阳文化交易服务平台,为文化创意产业交易服务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撑。

第三,创建由政府牵头、企业参与、第三方介入的文化创意产业动态监测平台,明确界定沈阳市各区县各级文化创意产业的统计对象、行业范围等。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的核算方法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做出确切规范,不断对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予以完善,定期归集汇总运行数据。

第四,研究建立文创产业高层次人才、高精尖文创企业、文化金融融合企业、文化科技融合企业、文创街区、文创空间、功能区专业化服务平台等评估认定机制。

(二)创建文化创意产业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第一,设立沈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借助政府采购、企业定向资助、文创项目补贴等政策举措将社会资本引入文化创意产业。对实现文化与科技、金融、工业、农业、旅游等多业态融合的贡献大且符合标准要求的项目给予奖励支持,突破文化与科技融合关键技术的示范项目等。

第二,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及境外资本投资文化创意产业。取消社会资本、境外资本投资文化创意产业的不合理限制,借助咨询服务、税收减免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及境外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在公共文化服务、非遗传承保护、文化交流等领域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境外资本参与。探索文创领域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进一批合作示范项目。

第三,激发金融业融入文化创意产业的动机与活力。通过流动资产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和间接贷款等方式,解决金融业投资短缺问题。发挥创新创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创意产业基金效用。健全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鼓励文化创意企业合理利用债券、票据、定增、并购等资本市场工具,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鼓励金融机构设立支持文创产业发展的专业部门,鼓励保险机构加强文创产业保险产品创新[7]。

(三)深入挖掘文化消费潜力,扩大市场需求

第一,沈阳应推进文化创意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机制改革,打破文化产业价格垄断,逐步降低文化创意产品或服务的消费门槛,深入充分挖掘文化消费潜力。

第二,沈阳市政府相关部门与文创相关企业应时刻关注居民文化需求的新变化、居民在文化产品或服务审美标准上的变化,文创企业要对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改造升级,及时创新文化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方式,生产具有创新性、针对性、个性化的文化产品或服务。

第三,深入挖掘沈阳历史文化底蕴,扩大特有文化市场需求。传承传统文化和优秀文化,强化史前文化、辽金文化、清前文化、民国文化、抗战文化和工业文化内涵,完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机制,促进历史文化积淀与现代城市发展的有机融合[8]。利用传统文化融合现代科技等多元化因素,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内涵的文化创意产业。

第四,打破文化娱乐设施主要集中于核心商业圈的不合理布局,完善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布局规划,遵循设施建设布局科学合理的原则,加大社区周围的文化娱乐基础设施建设强度。

(四)提升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打造完整产业链条

目前,沈阳已初步形成了辐射周边相关产业的“东西南北”空间布局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基于此,应认真总结文创产业园区与基地建设的经验教训,借鉴北京、上海等地先进经验,先引导集聚,逐步培养文化生产或服务端、文化产品和服务消费群两个市场。在文创产业集聚区达到一定规模后,依托并加大对产业集聚区的投入,促进产业集聚区改造升级为文创产业集聚群。同时,加强分工合作,打造包括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和衍生品开发在内的完整文创产业链条。东部应以棋盘山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为基础,大力开发集文化旅游、数字动漫、影视传媒、创意设计等于一体的创意产业群项目。西部应加大对胡台包装印刷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投入,大力发展包装印刷、排版制版、产品设计、原材料供应和物流等行业,把产业集聚区发展成不同行业紧密结合的综合产业集群。南部应依托浑南动漫产业基地,加大对动漫产业的投入,对动漫产品的发布、展示和销售等进行规划,努力打造完整产业链,并通过辐射能力促进关联产业的发展,逐渐形成动漫产业集群。北部应围绕沈阳123文化创意产业园、沈北华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沈阳陶瓷文化产业园,扩大产业规模,努力打造沈阳北部文创产业集群[9]。

(五)加大创新型专业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

第一,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专家智库。智库成员既要包括政府官员,也要包括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民间文化创意大师、文化企业人员,借助专家智库这一咨询研究和交流沟通平台,使社会各界力量得以充分发挥,通过各界智慧的交融为沈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第二,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以高额薪金聘请优秀文化创意人才,制定合理完善的企业股权政策,为专业人才分配股权份额,使其与企业拥有共同的利益。制定健全的福利制度,按照规定为文化创意领域的高端创意人才和领军人才、沈阳文化创意产业紧缺人才、符合条件的文创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等申请办理人才引进福利待遇。优化购房支持政策,制定租房、购房补贴标准,提升公租房、共有产权住房保障水平。畅通文化创意人才就医渠道,依照一定比例标准给予商业医疗保险补贴[10]。

第三,打造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政府相关部门要完善文创产业人才培养工作,实施高端紧缺文化人才培养计划。在高校及科研院所推进文创产业重点学科建设,并与文创企业合作建设认定一批文创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着重对管理、设计和营销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建立文创产业研究基地,在研究基地建立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为文创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信息咨询与人才输送等服务。建立专门培训机构,加强对现有文创人员培训,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六)优化文化创意产业的营商与发展环境

第一,沈阳要打造公平、开放、自由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政府部门要改变传统的官僚化思想,制定科学合理、有吸引力的招商政策,为国内外文创企业来沈发展提供高效、便捷、有利的制度保障和公平自由竞争的商业环境。

第二,沈阳要对现有文创骨干企业、发展前景广阔的优质中小型企业等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着力强化市和区(县)两级资金统筹,为在创立初期和发展中遇到资金困难的企业施以财政补贴。

第三,制定文化创意产业税收优惠政策,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中不同的项目类别有针对有弹性地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标准和实施细则。对起步期的文创企业与项目、新兴的文创产业业态可在一定期限内减免所得税。

第四,强化文化创意产业用地保障。对国家级、省市级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重大文创项目建设用地依照国家土地政策优先予以保障。积极鼓励企业科学合理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倒闭的商场与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地资源转型创办文化创意产业。加快推进国有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合理利用原有土地资源。

猜你喜欢

沈阳文创文化产业
陶溪川文创街区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沈阳分店
铧芯文创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LiteraryTechniquesEmployedtoDevelop Celie'sCharacterinThe Color Purple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