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荷花挂盘“连年有余”的创作感悟

2020-10-20张志宝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8期
关键词:陶刻刻刀刻画

张志宝

在众多的紫砂器当中,紫砂挂盘一直以自然质朴、浑厚的艺术魅力而受到人们的喜爱,用挂盘来装饰生活是很多人钟爱的选择。通常来说紫砂挂盘会用泥绘或陶刻来进行内容装饰创作,眼前的这件作品“连年有余”就是选择紫砂陶刻创作而成的。由于挂盘历来是一种较为高档的陈设品,所以其主要的作用是提供一种服务于整体的装饰氛围,拥有各种效果和题材的装饰手法,随着陶刻艺术的发展,在这个方向的艺术发展正被划分得越来越精致,有表现粗犷的的用刀,如木刻、剪纸形式的刻画法;有表现纤微秀气的用刀、类似绘画中的素描;也有融入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用刀法,以及各种石刻、壁画等等。这些多样的用刀形式更衍生出了各种不同的风格,让人能够领略到笔墨同刀味的完美融合。

紫砂刻绘可以看做是绘画的另一种创作形式,只不过用的非是笔墨而是不同种类的刻刀,在紫砂这一载体上,不同种类的刻刀可以获得不同笔锋的刻画效果,而用刀的技巧以及技艺水平则决定了画面整体的艺术高度,在题材的选择上同传统的绘画其实并无差别,很多在中国绘画中常见的创作题材,在紫砂刻绘的创作也十分常见。荷花挂盘“连年有余”就是这样一件作品。

通常国画连年有余的画面由荷花和鲤鱼组成,莲是连的谐音,年是鲶的谐音,鱼是余的谐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鱼”通“余”,由于古代的中国生活水平不高,新鲜的鱼肉无法保存太长时间,所以能够顿顿吃鱼被认为是生活水平较高的象征。以至于古往今来,关于“鱼”的文艺创作层出不穷,连年有余也成为了逢年过节常用的恭祝词,这其中就蕴含了人们一种普遍的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想要根据“连年有余”这一题材来进行创作,首先就需要了解这种情感的由来,它是根植于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塑造这种情感自然也就离不开对于传统艺术的继承和理解。荷花挂盘“连年有余”在创作时就考虑到了材质本身所带来的影响,并根据传统绘画题材探寻出了一条另类的创作视角,用紫砂陶刻独有的韵味涉足到了传统绘画所不曾涉足的领域。在眼前这件作品上,利用紫砂陶刻本身特有的表现力,重新定义了画面中的“上下”概念。在传统绘画的构图当中,画面呈一平面展开,由于“连年有余”这一题材需要重点刻画“余”也就是“鱼”,就免不了要对其进行细致的描绘,画面会呈现出一种俯视的角度来进行表现,画面中所有的事物都是处于同一平面的,通过对同类事物的大小的改变来区分远近。而在荷花挂盘“连年有余”的陶刻构图当中,整个画面是呈一个如同透镜一般的曲面,观赏的角度也不再是单纯的从上往下的俯视,提供了一种上下颠倒的观赏体验,从水的内部来呈现水中的莲荷和鱼儿的游动。

为了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荷花挂盘“连年有余”中的刻画内容与传统的绘画内容有所不同,比起一般的绘画荷叶荷花搭配鲤鱼的画面,在这件作品上刻画了很多往常不会引起注意的荷茎,这种带刺的自然形象通常在水面之上是很难观察得到的,而在这件作品上这些刻画频繁的出现,并且占据了盘体边缘大片的面积,很明显当这些荷茎交错地组合在一起,合成了一片合理的水下生态,当然倘若水面无波且清澈见底,这样的画面也是可以通过俯视的角度获得的,这个时候就为不同观赏角度提供了一个选择的余地,所以鱼儿的刻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是俯视,那么我们就能看见鱼脊,如果是平视那么我们就能看见鱼侧,如果是仰视,则就能看见鱼腹,这当然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荷花挂盘“连年有余”中鱼的刻画,却将鱼的形象进行了简化,这种简化让我们并无法明显地区分鱼儿的上中下,而将这种鱼的轮廓代入上下的视角,又都可以产生同样的装饰效果,在荷花挂盘“连年有余”的刻画内容中,巧妙地分配了刻画重点,在300mm狭小的空间中硬是创造了一片可以让鱼儿畅游的水下世界。

同时,作品“连年有余”的塑造还不仅限于此,在刻画内容相较于传统绘画题材的差别外,这件作品还利用陶刻所特有的表现力,塑造了水面所特有的光影效果,利用平口刀接触面光的特性,将刀口放平,以刮削的形式在作品的中部塑造向外辐射的刀痕,用收刀时的深浅来表现光影变化的强弱,由浅到深地拓展到整个画面,并利用这种光影变化,强化向前的画面视角转变,相互映衬配合,将传统题材的“连年有余”塑造出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味道。

总结:用刻刀来创作紫砂挂盘,可以从丰富的题材中选择能够发挥刻刀独特性质来进行创作,并利用现代美术设计中立体的视角转换来形成全新的构图效果。从我国丰富的文化历史来看,能够被提炼和改造的创作内容相当丰富,当代紫砂陶刻创作者只需要根据不同题材充分发挥陶刻自身的手法来进行完成,或抑扬顿挫、或轻刮浅刻、或阴刻阳刻等等,让紫砂挂盘装饰在原有的传统书画的基础上开创出崭新的风貌,同时又能保持紫砂所特有的古朴和雅致,将两者的优点融合起来,为生活增添无限的情趣。

猜你喜欢

陶刻刻刀刻画
从《陶刻人物对瓶》看紫砂陶刻的工艺特征与人文精神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转一转,日期早知道
刻画人物如何『传神』
趣图
刻画细节,展现关爱
趣图
刻画细节,凸显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