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作品“金玉满堂”的陶刻艺术特征

2020-10-20张云熙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8期
关键词:紫砂陶陶刻金鱼

张云熙

陶刻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技艺之一,在火与土的先民时期,陶器上的简单线条构成的符号就可以视为最早的陶刻装饰,这些符号在诞生之初就体现出个性的萌芽,原始社会对自然的崇拜让这种个性的线条在同一个文化框架下趋于一致,我们的文字就是从自然的“形”起步发展而来的,即便是现在普遍使用的简体字,其中的很多部分都还保留着千百年前“形”的影子。由此可见,在陶器上的刻划与我们的文化本身就天然的带有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在我们的艺术创作中更是不可分割的。

“配料调色细且精,塑形绘影艺超群”,陶刻并非是简单的在陶器上的刻划,其具有自身的形成逻辑和系统的工艺技法,紫砂陶刻跟相对于很多传统艺术来说还很稚嫩,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当代最具活力的民间手工艺术创作之一。跟紫砂陶艺相伴随的紫砂陶刻经过多年的沉淀发展,早已经跳出了单纯“装饰”的范畴,逐渐摆脱了作为紫砂壶附庸的地位,紫砂陶刻艺术正以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利用浩瀚的传统艺术题材,紫砂陶刻的创作主题可谓无穷无尽,结合经典的传统艺术形象,紫砂陶刻可以借用紫砂这一优良的载体进行再演绎和再创作,将艺术的创新推上新的高度,紫砂挂盘“金玉满堂”正是这样一件兼具传统与创新的紫砂陶刻艺术作品。

作品“金玉满堂”的创意来源

“金玉满堂”一词出自《老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原本是教导人们富贵到了极处,要懂得收敛的道理。后世不断发祥,衍生出了种种含义,唐代白居易就在诗中写道:“金玉满堂非己物,子孙委蜕是他人。” 可见这个词的魅力,所以历代的文艺创作就将这个词给具象出了,《金玉满堂图》就成为了众多绘画作品的经典花卉题材,并且由于我国的谐音文化,“金玉”又衍生出了“金鱼”,所以在花卉的创作中融入金鱼图就成为了非常新颖不落俗套的创作方法。巧合的是,紫砂器最早在宋代出现,金鱼也是从宋代开始家养,作品“金玉满堂”以紫砂陶刻的形式创作出了一幅独具韵味的《金玉满堂图》。

陶刻技法的运用

此件“金玉满堂”紫砂陶刻艺术品形体古直简约,仪态大气,其陶刻装饰选取了具有丰富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自然形象,妙趣丛生之中又包含自然生态之美,体现出手工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以及传统艺术品、自然与文化三者之间紧密的联系。在陶刻技法的运用上,采用了通篇阴刻素描风格来进行具体的形象刻画,运刀重在干脆,线条连贯,纵横交错时互不影响,刀锋细腻,多用刃口锋尖下刀,浅而有力,在刻画的时候熟练地运用手腕与转管的灵活性,在外围轮廓的塑造上尽可能地一气呵成,能用一刀来刻画表现的绝不用两刀,这样一来画面清爽干劲,结合紫砂本身的材质,如同绣工一般的线条柔和舒展,让整体的画面灵动起来。

构 图

此件“金玉满堂”的图像构成上,线条清晰明朗,落落大方,有着层次分明的艺术美感。花、草、金鱼的分布有着自身的条理性,在原本幻想的基础上构筑了牢固的画面基础,让人看起来更为顺畅和舒心。

首先要明确这件作品的整体构图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圆形的盘体中央是视觉的中心,通常在这个部分都是整件作品凸显主题意蕴的位置,金鱼和花卉的关系在整体的创作中又是平行的,所以这里采用二分法,将整个盘体一分为二。上半部分属于花卉生长的环境,下半部分属于金鱼遨游的环境,两者在现实中的生长环境截然不同,根本无法共存,但在这里,通过紫砂陶刻线条的表现力,背景都被相同的紫砂底色所取代,花卉以及伴生的绿叶舒展盛开,两条金鱼也自由地在水中遨游,借用了空气和水这两种无形的相似点,两种环境背景被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所以构图上既显得上下分明,又紧密融合,干净清晰的陶刻画面效果让整件作品的构图简洁明快,清爽自然。

总结:在此件“金玉满堂”紫砂陶刻艺术创作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美,同时也感受到陶刻艺术的独特价值,它既带有传统绘画的艺术美,也能够顺畅地将题材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来。并由于紫砂陶刻独特的美学特征,构筑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境界,带有强烈的中国传统艺术风味,又兼具现代美术创作气息,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文化自信以及紫砂陶刻这一门艺术的广阔未来。

猜你喜欢

紫砂陶陶刻金鱼
紫砂陶刻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结合
从《陶刻人物对瓶》看紫砂陶刻的工艺特征与人文精神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可爱的小金鱼
当代紫砂陶刻大环境下的个人艺术道路分析
论紫砂陶刻的连续性
小金鱼
紫砂陶的艺术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