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壶“井栏”的传统之美和深刻寓意

2020-10-20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8期
关键词:壶嘴陶刻器型

徐 慧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会产生一些对于生活的感悟,或者美好的情绪,或者悲伤的感觉,或者积极向上,或者低沉消极,总会希望把这些情绪化作艺术的表现形式,用诗歌、绘画、音乐、雕塑等等来演绎出来,从而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紫砂艺术也和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它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本来是一件简单实用的喝茶工具,却由于紫砂艺人情感的投入和思想的倾注,赋予了太多的意义。“紫砂七老”之一,布衣壶宗顾景舟曾经就在阐述自己的作品中说过要把真情实感通过自己的创作完全地融入其中,才能使得紫砂艺术呈现出更为迷人的味道,否则就是冰冷的没有温度的工艺品,不能称之为艺术品,从而得到人们的欣赏和共鸣。宜兴的紫砂艺人在世世代代的传承之中,把如火一样的热情投入到质朴自然的紫砂泥料之中,用自己的的生活阅历和创作激情点燃了熊熊窑火,在水与火的淬炼之中,诞生了一件件让人如痴如醉,爱不释手的紫砂精品。

《井 栏》

我的这件紫砂作品《井栏》在传统器型的基础之上加以微小的创新,使其更加的形态挺拔,灵动飘逸,符合现代设计气息。同时把古朴老道之味结合起来,在壶身刻绘装饰的衬托之下,人文气韵十足,十分耐人把玩。此壶壶身宛如水井围栏一般,流畅的线条形成的轮廓简约自然,搭配平整的大底,给人以敦厚稳重,扎实大气之感。壶嘴胥出,微微向上,出水非常的爽利,与之相匹配的壶把采用了飞把的装饰,弯卷幅度非常具有气势,给人一种飞天的感受,和壶嘴在一张一弛之间和谐自然。壶盖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嵌入壶口,严丝合缝,通转流畅,在旋转把玩的时候也是非常的称手,特别是高柱钮的设计使得更加的锦上添花。同时,壶身还有着山水人家的陶刻装饰,让整体更加呈现出古香古韵的人文气息。从整体上来看此壶《井栏》,经典的器型和完美的创意融合起来,让古老的器型焕发了新的活力,壶身的自然圆融,壶嘴、壶把、壶钮的一脉相承,还有壶盖、壶钮的完美演绎,陶刻的点缀使其整体上更加具有艺术的无穷魅力。端握此壶,仿佛一位老友一般让人熟悉和坦然,在云淡风轻之中给人以安稳和舒心、惬意之感,还能够让我们品味到其中深刻的文化内涵。

在紫砂壶的造型之中,井栏可以说是文人味道非常浓郁的款式之一,它的诞生就是在文人雅士的参与之下得来。“曼生十八式”的设计者陈曼生和制壶高手杨彭年在一次的交谈之中,有感于丫环在井边打水而形成的姿态,于是设计了此壶并且制作而成,陈曼生曰:“此壶天成,唯曰井栏”,铭文“井养不穷,是以知汲古之功”,其中的意思为井水无穷无尽,足以供养我们吸收其中的养分,同时也有着饮水思源的美好寓意。井栏壶在后来的演变之中也赋予了许多的形式和陶刻装饰,成为了人们广受欢迎的器型。我的这件紫砂作品《井栏壶》就是在传统器型多的基础之上把自己的创作灵感赋予其中,在细节的处理之上更加的灵动多变,同时融入了层层叠叠、疏密有间的紫砂陶刻艺术装饰,延续了紫砂井栏文人壶的传统,让我们在使用此壶的过程之中,还能够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内涵,感悟到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

结语:紫砂艺术在刚开始诞生的时候,就和文人雅士产生了广泛的联系。历史上著名的大文豪苏东坡在宜兴的时候,不断地创新紫砂茶器,最终创制了“东坡提梁壶”,如今依然影响和激励着后来的紫砂艺人不断地传承和创新,清代的著名文人、篆刻家陈曼生则把仕途之中的孤独和苦闷都融入紫砂艺术的创作之中,从而开创了紫砂文人壶的辉煌时代。紫砂艺术之所以流传至今,薪火不息,其中的文脉源远流长,成为其根本的支柱和精神的象征,我们正是在紫砂壶中,可以徜徉在过去的历史之中,还能展望未来的发展和社会脉搏,真可谓是一壶乾坤大,此中有真意。

猜你喜欢

壶嘴陶刻器型
从《陶刻人物对瓶》看紫砂陶刻的工艺特征与人文精神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Reading and Blank-filling语法填空
倒水防分叉及防回溢的双层电热水壶的结构探讨
浅谈紫砂壶的器型与功能
小羊首圆炉
福州脱胎漆器器型创新设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