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心时代的中西文明交流与互动
2020-10-20赵正林
赵正林
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积石中学
【知识概述】
一、古代埃及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地理位置: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2)国家的出现与统一:约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
(3)王朝更替: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和新王国时代三个时代。
(4)强盛: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5)灭亡: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
(6)文明成就:古埃及的科学和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成就最为突出。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概况: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2)衰落: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二、古代两河流域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两河”流域:“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早期国家的出现: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概况: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
(2)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3)统治: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
(1)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基本概况: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3)基本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法典明显保留了一些原始时代的观念。同时,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影响:《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三、古代印度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2)国家的出现: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雅利安人侵入印度,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鼎盛时期: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印度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4)表现: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2.森严的种姓制度
(1)形成: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2)内容:
等级名称职责或义务婆罗门掌管祭祀。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3)特征: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佛教
(1)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
(2)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3)教义: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4)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四、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1.希腊城邦
(1)古代希腊地理范围:古代希腊大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以及西西里岛等地区。
(2)希腊半岛的地理环境特点:呈现环海、多山、多岛屿的特点,平原面积很小,耕地十分有限。一方面,多山不便于各地区间的联系,影响了希腊的统一;另一方面,希腊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3)早期文明: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海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4)城邦的出现: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
(5)特点: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最大的城邦是斯巴达。
(6)社会阶层:希腊城邦的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非公民包括外邦人和奴隶。外邦人虽然是自由人,但没有政治权利,不能占有土地。奴隶几乎没有任何权利和自由。
(7)关系:公民与非公民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二者界限分明。
2.雅典的民主政治
(1)顶峰时期: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也随之发展到高峰。
(2)伯里克利改革措施: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这些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席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建立了津贴制度。
(3)民主政治的特点: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3.亚历山大帝国
(1)马其顿的兴起: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边陲的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
(2)亚历山大的征服: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进攻波斯帝国。亚历山大以少胜多,击败了波斯国王率领的大军。他继续南下,攻占地中海东岸地区,随后,进入埃及。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从埃及转而进入两河流域,与波斯大军再度会战。一年后,波斯帝国灭亡。
(3)帝国的建立: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
(4)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这些城市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五、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罗马城邦
(1)意大利半岛的地理位置:意大利半岛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
(2)文明的产生:约公元前1000年,意大利半岛形成了许多城邦。罗马城邦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3)共和国的建立: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4)国家机构: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罗马设立了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5)《十二铜表法》:
①制定: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
②内容:《十二铜表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
③影响:《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6)对外征服: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随后,罗马灭掉了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公元前2世纪,罗马又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7)斯巴达克起义:
①背景:在扩张过程中,大量被征服地区的人被掠为奴隶,奴隶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主要生产者。
②时间:公元前73年。
③结果:最终被血腥镇压下去。
④影响:斯巴达克起义沉重打击了奴隶制,加速了罗马共和国的衰落。
2.罗马帝国
(1)凯撒的独裁:公元前49年,曾经担任罗马执政官和地方总督的凯撒,控制了元老院。后来,元老院任命他为终身独裁官。
(2)帝国的建立: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3)黄金时期: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3.罗马帝国的衰亡
(1)原因:3世纪,罗马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统治者争斗混战不断,人民起义此起彼伏,农业萎缩,工商业衰落,民生凋敝。
(2)分裂: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3)灭亡: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六、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1.文学和雕塑
(1)文学:希腊神话影响广泛,其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2)雕塑: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
2.建筑艺术
(1)希腊建筑:
①特点: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
②代表性建筑:雅典帕特农神庙。
(2)罗马建筑:
①特点: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如石拱门、穹顶等,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
②代表性建筑: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庆祝胜利的凯旋门、宏大的宗教场所万神庙。
3.哲学和法学
(1)哲学: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
①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
②苏格拉底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他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③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
(2)法学方面的成就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帝国的法学家对法律进行了广泛论证,包括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之间关系的万民法、关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4.公历的缘起
(1)创作者:古罗马人
(2)源头:古埃及人的太阳历。
(3)出现: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
(4)调整:为纠正每年将近6小时的误差,采取每4年增加1天的办法进行调整,即每逢被4整除的那一年为闰年,在2月份增加1天。
(5)确立:4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拓展延伸】
一、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文明名称古国名河流文明成果影响古代埃及文明古埃及尼罗河金字塔(法老的陵墓)、象形文字、太阳历等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代统治者压迫、奴役人民的见证。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维护奴隶主利益)。古代印度文明古印度印度河种姓制度、佛教等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印度后来的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古代中国文明古中国黄河、长江分封制、甲骨文、青铜器等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
二、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的区别
项目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文明的拓展方式通过城邦之间的摩擦、战争,建立新的城邦、吸收外部文明来拓展希腊文明。通过兼并战争扩大疆域,在继承希腊文明、吸收外部文明的同时拓展罗马文明。国家的形式分散的城邦制,“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治。军事帝国,由元老院制度过渡到帝制,并进行法治制度建设。政治体制及体制方式由君主制到全体公民集体统治,实现公民普遍参与、轮番而治的民主制度。共和国转变为帝国,实行“元首制”。
(续表)
【典例解析】
1.大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古代人类文明。下列图片与古印度文明有关的是
( )
A B C D
解析:此题考查了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难度较小。狮身人面像是尼罗河流域古埃及的文明象征;《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的象征;种姓制度是古印度文明创造的等级制度;司母戊鼎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属于古代中国的文明象征。故选C。
2.伯里克利时期,根据雅典民主制度,下列四位人物中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的是
( )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解。雅典民主政治所体现的平等和公正等民主原则仅适用于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奴隶和外邦人无权享受这种民主。故选A。
3.从“征服意大利半岛”“布匿战争”“称霸地中海地区”“凯撒夺取政权”这些关键词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
( )
A.希腊文明的繁荣 B.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C.两河流域古老文明的兴起 D.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后,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霸主。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公元前49年,凯撒打败对手,控制了元老院。公元前27年,屋大维开始独揽国家大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从材料中“征服意大利半岛”“布匿战争”“称霸地中海地区”“凯撒夺取政权”等关键词可以看出,这些都是与古代罗马共和国有关。故选B。
【提升训练】
1.右图所示的石瓶是古埃及阿蒙荷特普三世王后提伊的物品,用于盛化妆品或油膏,瓶身上有王后和国王的名字,写在椭圆形的圈框里。石瓶上的文字应该是
(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字母文字
2.“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这种制度
( )
A.规定印度人在法律面前都一律平等
B.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C.认为印度人生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D.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之间可以通婚
3.欧洲文明长期以来吸引着世界的眼球。欧洲人强烈的反省精神打造了哲学的深度,不断追寻的精神开创了民主的先河,在与蒙昧和野蛮的交战中,逐渐形成了复杂而独特的“欧洲模式”。在世界其他文化中都可以找到欧洲文明的影子。上述材料中提及的“欧洲文明”的源头是
( )
A.古希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埃及文明 D.古印度文明
4.下面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②代表的是
( )
A.罗马共和国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5.古希腊的一部世界文学名著,再现了古希腊的社会图景,成为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这部作品是
( )
A.《俄狄浦斯王》 B.《天方夜谭》
C.《荷马史诗》 D.《神曲》
6.罗马城设在山丘上,台伯河河床偏低,取水反而不便,所以城市用水是由城外引来的。罗马全盛时期共有14条输水道,总长超过2000公里,每天可以供应百万立方米以上的清水。这种设施是下图中的
( )
A B
C D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两种古代文明有什么不同?并说明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因素。
(2)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古代文明呈现出的主要特征。面对不同文明,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参考答案:
1.A 2.B 3.A 4.A 5.C 6.A
7.(1)不同:中国——大河文明;古希腊——海洋文明。(中国——农业发达;古希腊——工商业发达或商业发达。)
主要因素:地理环境或自然条件。(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主要特征:区域性;民族性;多样性;等等。
态度:开放宽容;互相尊重;彼此借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