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盛世滋生图》看明清时期商业经济的繁荣
2020-10-20张秀华
张秀华
河北省沧州市沧县风化店中学
《盛世滋生图》是继我国宋代《清明上河图》后又一幅描绘民间风情的恢弘长卷。它生动地反映了清朝时期苏州城内外的市井风情,见证了我国明清时期南方城市的商业繁荣。在以前的历史学习中,广大师生对《清明上河图》的关注程度很高,而对《盛世滋生图》的了解相对较少。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和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都选取了《盛世滋生图》(局部——苏州怀胥桥商市),引导学生学习明清时期商业经济部分的知识。以此图为切入点,我们可以从此图全貌感知苏州商业的繁荣景象(微观),进而抽象概括出明清商业的繁荣(宏观),最终整体了解掌握明清时期商业经济发展的情况。下面就让我们走近《盛世滋生图》,再次感受我国古代明清时期商业经济的繁华景象。
一、鸿篇巨制,感受时代繁盛——走近《盛世滋生图》
《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苏繁华图》,是清代画家徐扬用了24年的时间完成并进献给乾隆皇帝的一幅绘画长卷,它比《清明上河图》规模更加宏大,作品长1225厘米,宽35.8厘米,其中人物12000多人,房屋建筑2140多栋,桥梁50余座,船只400多条,各种招牌200多个,涵盖50多个行业。画面自西向东从灵岩山起,入姑苏城,至虎丘山止,重点描绘了一村(山前)、一镇(木渎)、一城(苏州)、一街(山塘)的景物,形象地反映了18世纪苏州城内外风景秀丽、物产丰饶、百业兴旺、人文荟萃的繁盛景象,完整地表现了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市井风情。
二、管中窥豹,领略都市繁华——走入画中古城苏州
作为《盛世滋生图》重点描绘的苏州,明清时期,它是全国的经济中心,是中国的商业大都会。“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描绘的景象,正是苏州人口众多、富庶繁华的生动写照。
首先,重点观察《盛世滋生图》中苏州城内外商业繁荣的表现,可以得到以下信息:苏州商人云集、店铺林立、行业众多、商品种类繁多、水陆交通便利,形成许多商业区(阊门商业街区、怀胥桥商市等)。作为中心城市苏州,商业向外辐射,形成一批以盛泽、昆山、无锡为主的中心市镇,向外带动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以苏州为中心的商业圈。
其次,通过网络等搜集以下史料进行印证。
(1)“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卖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明代·唐寅《阊门即事》
(2)“姑苏为东南一大都会。四方商贾,辐辏云集。百货充盈,交易得所。”
——《嘉应会馆碑记》
画中描绘的苏州商业繁荣景象和以上史料记载的苏州商业繁盛概况,图文印证。由此我们还可以绘制出右边的示意图,进而形成苏州商业经济发展的整体印象。
三、见微知著,认知商业繁荣——走进课标和教材了解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通过对《盛世滋生图》的解读,我们对明清时期苏州的商业繁荣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我们可以再回归教材文本,用表格法从商人、商品、货币、商运、市场、城市等方面归纳梳理历史知识,整体认知明清时期商业经济的繁荣概况,掌握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
明清商业发展简况商人商帮、会馆出现。商人的组织形式(晋、徽、陕、鲁、洞庭、龙游、宁波、江右、闽、粤等商帮)由血缘到地缘、业缘的变化。商品商品种类繁多;大量农、副产品投入市场,农产品商品化提高;劳动力成为商品。(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换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苏州府风俗考》)货币白银成为流通的主要货币。(白银在国家赋税和商业贸易中普遍使用,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商运区域间长途贸易发达。(“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明·李鼎《李长卿集》)市场商业区、商业圈发展。(明清时期,星罗棋布的江南市镇大都位于交通便利之区,农村居民出户,不到十里就有一个市或镇可以买卖货物。市镇的地位大致在农村和府城之间。苏州府城位于中心位置,市镇把江南各府市与苏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据李伯重《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等)城市商业市镇兴盛;出现许多商业都会。(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兴起了一大批商业市镇: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汉口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另外比较有名的还有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经济中心不再依赖政治中心而独立存在。在商品经济活跃的基础上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总之,明清时期,我国商业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商业出现了许多新气象、新特点,并在商品经济活跃的基础上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穿越历史的时空,恢弘长卷《盛世滋生图》让我们再次领略到古城苏州的繁华,感受到明清时期商业空前繁荣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