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血清生化指标和危险因素分析

2020-10-19周立杰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1期
关键词:危险因素

周立杰

【摘 要】目的:仔細比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血清生化指标和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本院自2017-2018年收取的40例NAFLD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并且选择同样的例数作为健康对照组,收取两组的血清生化指标,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酞转肽酶、三酰甘油以及金属基质蛋白酶抑制物等,并且进一步的分析NAFLD肝损伤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得知,NAFLD患者整体的血清生化指标对比ALT、AST、TG、TIMP-1、HA、M30、M65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但在HA和NAFLD患者的肝纤维程度比较之间存在对比关系;且M30和NAFLD患者的小叶内炎症以及脂肪变形及肝纤维化程度之间也存在对比意义,其统计学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在HA和M30或可以直接作为NAFLD患者临床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肝损伤血清生化指标,同时也是作为危险因素的预防指标,值得临床提高重视度。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血清生化指标;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1--02

脂肪肝疾病时在在很多因素中形成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多会导致肝脏病变,也是属于一种非独立性的疾病,会给患者的生命质量带来很大的威胁。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脂肪肝的疾病也在不断上升,并且越来越年轻化,现已经排在了病毒性肝炎的后面,位居第二的肝脏疾病。脂肪肝在前期并没有显著的表现,但后期的病情会发展很猛烈,然而脂肪肝是属于可逆转性疾病,因此,尽早的诊断治疗对患者的生命质量有很大的帮助。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性分析本院自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收取的40例脂肪肝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选择同一时间体检的40例作为数据对比。

观察组男性有19例,女性有21例,年龄为30-70岁,平均年龄为(50.28±2.54)岁;

然而参考组男性有20例,女性有20例,年龄为31-69岁,平均年龄为(50.84±2.64)岁。

2组受检人员的整体资料没有差异性,但通过统计学分析确定2组可以进行对比,所有临床接受研究的患者以及健康体检参照组的人员,均提前签署知情书和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在接受采集之前,所有受检人均空腹下采集静脉血,以3000r/min 的速度离心10min,分离血清标本。采取临床中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BK-500)与配套试剂测定参考组和观察组组受检对象的肝功与血脂血清学指标[1]。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脂肪肝患者和临床受试者中的基本资料以及数据分析处理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在参考组和观察组之间的数据比较中,所涉及到计量指标均表示为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而检验方法均选择独立样本t进行检验。若统计值P小于0.05,则代表着两组差异有临床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2组的临床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γ-谷氨酞转肽酶、三酰甘油以及金属基质蛋白酶抑制物等整体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性很明显,详细情况见以下表格。

2.2 对比2组临床肝功能检测情况

参考组的肝功能检测数据要低于观察组,其足以证明2者之间的差距性。

3 讨论

脂肪肝在我国临床中它的全名式被叫做脂肪性肝病,可以说它是因为多种病因所引起的,为脂肪大量的在肝细胞内聚集具有病理性的肝损伤。由于肝细胞内的脂肪含量超过了这个比重的5%,它的脂肪发生变性时,这种情况便称之为脂肪肝。据肝内的脂肪含量[2]。目前,肥胖被认为是诱发脂肪肝的主要因素。随着全球肥胖人口的增多,NAFLD的患病人数持续上升,NAFLD的肝损伤评估和诊断也变得尤为重要。除了肝活检外,利用血清生化指标对NAFLD进行无创检测是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得知,NAFLD患者整体的血清生化指标对比ALT、AST、TG、TIMP-1、HA、M30、M65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但在HA和NAFLD患者的肝纤维程度比较之间存在对比关系;且M30和NAFLD患者的小叶内炎症、脂肪变性及肝纤维化程度之间也存在对比意义,其统计学有显著的差异(P<0.05)。临床将肝功能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可以作为诊断脂肪肝疾病,并且诊断效果较高,可以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采用。

参考文献

邵军良,李世波,韩明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血清生化指标和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2):1763-1765.

张利利,高福来.Betatrophin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预测价值[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34(12):2631-2634.

猜你喜欢

危险因素
急性胸痛恶性事件危险因素的早期识别及治疗策略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联的临床研究
甲状腺非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研究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指导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