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疗效观察

2020-10-19于佳卓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1期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中西医肾功能

于佳卓

【摘 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益气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尿素氮、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西医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中西医;肾功能;疗效

【中图分类号】R6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1--01

临床中,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于一种由自身免疫功能缺血导致的肾小球疾病,该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血尿、尿蛋白、水肿以及高血压等,具有起病缓、疗程长以及反复发作等特点,同时累及患者的肾小管和肾间质,病情严重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肾炎症状,其中尿蛋白是造成肾脏损伤的重要因素[1]。本研究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的年龄均>18岁;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对于本研究治疗药物过敏的患者;继发淋巴瘤、血液病等疾病的患者;对本次治疗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50.23±1.67)岁,病程0.5-9年,平均病程(5.32±1.21)年。观察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33-68岁,平均年龄(50.98±1.21)岁,病程0.4-8年,平均病程(5.26±1.3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优质低蛋白、低盐饮食。采用潘生丁、依那普利治疗以及对症治疗。水肿明顯者利尿、积极控制高血压、预防感染、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避免加重肾损害的因素。观察组加用补肾益气活血汤治疗,组成:黄芪30g,党参20g,肉苁蓉10g,萆薢10g,土茯苓15g,牡丹皮10g,白茅根30g,泽泻15g,益母草30g,生地15g,山茱萸10g,满天星10g,牡丹皮20g,白茅根20g,瞿麦10g。水肿甚者加连翘10g,麻黄6g,赤小豆5g;痰多气喘加葶苈子6g,肝肾阴虚加旱莲草20g,女贞子10g。水煎取汁300mL,日1剂。两组连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采用4级评分法评估高血压、水肿、血尿等症状严重程度,评分高则症状越严重。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症状积分改善60%以上,24h蛋白尿定量基本恢复正常;好转:症状积分改善40-60%,24h蛋白尿定量改善40%以上;有效:症状积分改善20%-40%,24h蛋白尿定量改善20%-40%;无效:症状积分改善20%以下,24h蛋白尿定量改善20%以下。肾功能指标:观察指标包括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BUN采用自动分析尿酶法测定,Scr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应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尿素氮、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指标如下。治疗前:(18.68±4.25)mmol/L、(245.12±124.42)μmol/L、(48.24±25.45)mL/min;治疗后:(10.05±4.12)mmol/L、(139.32±86.54)μmol/L、(77.65±22.52)mL/min。对照组肾功能各项指标如下。治疗前:(18.69±4.26)mmol/L、(245.13±124.41)μmol/L、(48.25±25.46)mL/min;治疗后:(16.24±4.11)mmol/L、(200.24±100.24)μmol/L、(53.65±23.54)mL/min。两组尿素氮、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30/32)显著高于对照组78.13%(2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进展缓慢,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3],临床以水肿、蛋白尿、高血压、血尿为临床表现,最终可发展为不可逆的肾功能衰竭,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主要是以改善临床症状、延缓肾衰竭的进展、防治并发症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原则,药物以钙离子拮抗剂、ARB 类、抗凝、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为主,但临床治疗效果仍不尽如人意。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于中医学的“水肿”、“肾风”、“腰痛”以及“虚劳”的范畴,其病理机制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主要表现在肺、脾、肾三脏,涉及三焦、肝等脏器,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脾肾亏虚为主,标实以水湿、瘀血为主。因此对其治疗要以健脾益肾为主要原则,临床中还应注意水、气、血三者的关系,因血能病水,水能病血,水与气、血三者相互影响,进一步形成痰、淤等病理产物,增加疾病的辨证论治难度。黄芪性甘、微温,可以补诸虚不足,健脾有益元气,利水水肿,生精养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对模型大鼠有调节免疫,提升血清白蛋白,降低胆固醇,并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运,减弱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在肾组织中的沉积,改善轻、中度肾衰的作用。熟地性甘、微温,生精血、补五脏,是疏通血脉的常用药物,与黄芪共同入药能够起到气阴并补与阴阳调和的效果,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对肾脏有保护作用,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山药性甘、平,补气健脾,补肾涩精,与甘草配合入药补脾益肾。当归、丹参活血通脉补滋肝肾。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西医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李 楠.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10):1465-1466.

喇登海.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智慧健康,2019,5(17):127-129.

马添宏,张俊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9,9(20):62-63.

猜你喜欢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西医肾功能
贝那普利联合不同药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观察
贝那普利联合不同药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效果探讨
氯沙坦钾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尿酸的影响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分析
中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iPS细胞治肾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