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髋关节置换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2020-10-19李瑞强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1期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

李瑞强

【摘 要】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和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老年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82例老年股骨轉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和患肢Harris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均明显的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半年的Harri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并且研究组术后半年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治疗中,半髋关节置换的治疗效果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且能加快骨折愈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关键词】半髋关节置换;锁定钢板内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

【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1--02

股骨转子间骨折(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FF) 是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的骨折,大部分由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如跌倒等所引起。老年人群由于多伴随骨质疏松,此病的发病率较高[1]。以往多采用保守治疗,但由于其并发症多且效果较差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有锁定钢板内固定和半髋关节置换,然而临床中具体采取何种手术方法仍存在争议。本文对半髋关节置换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和并发症进行了对比分析,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8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侧新鲜闭合性骨折,左侧21例,右侧20例。其中研究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67 ~86岁,平均 (73.21±3.58) 岁;对照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68 ~85岁,平均 (73.52±3.81) 岁。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病理性骨折患者,无法用药物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患者,髋关节发育不良者,长期卧床患者,精神障碍者。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患者麻醉后取仰卧位,于股骨大转子上向下部位做切口,逐层将皮肤、阔筋膜剥开,选取骨外侧肌的肌间隙入路,暴露骨折线,C型臂透视下间接牵引复位,置入锁定钢板,并依次钻孔、测深,随后沿股骨颈方向植入3枚螺钉,最后依据患者骨折情况于骨折远端处予固定。大转子粉碎骨折患者应该先进行碎骨块固定,严重骨折缺损者需进行植骨;小转子骨块尽量采用拉力螺钉复位固定。骨折固定满意后,检查髋部活动情况,置入引流管,缝合切口。研究组患者采用半髋关节置换[2]。患者麻醉后取侧卧位,于髋关节后外侧为切口,依次切开阔筋膜、部分梨状肌腱、外旋肌和关节囊,充分暴露髋关节。辅助患肢内旋,取出股骨头后,测量股深,尽可能的保留股骨距。将髋臼暴露后,清除其内部残留软组织,随后对大转子和小转子进行复位,并用钢丝进行固定,固定满意后扩髓。在髓腔内注入骨水泥,并插入股骨柄假体,安装双极头。复位在C型臂透视下复位满意后,置入引流管,缝合切口。

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抗感染、抗凝等治疗。根据患者的骨折复位情况和术后康复状态,引导其进行适量的术后功能训练。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患肢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均明显的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两者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患者术前Harris评分无显著区别(P>0.05),术后半年的评分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研究组术后半年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与老年人骨质疏松有密切联系,是老年人常见骨折。以往临床常采用保守治疗,但患者需长期卧床,并发症发生较多,也不利用骨折康复和功能锻炼,易造成畸形愈合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患者对健康需求的提高,锁定钢板内固定和半髋关节置换成为目前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两种主要的方法[3],而两种方法从疗效和患者康复状况存在明显的差异。有研究证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更显著,并发症明显降低[4]。本研究发现,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均明显的短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且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钢板内固定术患者(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半年的Harri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并且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半年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钢板内固定术(P>0.05)。

综上所述,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治疗中,半髋关节置换的治疗效果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减少了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降低术后卧床引发的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利于患者术后更早期的功能训练,加快骨折愈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陈雁西, 强敏菲.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策略与数字化临床路径[J]. 中华骨科杂志,2017,37(17):1111-1118.

索南昂秀, 祁腾民, 周京元, 等. 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观察[J]. 山东医药,2017,57(5):94-96.

袁志, 毕龙.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趋势[J]. 中华骨科杂志,2017,37(17):1057-1060.

柯懂贤.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6):959-961.

猜你喜欢

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与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比较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PFNA内固定失败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5例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空心加压螺纹钉结合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