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方法分析

2020-10-19高秀丽韩虹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1期
关键词:手足口病发病率

高秀丽 韩虹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儿童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随机抽取同一地区的两个小区的400例保健儿童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地点差异将儿童分为两组,对照组(n=200例,实施常规儿童保健),观察组(n=200例,实施儿童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方法),比较两组结局。结果:观察组200例患儿的手足口病发病率2.5%(5例/200例)小于对照组患儿的手足口病发病率23%(46例/200例),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强儿童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可减少该病的发病率,可促进儿童健康生长发育,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手足口病;常規儿童保健;预防控制方法;发病率

【中图分类号】R512. 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1--02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性疾病,该病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且该病的传染性极强,发病年龄也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其中5岁以下的儿童是高发病率群体。患儿的临床主要症状有发热、厌食、口痛、口腔与手足等部位发生小疱疹或小溃疡。少数患儿甚至会引发肺水肿、心肌炎与无菌性脑膜脑炎等疾病,严重损害患儿的神经系统,甚至会危及患儿的生命[1]。因此,制定一种有效的手足口病预防方法,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随机抽取的400例保健儿童为临床研究对象,主要分析探究儿童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随机抽取同一地区的两个小区的400例保健儿童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地点差异将儿童分为两组,对照组(n=200例),观察组(n=200例)。对照组有男童118例,有女童82例;年龄在6个月至6岁,平均(3.2±1.5)岁。观察组有男童111例,有女童89例;年龄在6个月至5.5岁,平均(3.0±1.4)岁。两组儿童的基线数据对比,差异不存在(P>0.05),有比较性。

1.2 方法

对照组200例儿童给予常规儿童保健,指导儿童家属做好儿童的卫生工作。

观察组200例儿童给予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方法:(1)个人预防控制:根据当地的手足口病流行情况,合理制定防控措施。指导儿童日常多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热天要每天洗澡,冬天隔一天或隔两天洗一次澡,勤换衣物,患儿所使用的床单被褥需定时晾晒,及时杀菌消毒。其次,儿童应多喝温热的白开水,不可食用生冷食物,避免肠胃受损。再者,患儿居住的房间需定时通风换气,需为患儿营造一个质量达标的生活环境,从而降低患儿的病毒感染几率。再者,家庭中的生活垃圾要及时清除,避免垃圾在室内停留时间过长,衍生大量细菌,导致儿童患病。家长应定时进行大扫除,定时清洁家庭环境,不断提高儿童生活环境的质量,从而降低儿童的手足口病发生率。若患儿已经出现手足口病的表现,需及时就诊。(2)家庭预防控制:儿童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家庭,因此儿童监护人需重视家庭的卫生清洁工作,需每天为各个房间开窗通风,需增加房间的日照时间,需定期更换家庭成员的衣物以及床上用品。要定时对患儿使用的餐具、玩具、接触的物品、家具等进行消毒处理,尤其是儿童年龄小于1岁的家庭,还需对患儿的排泄物消毒,定期蒸煮儿童常用的奶瓶和餐具。同时,要向儿童家长讲述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告知儿童家长,该病是可预防的,并向儿童家长详细讲解如何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同时,增加儿童家长的手足口病辨别能力,及时发现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及时就诊治疗。(3)加强宣传教育:定期(2周一次或一月一次)进行手足口病知识教育,告知儿童家属,儿童长期活动的公共场所多为游乐场所,比如小区内的小型游乐场、幼儿园、托儿所等等。这些区域均存在一定的手足口病感染风险,如有条件,可针对这些公共场所建立相应的消毒制度,定期清洁这些区域的公共设施,尤其是儿童经常玩耍的设施。若无条件,则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宣传人员需在教育过程中让儿童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相关疾病知识,需让家长掌握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对患儿生理、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让家长认识到加强儿童手足口病预防的重要性。同时,宣传人员可针对儿童手足口病制定相应的教育手册,发放给儿童的家长,让儿童家长学习手册内容,不断清除儿童身边的手足口病感染风险因素。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的手足口病发病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经过统计分析,观察组200例患儿的手足口病发病率2.5%(5例/200例)小于对照组患儿的手足口病发病率23%(46例/200例),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手足口病的主要表现有局部症状与全身症状,全身症状多在潜伏期,一般会持续2天至7天,患儿此时无明显症状,若出现病症,病情就会变得十分紧急,病情也会变得十分严重,患儿会发生持续数日的发热(温度在38℃)症状,也会伴随着患流鼻涕与感冒等症状[2]。而局部症状的特点在于患儿出现发热后,会有手足口部发生斑丘疹,斑丘疹顶端有弄保养白点,白点周围会伴随小面积红晕,这种症状在口腔黏膜中十分常见。一旦出现这种症状,患儿会有不吃饭、厌食、烦躁、哭闹等现象。疱疹在一定程度上会发展成溃疡,进而出现疼痛感,让患者感到不适。但加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可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因此,在公共卫生教育过程中,加强儿童手足口病防治的宣传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结果充分证实了这一观点,观察组的手足口病发病率2.5%小于对照组23%。

由上可知,加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方法,可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和胜芳.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预防及控制策略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9):55-56.

孙蕙.我市儿童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方法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8,143(17):60-61.

猜你喜欢

手足口病发病率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吞咽功能治疗仪在手足口病恢复期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360例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大连港职工甲状腺结节发病率调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个肿瘤监测地区2013年恶性肿瘤发病率统计分析
七招降低新购仔猪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