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科护理中有效沟通的应用意义探讨

2020-10-19朱洪丽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4期
关键词:妇科护理应用意义有效沟通

朱洪丽

【摘 要】 目的:探究有效沟通在妇科护理中的重要性。方法:从我院妇科门诊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患者中选取300例入组研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强化医患沟通环节,对两组患者依从率、医患纠纷发生率、满意率进行评价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更强,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临床中,医患之间有效沟通可促进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患者依从性提高,进而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促进患者满意率提高和医患纠纷发生率降低。

【关键词】 妇科护理;有效沟通;应用意义

护理干预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妇科护理工作对象具有一定特殊性,妇科疾病的很多信息涉及到患者隐私问题,为保护患者切身利益、消除患者抵触情绪、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护人员在对妇科患者实施干预护理时要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工作,尤其是对患者的隐私问题加以保护,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和关怀[1-2]。这样才能够确保妇科护理工作的有效进行,进而有助于临床工作质量的进步,对患者康复和医院发展均发挥积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妇科门诊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患者中选取300例入组研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年龄19-48岁,平均年龄38.2±2.8岁,观察组年龄17-49岁,平均年龄39.0±2.6岁,同时对两组患者受教育程度、社会背景、家庭环境、遗传病史、既往病史等一般资料进行筛选,确保入组患者前述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以排除个体一般资料差异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1.2 纳入标准

1)入组患者均为原发性妇科疾病患者,直接于我院就诊,无转院患者。

2)排除恶性肿瘤患者。

3)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系统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传染性疾病患者。

4)排除神志不清、语言功能障碍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特化医患沟通环节,具体如下:

1)尊重患者,聆听患者诉求:从市场经济角度来说,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构建的是一种服务者和消费者关系,医护人员是服务的提供者、而患者是接受服务的消費者,医护人员在实施护理干预的过程中也应当遵循“顾客是上帝”的原则实施护理干预。在妇科临床中,护理人员要充分尊重患者,给予患者充分的关怀。首先,患者入院就诊时,医护人员要学会判断患者表情和读取患者肢体语言,分析患者性格特点,若患者属于那种思想比较保守的患者则在接待时先将患者引导至少有人员走动的房间内进行病情询问和基本检查。其次,在患者进行自述时,医护人员的应当专注,正视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接待的热情和给予的尊重。同时在患者自述过程中,医护人员尽量不要打断患者叙述,若患者无法准确表达自身病情,医护人员可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引导。

2)强化语言功底,恰当用语: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注意语言组织的恰当与合理。首先,禁止是用粗鄙的词汇,适当使用敬语,如请、您、请问等,粗鄙用词可能会给患者留下不良印象,还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这都不利于医患沟通的进行。其次,医护人员要尽可能避免使用敏感词汇和过激语言,任何时候都做到情绪自控,若无法保持平稳情绪与患者交流,可暂时中止交流或寻求同事帮助。医护人员的不良情绪很容易传染给患者,导致患者焦虑、恐惧情绪加重,从而给临床工作造成一定阻碍。最后,要通过语言艺术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和引导,通过语言表达将乐观、积极的态度传递给患者,使患者能够被“正能量”所感染,积极主动面对治疗。

3)注意沟通技巧:沟通技巧是确保医患有效沟通的关键。首先,要注意沟通空间的选择,对于很多女性来说,妇科疾病属于“难以启齿”的生理问题,在人员流动较大的场所进行谈话和交流,患者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推荐在办公室或专门房间内进行单独约谈。其次,注意沟通时间的选择,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沟通时患者都会本能地产生敬畏心理,谈话时间越久患者的心理压力越大,因此谈话最好避开患者睡前,单次谈话时间尽量控制在10-30分钟。此外,谈话过程中不能仅仅使用语言性技巧,还要注意搭配非语言性技巧,交叉使用多种沟通技巧,方便患者理解,提高沟通交流的有效性。

4)非语言性技巧:非语言性技巧有很多,如眼神、表情、肢体语言等。妇科临床中,有些时候医护人员应用非语言性技巧能够传递的感情和“正能量”远超于语言表达。如患者入院就诊时,医护人员保持微笑接待,即使未展开沟通,也可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医护人员的眼神始终以患者为中心进行移动,患者就可以捕捉到自己被关注和被尊重的信息。合理运用非语言性技巧,在待人接物、沟通交流与仪容仪表中落实非语言性技巧沟通,提高医患沟通有效性。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依从率、医患纠纷发生率、满意率进行评价和对比。

依从率计算以患者完全配合妇科护理工作、遵从医嘱接受治疗为依从。

医患纠纷发生率计算以实际发生医患纠纷患者例数为计数规则,多次发生不重复统计。

满意率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相关信息,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级,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n*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平均数±标准差和率表示,组间对比行秩和检验,检验值小于0.05提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依从率对比

对照组150例患者,98例完全依从,依从率65.33%,观察组150例患者,121例完全依从,依从率80.67%,观察组依从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医患纠纷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150例患者,43例发生不同类型医患纠纷,医患纠纷发生率28.67%,观察组150例患者,19发生不同类型医患纠纷,医患纠纷发生率12.67%,观察组医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满意率对比

对照组150例患者,47例非常满意,75例满意,28例不满意,满意率81.33%,观察组150例患者,67例非常满意,68例满意,15例不满意,满意率90.00%,观察组满意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妇科临床中,有效沟通是医护人员获取患者信息的重要途径,患者自述会对临床诊断和治療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医患沟通问题一直是妇科临床的一大难题,很多患者因为病灶部位特殊或病情较为隐秘,而“讳疾忌医”,抵触与医护人员交流病情信息[3-4]。无论是对临床工作还是对患者身体健康来说,医患沟通都是必要环节。

妇科临床中想要与患者建立有效沟通,需要以患者心理特征为基础,通过应用各类沟通技巧,消除患者与医院、临床工作者之间的交流障碍[5-6]。医护人员要充分尊重患者隐私,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和关注,逐步建立医患之间信赖关系,以期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何刘凤.妇科护理中有效沟通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24):185.

[2] 孙华丽.有效沟通在妇科手术室护理中的价值探讨[J].养生保健指南,2019,(49):207.

[3] 张小梅.妇科护理中有效沟通的应用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9,(46):113.

[4] 陈燕.有效沟通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特别健康,2019,(17):127.

[5] 张小咏.有效沟通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健康养生,2019,(13):93.

[6] 刘小梅.妇科护理中有效沟通的运用[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5):181.

猜你喜欢

妇科护理应用意义有效沟通
浅谈触觉形象设计下的有效沟通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乙肝患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