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8例急诊输液患者输液过程中的过敏护理

2020-10-19耿红艳姚淑焕徐梦雅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4期
关键词:护理方法效果

耿红艳 姚淑焕 徐梦雅

【摘 要】 目的:对急诊输液患者输液过程中的过敏反应及其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8例急诊输液出现过敏反应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面性护理,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24/100.0%,对照组为21/87.5%,两组对比,P<0.05。结论:全面性护理对急诊输液过敏患者护理应用效果更加显著。。

【关键词】 急诊输液 过敏反应 护理方法 效果

当前医护模式发展迅速,大众也愈加开始关注医护体验,医护工作也予彰显综合,人文理念,急诊科来诊患者具有病种多、急,疾病进展快、变化快等特点,然而输液仍是给药的有效迅速方式,但其存在的隐患也不容忽视[1]。本文以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8例急诊室输液过敏患者,对其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8例急诊输液过敏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个不同组别,每组各有患者2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患者11例,女患者13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1至48岁,平均年龄为(35.2±4.4)岁;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患者12例,女患者12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1至49岁,平均年龄为(35.1±4.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其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 病例选取标准

所选取患者均在输液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临床症状表现为胸闷、胸痛、呼吸不畅、虚汗、皮疹、恶心或呕吐等[2]。排除存在肿瘤等重大疾病与精神障碍疾病、过敏史患者。

1.3 方法

临床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对症治疗以及病症变化观察、常规健康教育等;观察组患者给予全面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一般护理。对患者进行急诊输液治疗前,认真了解其是否存在过敏史,同时对患者进行药物过敏皮试测试,并注意加强患者药物皮试检测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预防和观察控制,以减少药物过敏对患者的不利影响;此外,在对患者进行急诊输液治疗中,还应针对其有无过敏反应发生及过敏反应具体情况进行认真观察,按照急诊输液初期采用慢速滴药方式,控制其滴注速度在20滴/min对患者进行滴注治疗15至20min后,观察患者无过敏反应发生后,则可以按照40滴min的滴注速度对患者进行治疗,以确保其输液治疗的安全性。

2)过敏发生后的紧急护理。对患者进行急诊输液治疗前,确认患者无过敏史且经药物皮试检测显示为阴性后,即可按照常规配药以及静脉输液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初期缓慢滴注,并加强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观察,一旦患者进行药物输注后出现全身不适,包括口唇发绀、咽喉不适,同时伴有虚汗、皮疹、胸闷、呼吸不畅、大小便失禁等不良反应情况,应立即停止对进行药物输注,并使患者平躺下来,然后第一时间通知主治医师,马上给予患者约1ml的0.1%盐酸肾上腺素皮下注射支持,同时对患者进行吸氧支持治疗,按医嘱给予患者抗过敏性休克等急救药物及干预措施治疗,以控制患者病情发展与恶化,期间注意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各项指标变化,在患者各体征指标以及面色恢复正常情况,嘱咐患者继续留院进行观察1d无不适后方可离院。

3)心理护理。结合急诊患者的病症情况本身较为危急、严重,并且其在输液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后,更容易导致其各种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和情绪产生[3],从而对其治疗和护理开展产生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与情绪变化,给予患者及时的安抚、疏导等,使患者认识到不良心理对病情治疗以及康复的不利影响,使其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临床各项治疗与护理,以早日恢复健康。

4)健康教育。针对急诊输液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治疗方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疾病知识,加强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自身的病情以及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等进行明确,并掌握一定的急救对策,正确认识急诊输液中的不良反应情况,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及时、有效处理,以减少对患者的不利影响。

1.4 评价标准

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患者的护理评价,对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病情完全恢复,且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评为疗效显著;将护理干预后,患者病情基本恢复,且对护理效果满意,评为有效;将不符合以上标准的情况,评为无效[2]。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18例显效、6例有效,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24/100.0%;对照组13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21/87.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X2=4.012,P<0.05。

3 讨论

临床中,对急诊患者进行输液治疗中,由于输注药物或者是患者自身因素影响,导致其容易出现皮肤过敏或者失眠、休克等不良反应[4],不仅对患者的输液治疗效果存在不利影响,而且会对患者的机体健康状况造成严重的影响,需要在临床治疗中采取有效的措施,结合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加强护理和干预,以减少对患者的不利影响[5]。

上文对我院收治的48例急诊输液过敏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护理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由此可见,全面性护理在急诊输液过敏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更为显著。

总之,采用全面性护理对急诊输液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进行护理应用,具有较为显著的作用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钟琳.急诊输液患者120例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及护理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35):127-128.

[2] 梁小玉,陈健梅.51例门急诊输液特殊事件记录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6,21(05):531-532.

[3] 马娜尔古丽·毕达什.门诊患者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8):265+267.

[4] 李梦媛,王莹.静脉输液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J].中国农村卫生,2016(20):30.

[5] 游莉,張婷,杨彦弟.门诊输液患者的护理管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1):2962.

猜你喜欢

护理方法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肺挫伤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早期综合防治的护理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脑外科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3D—DSA与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组合练习难度大,贴近实战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