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可舒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左心肥厚的临床疗效
2020-10-19张春娥
张春娥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左心肥厚患者接受心可舒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对30例高血压左心肥厚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和联合组,均有15例,联合组使用心可舒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使用厄贝沙坦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压指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经过治疗,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联合组的降低幅度比对照组大,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各项指标,如IVST、LVDPWT、LVDD、LVMI等均比对照组低,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高血压左心肥厚患者接受心可舒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能够降低血压,改善心肌缺血症状,临床中效果突出,应该推广使用。
【关键词】 心可舒胶囊;厄贝沙坦;高血压;左心肥厚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会有体循环动脉血压上升,会演变成心脑肾器官损伤,对患者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异常,心肌细胞肥大,左心室肥厚,该情况不是疾病,是高血压发展过程中导致了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有慈航有效代偿,使用药物能够让患者的心脏泵血功能提升,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长期的代偿,机体无法承载,就会导致心律失常,心脏扩大,猝死等结局,患者的生命有威胁。此次就我院的82例高血压左心肥厚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心可舒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的效果,有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对30例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联合组,均有15例,联合组有7例女性和8例男性,最小41岁,最大78岁,平均53.29±4.75岁,对照组有5例女性和10例男性,最小40岁,最大76岁,平均53.54±4.16岁。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全部患者都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相关的标准。患者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了继发高血压,急性冠脉综合征,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使用厄贝沙坦治疗,每天0.15g,联合组除了厄贝沙坦还是用了心可舒胶囊,每天三次,每次4粒,口服给药。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用药前和用药后半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患者左侧卧,使用超声心动仪测量患者的左心室肥厚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百分率和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x2或t检验,P<0.05为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血压指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经过治疗,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联合组的降低幅度比对照组大,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各项指标,如IVST、LVDPWT、LVDD、LVMI等均比对照组低,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慢性疾病,患者患病后要求终生用药治疗控制病情,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患者的器官病变,导致心脏功能和结构的变化,患病后,患者的心肌肥大,心血管重构,间质纤维增生,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紊乱,导致了血管收缩肽内皮素释放过多,导致了心肌细胞肥大,患者有左心室肥厚症状,这些患者,临床中需要使用保守治疗,对患者的血压和左心室肥厚情况进行控制。
厄贝沙坦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可以选择的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结合,让血管的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被抑制,具有降压的效果。此次研究中,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的血压指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经过治疗,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联合组的降低幅度比对照组大,结果存在统计學差异性(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各项指标,如IVST、LVDPWT、LVDD、LVMI等均比对照组低,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舒心胶囊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起到了促进作用,该药物内含中药葛根、丹参、三七、山楂、木香等,通过提取制造,可以活血凉血,舒筋活络,消食化积,行气止痛,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该药物对患者心肌缺血细胞耐受力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减轻了心脏的符合,减少了心肌耗氧量。
总而言之,高血压左心肥厚患者接受心可舒胶囊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可以降低血压,改善缺血症状,临床效果突出,值得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沛岭. 生脉注射液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2):201-202.
[2] 王莉,汤燕,巨安丽.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9):108-110
[3] 闫俊,冯娟,杨雪,等.丹参酮ⅡA 的药理作用及疾病治疗的最新进展[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18(8): 972-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