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红素对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2020-10-19周刚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4期
关键词:肾性贫血疗效观察血液透析

周刚

【摘 要】 目的:在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的肾性贫血中应用促红素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内科收治的6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观察周期定为3个月。结果:分析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病人肾性贫血的好转程度,结合用药前后展开比较,全部病人在用完药的12周以后Hb、RBC、HCT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好转,在所有病人中显效人数为25例,有效人数为33例,无效人数为2例,血红蛋白提升到100g/L左右,红细胞压积数提升到30%左右,总有效率为96.6%;治疗期间任何病人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症状。结论:促红素对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症状有一定疗效,可使透析病人Hb、RBC、HCT的指标有所改善,缓解因为贫血导致的不同类型的并发症,临床效果显著,故值得推广和引用。

【关键词】 促红素;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疗效观察

在临床中,肾性贫血属于慢性肾脏病并发症极为常见,对病人接下来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困扰。由于肾脏功能的持续衰退,机体内通过肾小管旁间质细胞所分解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不断下滑,加快红系祖细胞增殖速度、分化速度,而成熟速度的核心因子是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人的身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持续下滑会使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出现贫血情况,所以适当的添加促红细胞生成素来缓解慢性贫血[1]。选择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内科收治的6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内科收治的6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男、女性患者各30人,年龄大约在16岁-76岁之间。原发病: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人有2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有23例,患有多囊肾的病人有1例,狼疮性肾病例数为1例,梗阻性肾病例数为5例,急性肾小管坏死例数为2例。

1.2 治疗方法

病人蛋白饮食情况良好,血液透析无明显异样,可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完成透析之后注入静脉,初期剂量控制在6000iu/次,一周两次,等到效果出来后减少剂量,控制在每周6000iu,治疗周期为4至12周。治疗期间依照血清铁蛋白及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高低,合理口服琥珀酸亚铁片,不能耐受口服铁剂者,加用蔗糖铁注射液100mg,每周一次静脉滴注;叶酸,10mg,一天三次,口服;复合维生素B,2片,一天三次,口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治疗期间严禁输血。

1.3 观察指标

4、8、12周过后,仔细衡量病人治疗前后的Hb、Hct、RBC的数量情况,针对病人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显效:在治疗前期病人的血红蛋白提高30g/L以上,血细胞比容持续上涨。有效:在治疗前期病人的血红蛋白提高15-30g/L,血细胞比容不断提高。无效:相较于治疗前患者的血红蛋白与血细胞比容没有提升,亦或是血细胞比容低于3%。

1.4 统计学分析

在统计和整理相关数据时通常选用的软件为SPSS19.0,(x±s):计量资料,t完成组间检验工作;%:计数资料,倘若P<0.05则意味着统计学对比有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病人观察指标

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加入促红细胞生成素同时检测Hb、RBC、HCT的数量,其结果显示数量不断增加,病人在用完药的12周以后Hb、RBC、HCT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好转,相对于治疗之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如表1所示:

2.2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效果

经过12周的治疗,显效人数为25例,有效人数为33例,无效人数为2例,总有效率为96.6%,治疗期间任何病人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另外,在治疗期间两位病人血压升高,服用降压药后,血压恢复正常;在无效人数中,一位病人由于口服琥珀酸亚铁片导致恶心、呕吐、腹胀、纳差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在更换为蔗糖铁静脉滴入后,胃肠功能恢复正常;还有一位病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其iPTH(甲状旁腺激素)值明显高于正常值,服用药物后密切关注iPTH和贫血情况,相对于用药之前,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明显好转。

3 讨论

凡是因为慢性肾脏疾病导致的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不足或尿毒症血浆中一些毒素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病人贫血,这种情况叫做肾性贫血,贫血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最普遍的症状。人体内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让分化成功的红细胞系干细胞转换成红细胞,从而衍生成红血细胞和网织红細胞,同时加快血红蛋白的合成速度和流进末梢血管的频率[2]。倘若身体贫血情况和低氧情况严重时,身体不断供应促红细胞生成素数量,从而调整病人身体状况,然而因为促红细胞生成素中的生成器官与机制同部分肾脏因子联系紧密,对此当肾脏出现贫血症状时,身体是不会补充供给量的。在对肾性贫血病人展开治疗时,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供应途径是从外界补充的。

总的来讲,在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的肾性贫血中应用促红素其安全性与治疗效果相对明显。在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时将高通量血液透析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融合到一起[3],临床效果显著,故值得推广和引用。

参考文献

[1] 黄美莲,刘彩玲,古慧莲.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部位的改变对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9(6):147-149.

[2] 伊丽安,陈晓璐.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因素分析并与肾性贫血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3973-3976.

[3] 白荷荷,聂晓静,王园姬.297例重组人促红素及铁剂治疗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合理性评价[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8(6):101-102.

猜你喜欢

肾性贫血疗效观察血液透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肾性贫血的网织红细胞参数分析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