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数学启蒙教育的生活化教学模式研究

2020-10-19王丹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幼儿教育

王丹

摘要:幼儿数学启蒙教育要从幼儿心理认知特点出发,学习活动的选择要本着趣味性、生活性、启蒙性的原则,旨在拉近学习材料与幼儿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本文在讨论制约当前幼儿数学启蒙教育发展的各种问题的基础上,探析幼儿数学启蒙教育活动的学习特点:重点论述从生活化模式下幼儿数学启蒙的教学理念、生活化模式下幼儿数学启蒙的课程开发、生活化模式下幼儿数学启蒙的教学方法等方面问题,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生活化教学新模式,以推进幼儿数学启蒙教育。期待能为促进幼儿数学启蒙教育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提升幼儿数学启蒙知识学习的效能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关键词:数学启蒙教育:生活化教学:幼儿教育

一、引言

1.问题的提出

当前幼儿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其一,幼儿数学启蒙教育教学难度较高。这是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数学知识高度抽象和邏辑严密的特点之间相冲突所导致的。通过数学启蒙教育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助于培养幼儿对生活中数、形、数形结合的一些问题的敏感性,运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的诸多问题的能力。让孩子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培养途径

幼儿数学启蒙教育的缺失导致对幼儿的理性精神的培养的缺失。大量的幼儿教师对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缺乏目标性和方法性。从数学学习的理论角度来看,通过生活化的数学启蒙教育,可以促使幼儿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独特魅力,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思维方式思考、解决、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能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审美价值、创新能力在有效的心灵上生根、发芽。

3.研究综述

当前关于幼儿数学启蒙教育的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直接研究文献数量较少,现有文献主要涉及到生活化教学理论,及中小学的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等相关文献。

关于生活化教学理论研究,张艳丽(2012)认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数学生活化,首先就要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努力借助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要求教师结合生活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教学。

关于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研究,王怀国(2010)认为,数学教学改革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出发点,这要求教师必须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以转变教师教育意识作为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前提,提倡教师的服务意识和生活意识。

关于生活化数学的教学效果的研究,王红茹认为强化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素质,而且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能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幼儿数学启蒙的生活化教育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1.幼儿数学启蒙的生活化教育模式的内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可见,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起有效联系是顺应幼儿数学启蒙教育的课程改革需要。

所谓的“幼儿数学启蒙的生活化教学模式”是指幼师通过创设生活化场景的方式,并将幼儿阶段的数学启蒙教育内容融入到该生活化场景中,以增进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提升学习数学启蒙知识的效果。生活化的数学启蒙教育新模式为幼儿提供了一条从生活世界通向数学世界的桥梁,有效提升了幼儿的数学启蒙教育的效果。它在从小培养幼儿学习数学兴趣、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开发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2.幼儿数学启蒙的生活化教育模式的特点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教育与生活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这一将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的教学理念值得数学幼儿教师的高度重视。在数学启蒙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幼儿数学启蒙的生活化教育模式的特点,架起一座沟通幼儿数学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汲取学习数学的灵感与动力。

(1)开放性

由于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幼儿教师应当根据幼儿喜欢自由无约束的性格特点,创设一种自由、开放、轻快的学习环境,让幼儿自由自在地在数学知识的王国里遨游。幼儿教师切记违背幼儿的自由奔放的天性特点,采用强制性的教学方法,会引起幼儿的心理变化,导致其对老师或学习对象产生害怕、反感情绪,进而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幼儿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自由开放式的数学启蒙教育环境,让幼儿的天性得到充分释放,从而激发其自愿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学习游戏,通过亲自动手玩与学,最终达成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

(2)自主性

幼儿的思维模式偏向于基于直觉的形象思维模式,其对数学的数量关系或几何关系的认知理解更多依靠客观物体的实在动作变化。针对幼儿偏好运动及对运动物体的敏感性高的特点,教师可以指导幼儿通过亲手玩游戏的方式来建立基于具体事物基础上的基本数学概念。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家长为学生提供诸如汽水瓶盖、纽扣、黄豆等日常生活用品,让学生完成将上述杂乱摆放的物品按照不同属性进行排序、分类、匹配、点数的任务,培养学生对数字概念的基本认知,同时亦可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生成性

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生成性是指幼儿教师应当根据根据幼儿所处的情景及其个性特点的变化趋势而采取相机抉择的教学方案与之相适应。幼儿教师在启蒙数学教育进程中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毋庸置疑,但不可墨守成规的执行教案,而应当随时关注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反应而对教案作出有利于增进学生学习效能的调整。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思想,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开放性的特点决定课堂不可能按教师的思路发展下去。出现突发事件是常有的事。幼儿教师如果利用好这些教学资源,可以提高幼儿质疑问难、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敢于发表个人看法的积极性、能动性。这些品质为孩子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从而形成新的教学状态。如在《认识各种形状》的游戏活动中,我刨设大风给小兔子三角形的房子刮跑了,小兔子十分沮丧,期待大家能帮它找回自己心爱的小屋的情境。在设计的过程中,最后一个看望小兔的环节,本来是想不用真的小朋友,而用录音代替,但考虑当时幼儿情绪高涨,就请一个孩子来做小兔,增加趣味性。

(4)亲情性

幼儿数学启蒙教育生活化模式的价值在于其立足于关怀幼儿生活价值的基础上张扬幼儿与其家长之间的亲情性。家长是幼儿生活的核心内容,激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引导幼儿数学启蒙教育,有助于增进其亲情关系。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方式弱化了家庭亲情关系,父母与子女间因缺乏沟通的交集而关系日渐淡漠。通过生活化模式下的幼儿数学启蒙教育,可为父母与子女之间展开情感交流提供有意义的教育平台,从而为枯燥的教学过程赋予丰富的生活意义。在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赋予幼儿数学启蒙教育以亲情价值的同时,幼儿家人参与教育历程的教学安排也有效的将学习与亲情融为一体,满足了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幼儿对现实生活的情感需求,激发了幼儿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教学效能的提升。因此,生活化教学模式为幼儿与家人构筑一种情景交融的温馨教学环境,在赋予教学以鲜活的生命价值的同时,亦有效增进了幼儿与家人之间的的亲情,从而实现了生活化教育过程的人性升华。

三、推进幼儿数学启蒙教育的生活化教学活动的策略

1.生活化模式下幼儿数学启蒙的教学理念

生活化模式下幼儿数学启蒙教学應当秉持互动理念,变革传统教师中心型的教学理念,转而建立以师生互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幼儿具有天性好动的特点,幼儿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组织各种蕴含数学知识的互动性趣味活动,激发学生们内在的探求知识的欲望,从而实现从传统的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进行几何学基础知识启蒙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授学生认知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基本几何形状及其特点后,将学生分组展开给教室物品贴几何形状标签的活动,或者让学生用预制的几何图形卡片创作几何图形拼接图画。老师则在其活动期间,根据幼儿的行动从而锻炼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知能力。

2.生活化模式下幼儿数学启蒙的课程开发

(1)开发自然场景课程

生活化模式下的幼儿数学启蒙的课程开发包含带领学生融入大自然的应有之义。通过开发田野课程,可以规避长期制约我国幼儿教育理论界的理论繁荣但实践贫乏的窘境。通过将自然界的丰富事物引用为幼儿数学启蒙教育的教学素材,将大自然拓展为幼儿数学启蒙学习的课堂空间,增添幼儿数学学习的自然韵味。例如,在秋天果园丰收的时候,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农村秋游,在学习认知各种水果、稻谷、蔬菜等植物的同时,还可让孩子们采摘一定数量的水果,这样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孩子们在开心的劳动实践活动中感受劳动的光荣,体会收获喜悦,加深了对数学学习的意趣。

(2)开发游戏课程

幼儿的天性好动,游戏是幼儿的主要生活方式,幼儿偏好于用玩游戏的视野来审视身边的学习与娱乐。因此,将游戏作为幼儿教学工作的中心,将数学启蒙课程开发为可以引起幼儿兴趣的各式游戏,一方面提升了幼儿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激励了幼儿的创造力。幼儿在积极主动的去研究游戏的内容和玩法的过程中掌握了教师设计在游戏过程中的数学启蒙教学内容。事半功倍。

如在学习颜色分类内容时,以“避雨”的游戏,引导幼儿进行把颜色分类。玩法: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蝴蝶的头饰,扮演蝴蝶,在花园里自由飞翔玩耍。当听到打雷的声音后,赶快去找和自己相同颜色的花朵避雨。当太阳出来后,蝴蝶高高兴兴地在草地上唱歌、跳舞、做游戏。

如在学习《比较大小》内容时,以“拣皮球”的游戏,引导幼儿用“大”或“小”来表述物体,体验物体的相对性。玩法:①幼儿围在皮球周围念儿歌。“小小皮球真调皮,眨眼功夫哪都去,希望大家要注意,我看你能跑哪去。”念完儿歌后,教师把大小皮球向四周滚出去,幼儿分散捡皮球,捡到皮球后说,“我捡到一个大(或小)皮球。”②教师出示大小筐各一只,请幼儿先想一想自己的皮球应放在哪个筐里,然后把自己的皮球放到筐里。

教师开发以游戏为中心的课程,是符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利用游戏的吸引力传递数学启蒙教育。

3.生活化模式下幼儿数学启蒙的教学方法

(1)随机诱导法

随机诱导法是指幼师在与幼儿相处的生活和学习期间,通过随机诱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相联系。大班幼儿通常具备一定水平的数学思维能力,但是其能力尚处于低阶水平,幼儿擅长感性分析身边事物而不能主动对其进行理性分析于初级阶段。例如教师可以在吃饭前引导幼儿自查餐桌前的碗筷的数量;可以由幼儿来帮助教师完成分水果的任务;可以在孩子整理玩具时,有意识引导孩子按形状、颜色、类别分类整理;在带幼儿上下楼梯时,和孩子一起正数和倒数楼梯数。这样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有助于锻炼幼儿逐步习惯用数理分析思维来分析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幼师在实施随机诱导法时,还应当主动提供生活化教学素材来帮助引导幼儿的数学学习。

(2)游戏组织法

单纯的随机引导法难以系统化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具有工具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幼师应当系统设计数学启蒙教学方法,其中游戏组织法是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的一种较优的方法。例如,为使得学生有效掌握两组物体的数量比较关系,则可通过设计抢椅子游戏或找朋友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形成数学思维,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感受数学教育的乐趣。如在开展“我爱我家”的游戏活动,幼儿通过“我的家人…我家的门牌号”“我家的电话号码”等一系列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游戏设计中,幼师应当提供丰富的活动素材及系统化的活动流程,并确保幼儿直接动手操作的时间,有效促进幼儿在数学游戏中萌生数学思想。在采用游戏组织法时,幼师应当将日常生活中错综复杂的数学关系精炼化,通过精心设计转变为条理清晰的游戏程序,并将其清晰的展示在幼儿面前以增进幼儿从数学游戏中领悟出相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家园配合法

家园配合教学法系指幼儿家庭和幼儿园之间通过密切配合,促进家庭为幼儿园完成其预设的数学启蒙教育活动提供可靠保证。美国哲学家杜威指出,在生活中学习是最好的教育形式。幼儿数学启蒙教育应当充分利用家庭这一温馨的生活环境来辅助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并促进幼儿数学教育无缝融入幼儿生活中。如家长在家让幼儿数一数家里有多少人,来客人时人数有什么变化?在就餐时,让幼儿分餐具,出行前让幼儿问家人选择物品等,幼儿在体验的过程,成就感大增,这是幼儿数学学习的绵绵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家园配合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应当突出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互动的重要性,在教师实施特定的数学启蒙教育主题活动前,教师应当通过各种通讯工具向家长发放关于该教学主题的调查表及家长协助事项明细表,让家长了解并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各种主题活动。教师应当重点向家长强调在该主题活动中的家长配合事项和主题活动完成后的家庭巩固性练习,通过该主题活动促进幼儿改进个人生活方式,增进幼儿家庭生活的和谐性。例如幼儿园在开设模拟超市教学活动中,应当让家长带领幼儿去超市参观并购置活动必需的若干教学素材,从而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四、结论

通过幼儿数学启蒙教育的生活化教学研究,解决了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如下关键性问题:第一,归纳并总结现有幼儿数学启蒙教育的基本模式。第二,发现并解决幼儿数学启蒙教育的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具体方法。第三,通过探索幼儿数学启蒙教育的生活化教学模式,为幼儿提供学习数学的可行路径,进而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其他课程。通过本研究,为促进幼儿数学启蒙教育的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完善,提升幼儿数学启蒙知识学习的效能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但是,由于研究者的精力和能力不足,以及研究的时间及篇幅限制,本研究尚存诸多不足。今后相关研究应当在教学和实践相结合方面展开深入研究,重点落实课堂教学方法及技巧,课外实践活动的具体操作方法等环节的研究,让学生能够通过更为通俗易懂的方式掌握基本数学启蒙知识,养成运用数学思考并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良好习惯。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幼儿教育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