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纪念馆的布展设计探究
2020-10-19石小红
石小红
摘要:为响应我国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宣传号召,使场馆布展水准得以保障,设计者在前期着重对布展目标、展览主题、文物保护等工作进行了管理,确定了展馆与功能定位同时,也针对展览受众、色彩选择、资料布局、布展脉络与情绪设计方面给予了足够重视。而从实际布展效果来看,本次布展设计充分利用了展馆的资料,并在展览氛围、文物管理方面有较显著的优势,得到了公众与馆方的认可。
关键词:革命烈士念馆:布展设计:设计理念:展馆定位
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现代群众的生活水平虽然得到了改善,但受到外界文化中唯物主义理念与恶劣经济环境的影响,在精神文明方面则存在较大的漏洞,不但难以为国民精神文明体系的长远构建提供保障,同时也会持续滋生恶性事件,使政府与人民的冲突日益严重。故此,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教育工作便理应得到重视,而革命烈士纪念馆作为教育基地,其布展设计工作也理应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革命烈士纪念馆项目分析
本项目为某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布展设计工程,为更好的履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延安精神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与红色文化重点旅游景区的职责,宣扬我国革命文化,为爱国主义情怀与氛围的营造奠定基础,本项目布展设计要求着重以革命烈士人物素描与场景描绘等手段,向游览者传达革命精神,将整场展览线路集约化,确保每个布展主题突出、独立且具有关联性,避免展览内容重复、单调,充分结合纪念馆场地做好管理工作,以便满足本次革命烈士纪念馆的布展预期要求。
二、纪念馆的布局设计要点
为营造更吻合革命精神宣传活动的场地氛围,设计者需着重从布展设计定位、展馆定位、受众定位、色彩构思、展览分析、布展脉络、情绪设计等角度了解各类影响要素,坚守设计原则,并充分利用纪念馆场地资源,以便使纪念馆展览成效更可控。
1.设计定位
若要使纪念馆布展效果优异,使游客能够更深刻的理解革命精神,场馆设计需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展览活动过程中,势必有较多革命文物公开展示在游客面前,其中文物受氧化、光照、人为触碰等因素影响,极易受到损伤,不利于革命文物的后续保存,同时也会影响后续革命宣传活动的开展。故而,在场馆布局中,需优先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确保文物展示过程中不会受到损伤,才能使更多人了解革命精神与文化。
其次,如今处于信息时代爆炸的年代,多元化的信息获取与交流模式中,针对革命精神的宣传已经非常广泛,若是仍旧采用传统的宣传方案,势必会引起游客心理疲劳感。故而,在布展设计中,需注重成列空间人与物的交流、对话,站在更新颖的视角与先进的设备角度,丰富革命精神的传达手段,才能使游客更主动的参与至革命精神教育活动中。
再次,视觉是引导游客了解革命精神与活动的重要信息渠道,为了使游客更迅速的融入展馆展览氛围中,设计者可从空间形势的陈列设计着手,在展览物品、图片、影像、文字等方面把握好节奏,并结合灯光等元素,营造更富有视觉感染力的展览空间。
最后,革命烈士纪念馆布展设计的重点是宣扬爱国主义精神,若是游客在参观过程中出现不安全或环境氛围较差等状况,都会势必影响实际的活动效果。因此,设计者也需严格把控布展系统与结构的安全性,并尽量避免选用有污染性的材料。
2.设计原则
(1)形而不散,形式多样:做好布展内容的调控,明确展览主题的同时,借助现代化手段选择适宜的资料,确保从文字、音频、图片、文物、影像等多个方面展现展览主题,使展览内容与形式多样化,以便加深游客对展览内容的理解。
(2)因势利导,展项充实:在布展内容的选择上,应按照革命历史发展流程进行编排,从各个重要的革命事件着手,将革命资料与文物录入,以便使游客更全面的了解革命精神的内容。展项资料的选择应紧贴布展主题,从多个角度展现革命事件与爱国情怀,以便使展项充实,更便于展館主题活动的开展。
(3)条理清晰,布线流畅:在布展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坚守展览主题,明确展览要素,结合展览内容的特征做好场馆空间的划分,确保各展区主题具有关联性与独立性,做好展场内游客流线的规划,避免场馆拥堵、主题重复、条理混乱等状况出现。
(4)气势恢宏,厚重庄严:革命烈士纪念馆展览活动属于公益性活动,为更好的展现活动主题,使游客迅速融入场馆氛围内,设计者应结合场馆环境、布展物品、宣传主题等要素,营造气势恢宏、厚重庄严的展览氛围,以便游客在氛围的影响下,能够静下心理解革命历史,为爱国主义情怀的传达奠定基础。
3.展馆定位
(1)整体定位:从展馆定义角度来看,纪念馆展览的目标是宣扬我国延安精神、红色文化与革命传统,坚守爱国主义教育示范职责,使艰苦耐劳、勤俭节约等革命精神得以宣扬,为我国群众精神文明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因此,在场馆布展设计过程中,需坚守以教育宣传为主,现场管理为辅的原则进行设计,以便展览主题得到更好的宣传。
(2)功能定位:革命烈士纪念馆是城市地标性的建筑,更是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教育的重要基地。在展馆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结合城市文化特征布置现场环境,以便更好的承托教育思想,使本次展览成为城市对外宣传与推广的名片。其次,设计者应将布展设计当做是城市与地域红色文化宣传与推广的窗口,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核同时,也能够借由场馆设计特征,为城市革命文化做宣传。最后,设计者应坚持教育基地定位,以教育工作为核心,环绕式设计场馆流线,以便使更多的游客了解红色文化。
(3)受众分析:从地域角度来看,革命烈士纪念馆交通系统四通八达,并且周围多是居民区。所以,场馆受众主要是年龄较大与想要主动了解红色文化的居民群体,占据总人数比例50%;而受学校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教育等要素影响,城市学校也会定期向纪念馆输送中小学生,以便近距离感受这段历史,占据总人数比例25%;展览工作属于社会公益性活动,受社会舆论等因素影响,同样会有大量媒体记者前来报道,预计占总人数15%;为使本次展览更具有权威性与社会影响力,展览势必会有领导嘉宾到场,预计占总人数的10%左右。
(4)色彩构思:色彩布置与选择是营造展览氛围不可或缺的要素,为更好的宣扬红色文化与革命主题,场馆氛围应满足厚重庄严与气势恢宏的要求。以柏林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为例,其中场馆颜色的选择便着重以黑、灰等暗色调营造了沉重的观览氛围,因此在色彩的布置方面进行借鉴,而从我国红色文化角度来看,红色与黄色也是五星红旗的构成颜色,因此在场地环境中融入红、黄色调,更能够为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的宣扬提供引导。
(5)展览分析:为更合理的控制展览内容的布局,使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本次布展设计中,图片及历史资料占据60%,以便更充实的展现历史背景,使文字叙述内容的真实度得以增强;其次,实物展示应控制在10%左右,以避免过多占用场地空间,同时更便于将游客带入展览氛围;再次,油画与影视资料分别占10%与5%,此类资料主要作为补充要素,以便使展览内容沉浸感十足,同时更能够通过油画营造适宜的艺术氛围;最后,可留出15%的空间,为游客交流提供平台,以便使革命精神内容更便于消化。
(6)布展脉络:为更好的介绍本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的由来,并为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的宣扬做铺垫,在布展设计过程中,其脉络应从追寻救国救民真理为开端,讲述革命老一辈的先进事迹与革命思想,而后再借由历史背景等资料,从农民运动、领导武装起义、投身革命活动、陕甘红军的创建、西北苏区的开创等角度讲述本市的历史,并且可借助公昭革命史册,证实所有历史资料,使游客更深入的了解革命历史。
(7)情绪设计: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的教育,理应经历一定的过程,使游客能够由浅入深的了解革命事迹,逐步从了解、认识到感悟,而后再主动学习、行动、缅怀与传承,才能使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深入人心,使布展的目标得以达成。因此,设计者理应站在游客角度,合理设计游览流线,并做好资料的引导与解答工作,使游客更好的文化研究了解展览内容。
三、紀念馆的空间设计要点
首先,纪念馆展览在空间设计方面,需优先明确场馆的原有布局与场地状况,以便合理判断资源利用方案,避免头重脚轻等设计问题出现;其次,在展厅分区期间,设计者应优先选出有特殊要求的展馆,按照经济性与安全性原则设置在适宜的位置,而后再将其他展区位置排布在场地内,确保场地资源利用充分且划分合理,以便使纪念馆布展设计效果得以保障;再次,设计者需做好场地参观流线的设计,按照展览内容的顺序、出入口顺序确定适宜的方案,而后严格控制通道宽度,并做好文物的保护工作,以避免因为观览环境局促等问题,使展览观感与教育工作的开展受影响;最后,布展设计还需站在现代化的角度,为展览提供更完善的服务与引导,以确保能够及时解决游客面临的问题,使游客对展览活动的印象更好。另外,也可以学习柏林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的空间布局方式,在场馆入口空间的装修上做出调整,以便更好的渲染展览的厚重氛围。
四、纪念馆的布展效果展示
经过某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布展设计后,纪念馆内场地与资料得到了较充分的应用,通过资源类型的合理分配与分区设置,使游客更充分的了解到了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的内涵,并且凭借色彩排布、脉络与情绪设计,更牢牢把控住了游客的心理,使得整体展览流程十分安静,并且文化氛围的营造较好,得到了游客的大力赞扬。其次,布展设计对文物保护、场地资源管理等工作给予了较多重视,在展览后并无文物受损,场地凌乱等问题,为后续革命烈士纪念馆的正常使用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得到了院方的认可。
五、结论
革命烈士纪念馆布展设计工作的有效落实,既能够为场地资源与空间的合理划分提供合理的引导,使各类资料的利用更充分,同时凭借多元化的设计理念,更为展览工作的持续开展提供了较全面的保障,为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体系的构建奠定了扎实基础。故而,在论述革命烈士纪念馆的布展设计期间,设计者需明确展览的设计主题与原则,并做好展馆定位,从细节、色彩、历史与情感出发,确定适宜的布展线路与流程,才能使展览效果得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