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法律基础课程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研究

2020-10-19左媛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改革

左媛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已经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过程的导向课程成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方向,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从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中获取灵感,将专业课程设计的极具高职院校特色。法律基础课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这门课也完全可以在工作中借鉴导向教学的方法,多采用实用性的教学手段进行学生的教育工作,使得这门课更能发挥其自身意义。

关键词:法律基础课;导向教学;改革

工作过程,也就是指在工作单位中,工作人员在岗位上完成了一件工作项目,并且取得了工作成果的一项完整工作程序。在教学中采用工作过程的方法,是一种教学的创新,教育者对现实工作任务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且具体分析工作过程,在教学中教授给受教育者,使得他们获得应有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在法律教育基础课中采用工作过程导向方法,能够帮助受教育者更好的掌握法律知识,为他们日后的工作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一、法律基础课程在工作过程导向下的性质与作用的体现

法律基础课程是我国大学生各个专业都要选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中的一部分内容,该科是根据培养学生基本素养为目的进行的整合性课程。这门课程主要由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两部分构成,在我国大学中要求新入学的大一年级进行两个学期的科目学习。提高思想修养和法律观念,对于提升个人的素质,促进学生成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还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甚至于整个国家民族以及社会文明程度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大学校园是为我国培养后续人才的地方,大学生作为我国发展的支柱性人群,提高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是十分必要的,并且相对于高中生来说,大学生的整个思想体系完善,是非观念已经非常的明确,大学校园相对高中来说更加的放松,在这时候对大学生进行法律基础讲授,能够更好的让大学生认识到法律重要作用,提高守法意识。我国法律基础课程的开展按照从易到难,从低到高的教学原则,从新生的入学适应阶段开始培养,逐步逐层的进入到法治观念的形成教育,最后再采用向导向的模块教学方法,设置若干个活动模块,采用团体活动的方法来对教学项目进行设计,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法制课堂中来,让法治观念深入骨髓,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能够具有先做人后做事的基本素质,为学生后续的工作提供了一定的能力支持。

二、目前法律基础课程教材教育方法的缺陷问题

在目前统一实行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法律基础的部分主要在第8章進行了集中讲解,但是就课本实际内容来说,对于宪法行政法,民商经济法刑法诉讼与仲裁五大法律制度都只进行了概括介绍,文字讲解过于粗糙,内容过于简单,若是在课堂中按照该教材内的内容进行讲解,很难让学生其中的理解内容和意义,反而更容易更容易给学生带来困惑感,这样一来反而会造成学生对法律知识掌握不牢靠,为学生的后续职业发展带来了反作用。

三、法律基础课程在工作过程导向体系下进行创新方法

1.模块单元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将法律基础课程进行,工作过程导向体系改革,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成为职业人后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中的难题,所以在进行该科的课堂教学设计时,应该遵循学生为主体地位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和日后的需要,在学生可能的就业岗位需求上将该课程划分为5个主要模板,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中,抛去过去老师为主体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方法,转换成为学生为主体课堂能力培养,实践性教学方法。

2.体验作为教学方法的中心

目前我国的教学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学生已经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在进行这门课程教学方案设计师,充分去考虑学生的思想,努力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注重应用实践,老师成为学生知识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体验为主讲授为辅,在课程讲授中多采用小组活动的方法进行师生互动,来帮助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同时结合现代教育先进的应用技术,可以设置模拟法庭实验,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让学生能够获得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法律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3.遵守作为教学效果的目标

想要提高学生的法律修养,是不能仅仅只靠课堂讲授的,一个人的修养如何,并不是通过老师讲授内容的多少培养出来的,而是在日常行为中严格遵守规范,逐步养成的。因此,讲师在进行设计课程内容讲授大纲过程中,应该注重应用性,充分了解社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来确定人才素质培养目标。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对理论的讲解要尽量的精简,点注意与学生日后工作生活相关的社会能力和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在课堂中,保证学生理解理论讲授内容的情况下,将课本的理论内容与现实实践项目紧密联合起来,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四、法律基础课程在工作过程导向体系下的改革目标

1.知识目标

在大学中开展法律基础课程,目的是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和道德修养,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只有先成为人,才可以真正做到完成工作,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所以法律基础课程在工作过程导向体系下的目标,首先是要求学生能够遵守社会公德,成为一个有道德心的人,然后,积极学习职业道德,了解职业行业规范,这样才可以在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大学生作为我国的公民,必须要树立社会主义法律观念,拥有法律信仰,严格遵纪守法,自觉履行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享受正当权利。

2.能力目标

在进行法律基础课程学习后,大学生应该有一定的法制观念,了解并能运用相关的法律知识,拥有是非判断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大学生能够自觉合法的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成为遵纪守法,对国家社会有利的人才。

五、结论

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专业人才是我国目前高职院校主要的教育培养方向,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也必须拥有较高的道德法律素养,法律基础课程的目标就是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律观念,将法律基础课程与工作过程导向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我国的法律内容和相关的条例,从而为我国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一杰,张艳华.高职院校法律基础课程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研究[J].科教文汇旬刊,2012.

[2]叶楠.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高职院校法律教学模式与创新[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37).

猜你喜欢

改革
专业眼光看改革 改革眼光看中国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新高考综合改革下选科走班的思考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争当改革促进派难在哪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巨轮上的“大力水手”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