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诺奖遇冷,日本缘何如此焦虑

2020-10-19马成三

环球时报 2020-10-19
关键词:爆发力理工科诺奖

马成三

本年度诺贝尔自然科学三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日本人榜上无名,给日本列岛带来了一抹失落感。进入新世纪,日本曾掀起“诺贝尔奖热”,而今年遇“冷”让日本知识界对科学的“爆发力”有了更多思考。

在诺奖设立后的近半个世纪里,这个国际大奖并没有光顾日本。上个世纪的近100年里,日本也只有6人获奖(自然科学领域,下同)。但在本世纪以来的19年里,日本就有18人(包括两名美籍日本人)上榜,被称为“井喷式获奖”。而且是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全面开花。日本人获得的诺奖数仅次于美国,列世界第二,在亚洲稳居第一。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说:“花30年到40年的时间,一个基础科学的发现才能够被认可。诺奖就是告诉人们,一个国家30年前或者40年前做了什么。”上世纪60年代,日本正值高速增长期,10年期间研究投资总额翻两番,其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达1.9%,相当于防卫费的2倍以上;为了满足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人才需要,日本政府提出理工科扩招计划,使理工科人才急剧增加。

日本在诺奖赛场上表现出来的“爆发力”,源于其知识和人才的长期积累及传承,大学作为科学家的摇篮更是功不可没。日本的大学产生的诺奖数,虽然无法与欧美的顶尖大学相比,但在亚洲却处于领先的地位,其中京大(京都大学)和东大(东京大学)分别排名亚洲第一和第二。单是京大就培养出8位诺奖得主,有11位诺奖得主曾作为专职教师任职京大。京大顶级科学家辈出,有何秘诀?京大学者对笔者说主要有两条:“自由学风”和“与其第一、不如唯一”的精神。京大的这一传统,被认为与诺奖鼓励“开创性研究”的理念如出一辙。

近年日本列岛在为已取得的“辉煌”欢欣鼓舞的同时,“还能辉煌几时”的焦虑也与日俱增。2017年英国《自然》杂志指出日本的“科学论文数量份额下降”“科研能力正在失速”,一石激起千层浪,“消失的科学家”“得不到诺奖的日本”“科学立国的危机”等标题在日本开始见诸报端,甚至登上书籍的封面。

日本文部科学省今年8月公布的《科学技术指标2020》显示,与20年前相比(2016~2018年平均与1996~1998年平均比),日本的优秀论文和高质量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前10%及前1%的论文)数量分别下降一半以上,论文总量的世界排名从第二位滑到第四位。

更令日本忧虑的是科技发展的后劲不足:自然科学专业博士生大幅度减少,科技研究人才后续乏人;海外留学萎缩,高等教育面临“孤岛化”危险;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研究经费趋紧,基础研究投入不足,许多国立大学也捉襟见肘。所以,日本知识界对这次诺奖遇“冷”的焦虑并非多此一举,在科学上的“爆发力”离不开牢固的基础。▲

(作者是旅日华人学者)

猜你喜欢

爆发力理工科诺奖
“我心目中的诺奖级作家”阅读札记
发展少年儿童下肢爆发力的几种方法
不理
爱因斯坦为什么没有两次获诺奖?
新世纪都有哪些日本科学家获得自然科学诺奖
理工科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研究
浅议摔跤项目中力量素质的训练
师范类院校理工科科研发展问题探析
有关理工科线性代数教学改革必要性的探讨
2015中国植保市场最具市场爆发力品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