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规模城市开发叙事研究:以杭州未来科技城为例

2020-10-19瓦伦蒂娜安佐西德波拉斯朗兹艾琳波利著李杨译张卫良校

关键词:科技

(意)瓦伦蒂娜·安佐西, (意)德波拉·斯朗兹,b ,(意)艾琳·波利著,李杨译,张卫良校

(1.威尼斯大学 a.欧洲生活科技中心,b.管理部门,意大利 威尼斯 30124;2.上海外国语大学 高级翻译学院,上海 200083;3.杭州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

一、引言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通过引入外资、权力下放、市场机制、优先发展城市和取消房地产限制等方法解决了资本、人才和科技发展不足的问题。(1)Chow, G.C.,“Economic Reform and Growth in China”, 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s, 5,2004,pp.127-152;Vogel, E.F., 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Cambridge, Mass: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11.中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积极支持全球化、经济和城市的发展 [1](PP.396-405),推动建立工业开发区来增加吸引外资直接投资的能力,通过技术转移助力现代化[2](PP.349-364),逐步减少地区发展不平衡[3] 。此后,这些开发区在中国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在大片空地上规划建设新型高科技小镇,享受优惠的税收政策,接受政府自上而下的引导。[4]鉴于上述特点以及这些开发区多位于郊区地带,它们的设立在形成了新的制度变迁的同时,对促进中国经济和根本改变城乡景观都产生巨大的影响。(2)Cartier, C. ,“Zone Fever”,“ the Arable Land Debate, and Real Estate Speculation: China’s evolving land use regime and its geographical contradiction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10(28),2001 ,pp. 445-469 ;Wei, Y.H.D., “Restructuring for growth in urban China: Transitional institutions, urban development, and spatial transformation”, Habitat International, 36, 2012.目前,关于这些新空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理规划、产业策略、经济成就以及对自然环境影响——尤其有关工业生产[5](PP.505-509)或大量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等方面[6](PP.445-469)。相反,很少有研究怎样认识、评估社会经济转型和这些新空间产生,并带来文化影响这一过程。[7]根据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结合实体(构想空间)、心理(认知空间)和社会(生活空间)三个层面,本文提出的假设是,这种大规模建设项目也体现了现代性、可持续性和城市化新叙事的产生,这些叙事会影响人们的感知、期待、知识和实践。它们既是城市更新项目(3)Doucet, B.M., Kempen, R. van and Weesep, J. van,“Resident perceptions of flagships waterfront regeneration: the case of the Kop van Zuid in Rotterdam”, Tijdschrift voor Economische en Sociale Geografie, 102(2), 2011,pp.125-145;Zhuang, T., Qian, Q.K., Visscher, H.J. and Elsinga, M.G.,“ Stakeholders’ Expectations in Urban Renewal Projects in China: A Key Step towards Sustainability”, Sustainability, 9, 1640,2017.,也是崭新的“生产空间”[8](PP.47-73)和以开发区为导向的城市边缘区域[9](PP.110-112)。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对不同人员的利益关切作更为全面地认识和评估[10],我们对中国最近新设立的高科技园区之一的杭州未来科技城开展田野研究。

二、杭州未来科技城:背景和研究的问题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也是长三角南部地区的中心。最近30年来,杭州通过几轮行政区划调整、城市加速扩张、空间重构,并通过打造一个分散型的多核城市,其总体城市规划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城市形态。[1](PP.396-405)杭州本身也因非国有产业,改变了地方经济,形成了几个在中国首屈一指的企业巨头。[11](PP.42-54)另外,杭州也采取了一些相关政策,减少科技含量低、污染程度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降低环境影响。2001年以后,杭州完成了余杭、萧山和富阳三个行政区的合并,面积由683平方公里扩大到4876平方公里,总建设用地大幅增加(4)Qian, Z.,“City profile. Hangzhou”, Cities, 48, 2015;Zhang, J. and Wu, F.,“China’s changing economic governance: Administrative annexation and the reorganiz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al Studies, 40(1), 2006,pp. 3-21.。

所设立开发区的郊区化已经成为很多中国城市城市化进程的一部分,在最近20年,这些开发区的转型和再开发催生出一些新的郊区中心。由此,中国大城市呈现更多的多中心结构,而政府和市场在不同阶段发挥了关键作用。从这个角度看,杭州并非例外,其郊区化为房地产公司提供了巨额利润,也为政府提供了税收。[1](PP.396-405)2011年,余杭区获批设立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与北京、天津和武汉一样成为示范区。杭州未来科技城(5)以下简称“未来科技城”。详细信息请访问http://www.zj-future.com/。在原先主要是农用地和湿地的区域实施规划。这片区域面积为113平方公里(6)目前只开发了核心区域,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有非常优越的地理位置,包括西溪湿地国家公园。如未来科技城管理委员会和咨询公司发布的文件所显示的,未来科技城致力于实现一个“升级版的花园城市 ”:提供一流环境,吸引人才和产业集聚,让环境、人居和生产有机融合。阿里巴巴总部也位于这一区域,浙江省政府和杭州市政府依靠溢出效应启动了梦想小镇建设。(7)梦想小镇又称互联网村,位于仓前,拥有多家创业公司,是未来科技城地区的主要小镇。这些措施的目的在于吸引创业者,构建一种创新创业的企业模式,打造浙江省发展的新名片。[12]

秉承“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这一理念,这个区域受益于加强科技创新和孵化新型企业的国家政策。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打造现代国际化办公环境,提供高端设备,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三级政府还制定了支持性政策,打造“一个人才特区”,刺激娱乐、购物、餐饮和观光等。(8)A City of Dream on Xixi Wetland. Talents service manual of Zhejiang Hangzhou Future Sci-Tech City (ZOTP), Exhibition Hall booklet. ZOTP指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得益于此,未来科技城有望成为杭州一个新的副中心。因此,在MEDIUM项目中(9)MEDIUM项目即“中国中等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路径项目”,编号:EuropeAid GA ICI + / 2014/135-587 (2015-2018)。详见 http://mediu mcities-china.org。,我们决定对未来科技城进行田野研究。指导本次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核心概念如下:

第一,对未来科技城的发展,各类相关人员有什么问题、关注点和期待?

第二,哪些愿景和叙事在推动这种新型高科技园区?

第三,关于杭州城市发展路径,哪些主要话题和概念嵌于社会话语和相关人员的观念之中?

(一)数据收集

我们收集了政府数据、政府报告、规划文件、微信推文和广告,以及未来科技城开发的资料。我们还制作了照片和短视频,以记录当地发生的环境、社会和经济的不同类型变化。最重要的是,我们组织了两场未来科技城可持续发展工作坊(10)两场工作坊分别于2016年3月26日和6月16日召开,第二场工作坊主要基于第一场的成果。,选择与本地相关人员进行了20次半结构化访谈,有新老居民、公司员工(创业者、经理和雇员)和政府代表。(11)确定最具代表性的相关人员通过理论抽样完成,主要依据是他们在这一区域的主要角色(尽管其中许多人扮演着多个角色,如同时是新居民和新公司员工)。以主要角色来归纳,我们采访了8位居民(包含旧居民和新居民,其中还有2位学生)、10位公司员工(雇员、经理和创业者)和2位政府代表(村委会代表和未来科技城管委会规划师),男女各10名,9位年纪在30-45岁,7位超过45岁,4位年纪在30岁以下,其中6位曾参与MEDIUM项目组织的工作坊。这些访谈是围绕研究人员在田野调查期间拍摄的32张照片(图1)进行的,用于启发受访者的看法和叙事[13](PP.13-26)。选择的这些照片有助于显示城市的空间生产,反映了城市开发牵涉结果的复杂性、资源利用和多种组织机构利益的共存性。[7]

图1 选择用来进行采访的32张照片

我们要求受访者评论并选择照片,以便表述自己的观点。(12)这是由Pauwels讨论过的“受访者生存图像”的变体,见Pauwels, L.,“Visual Sociology Reframed: An Analytical Synthesis and Discussion of Visual Methods. Social and Cultural Research”, Sociological Methods and Research, 38,2010, pp. 545-581。这一方法旨在鼓励受访者自由诠释观点,也考虑到了他们的视觉和叙事逻辑的发生,以使他们对我们研究的空间产生相关联的、交互式的理解。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特别关注受访者所采用的叙事,以理解社会行动者如何理解正在发生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不确定性[14](PP.3-50)。为实现这一目的,我们使用视觉和叙事分析来解构和评估话语、视觉和其他理解方式——以生态视角思考[15],如何与态度、权力关系、信息获取和其他背景条件互动。

(二)数据预处理

大量叙事和视觉的经验数据分析主要是使用Nvivo,即计算机辅助定性数据分析软件(CAQDAS)来进行的,其特点是灵活的设计能够更好地支持扎根理论迭代。(13)Bringer, J.D., Johnston, L.H. and Brackenridge, C.H.,“Using Computer-Assisted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Software to Develop a Grounded Theory Project”, Field Methods, 18(3),2016, pp. 245-266;Creswell, J.W.,Qualitative inquiry and research design: Choosing among five traditions,2n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2007.通过使用Nvivo进行的编码,可以识别近100个聚焦节点(14)编码过程是指解读文件或媒体特定内容意义,再将这些文件按话题分类。Nvivo通过将内容转成节点来实现这一过程,也就是将名词放入包含数据的“包”中。和在子类中表达的三个主要概念范畴,提取并制作了与受访者对32张照片的评论相对应的文本。特别是,我们通过预处理去除了符号、不相关或非高频词,即不到1%的分析文档中存在的单词以及词干(将单词还原为词根形式),同时我们还将每个文档与感兴趣的协变量相关联,最终生成的数据集包含384个单词在内的319个文本。

(三)数据分析(15)以下数据分析是使用R-project的统计计算和图形免费软件环境的STM包进行的(www.r-project.org),我们使用的具体过程和参数,参见Roberts, M.E., Stewart, B.M., Tingley, D., et al. stm: R Package for Structural Topic Models. R package version 1.2.2,2017, http://www.structuraltopicmodel.com。

我们接着使用叙事分析和识别主要概念范畴作为基础来评估预测文本的统计模型。具体来说,通过构建一个结构化主题模型(STM)对访谈的预处理文本进行分析。(16)Roberts, M.E., Stewart, B.M., Tingley, D., et al. ,“Structural Topic Models for Open-Ended Survey Responses”,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58(4), 2014, pp. 1064-1082; Roberts, M.E., Stewart, B.M., and Airoldi, E.M.,“A model of text for experimentation in the 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111(515),2016, pp. 988-1003.STM是一种特殊级别的文本分析方法,可从文件中推断出其中潜在的话题。话题被定义为语义上可解释的“主题”,根据词汇的概率分布和每个分析文件中词汇的共现来评估。

数据预处理过程考虑文件集合D(或文件文本)中每项都包含Nd⊂V个词,其中d = 1,…,D,V表示分析所使用词汇的独特元素组合(因此在这一特定案例中,D = 319,V = 384)。而且,我们会假定存在K个可代表文件的潜在话题。如有其他与文件相关的信息,可将其作为协变量加入模型中。这些信息通过确认文件话题比例和话题词分布的不同先验分布被用于检验提出的模型,会影响话题普遍性(话题讨论频率)和模型话题内容(用于讨论话题的词汇)。通过一个迭代过程将单词分配给话题,将单词的语义一致性和排他性组合到话题来评估话题质量。这个进程一直运行,直到收敛或达到预先确定的最大迭代次数为止。通过跨多个话题的模型搜索,我们确定模型评估的最佳话题数。通过访谈文本评估STM,我们由此确定了访谈者对未来科技城看法中的关键话题。与每一个话题相关的词语揭示了访谈者在其自身的叙述中如何以及哪些转变被感知,包括提供了关于个人意义形成过程、社会话语不仅代表而且构成社会现实的相关见解 。[16](PP.1-21)

三、相关受访者对未来科技城发展的看法

通过对视觉和文本文档的分析,我们确定了一些主要的概念范畴,这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受访者使用的叙事和框架策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推动未来科技城的发展。之后,我们也从STM的分析中得到了一组相关话题:如上所述的分析表明,关键话题K的最佳值为K=10。通过高频/排他单词来描述话题,由一个单词频率和话题排他性组合的度量来识别,让哪个话题成为FREX称为的单变量摘要统计。[17](PP.201-208)通过分析STM衍生的10个话题相关词汇,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内容:

话题1:景观质量(17)这里的“景观”是指“人们所感知的区域,由自然和/或人为因素的行动和互动塑造而成”。,指形成未来科技城自然和社会生态系统的不同属性,以及不同因素如何影响其地位和演进。

话题2:升级,指未来科技城规划带来的不同类型改善。

话题3:进步与现代性, 指人们关于现代化进程及其结果的看法,使用何种分类和价值来评判“现代”是否可取或值得期待,以及他们习惯用于定义现代的、向往的和前瞻的标准和价值观。

话题4:多样性,广义上是指城市化进程中共存的异质要素、特征和模式,尤其是那些高新技术园区以发展为导向的要素。

话题5:灵活性,指处理在高新技术园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求甚至(个人、场所等)认同的能力。

话题6:工作生活条件,指未来科技城发展如何对如今居住在这个区域的不同社会类别的个人和工作生活的影响。

话题7:结果管理,指未来科技城发展对该区域整体可持续性和经济稳健性的影响。

话题8:生产方式,指这些区域正面临从乡村到城市转型,涉及它们的经济生产方式及其对社会价值观和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

话题9:社会基础设施,涉及组织、社区纽带的(再)生产机构,指新型建成区环境如何影响管理他们维护、发展的规范和规则。

话题10:新地域实体,指这些新空间完全变成功能城市后,管理机构应该承担的角色和责任。

在图2中,我们提供在分析文本中10个话题的频率。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多数话题在文档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同的,话题2、3、4、5、6和7在文本中的分布大致相同,表明在访谈过程中,它们的讨论方式是一样的。话题1强调景观质量比其他话题讨论得更频繁,而话题8、9、10在文本中出现频率较少。我们在表1中提供了与每个话题相关的最具代表性的词汇和照片序号。

图2 分析文件中出现话题的预期比重

下面表1是 每个话题中出现最频繁和排他性的词汇,表中提供STM分析产生的词干词汇。在括号中,我们提供每个话题最频繁和排他性的照片序号。

表1 每个话题中出现最频繁和排他性的词汇及照片序号

为了给话题赋予标签和含义,定性视觉和叙事分析与来自STM的词汇频率及词汇协变量的分析相结合。通过上述对实证数据的整体分析,我们提取了被不同角色相关人员使用的三个概念范畴(A、B、C,描述和说明如下),形成对当前区域转变的嵌入式叙述。

A.设定角色和规则。这一分类是指牵涉该地区开发的不同角色相关人员的自我认同、管理开发进程的规则体系和提供具备能力的各方作为参与者。一般来说,这一类别与相关人员叙事的关联性在于开发过程中他们的权力以及对这个过程产生什么的预期。有趣的是,那些对当前发展提出问题的人——尽管将高新园区推动的提升当成首要的叙述(话题2)——似乎对推动园区提升的机构和模式提出了质疑。他们还强调在治理、政策透明度、经济重新分配调整、居民参与决策等方面需要改进,但迄今为止,这些方面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18)Li, B., Chen, C. and Hu, B.,“Governing urbanization and the New Urbanization Plan in China”, Environment & Urbanization, 28(2),2016, pp. 515-534;Zhang, J. and Wu, F.,“China’s changing economic governance: Administrative annexation and the reorganiz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Regional Studies, 40(1),2006, pp. 3-21.

例如,以下采访节选均涉及“升级”(话题2),突出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制定的规则的不同看法:

单从这里的居民来说肯定是好的,因为改善了生活,有了收入,因为房子拆了有钱赔啊。但是从老街的历史的记忆来说,可能就没了,因为很多都是新造的东西。……至少我们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因为这里老百姓有很多呼声,想把这里改造好,环境改造好。……但是政府下不了决心。现在因为有梦想小镇的契机,就改下去了。……(照片24,未来科技城建设委员会规划员,男性)

他们(开发商)想有序进行,第一步要植树种草,因为这就是他们对“干净”的(看法),对吧?……他们开始卖房子、造好的路和景观。……也许他们还没有重视这些,但以后他们会重视起来,会像那样(良好的草坪)做起来(绿化带)。(照片15、6、16,新居民和环境教育NGO创始人,女性)

这个地,早就征用了。放在那里,不用白不用。就是种一下,如果政府真的要用的话,也是没有赔偿的。按理说呢,它也是不能用的。那么反正放在那里没建设嘛,有的老百姓就是种一下。(照片27,长期居住于此的居民,男性)

B. 对新状况的妥协。这一概念范畴与具有该区域预期和规划开发的机构属性一致性有关,并受到若干语境特征和受访者身份的影响[14](PP.3-50),我们至少可以确定三种可能的态度:

其一、乐观态度:对现状完全认可,并不视为妥协,而是可能最好的情况。一般而言,持这种态度的相关人员倾向于关注该区域升级(话题2)和享受进步与现代性(话题3)——以及作为最突出的例证的高科技和互联网产业——带来的预期好处:

梦想小镇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经济效益。说实话跟他们交流,大部分老百姓都是说可以的。老百姓说发展总是好的。……不支持的人很少有,几乎是没有。……老百姓最担心的是什么问题呢?现在他们房子租给政府十年嘛,他们怕发展好政府会租下去,他们就拿不回来了,就得在外面找房子住了。但是如果十年这里发展好了,他们也不愿意回来了,租金高嘛,租出去好了。(照片3,村委会代表,男性)

其二、接受:一种在两端之间持续摇摆的妥协态度。部分受访者将当前形势解释为任何发展进程不可避免的,而另一部分受访者则持批评态度,只是暂时接受现状。持后一种态度的受访者清楚地意识到当前开发所带来的冲突和不协调,例如在景观质量(话题1)、多样性(话题4)和灵活性(话题5)等方面,但他们相信可以找到解决新出现的如社会、环境方面问题的方案:

中国的发展快得惊人:在未来科技城中,从零开始到建完梦想小镇只花了100天。但我担心未来会出现问题,最后可能会有两种结果:第一种是好的,我们的城市焕然一新;另一种是坏的,建设质量或者精神质量会出现问题。我觉得,什么事都快速完成并不总是好事,或者说,这不是很适合我们,但我们现在可能也只能接受了。……我相信几年后,我们的发展速度会慢下来,也会遇到很多环境和社会问题。(照片27,某高科技公司经理,女性)

其三、批评的态度。出于怀旧心理、邻避主义等原因,这一态度反映了对新状况的些许不满:

在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他们有些是北方人,有些是农村人,他们很卖力地工作,但是租不起房子、买不起房子。……这块地以前是浙江省最好的农田,很多优质大米都产自这里,还种了很多树,养了很多鱼。现在,这里只有楼房,那么20年后,最好的食物会产自哪里?其他地方,更差的地方?其他省份?还是越南?这会是个风险。……这就是我的担忧!(新居民,男性)

最后两种态度在相关话题间的分布均匀。尽管如此,批评的态度更多地出现在那些早在高新园区规划之前就搬入这一区域的新居民中,他们认为自己为高新园区的发展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却没有从中得到太多好处(例如,参与高新园区建设工作但负担不起生活成本日益增长的移民)。

C. 处理不确定性。这一范畴主要指管理由新情况所引发的复杂结果以及与以往情况相互作用。在这里,相关人员的态度可以简单地分为强调收益的人和关注变化过程引发威胁的人。

在未来科技城语境下,受访者强调的不确定性广义上是指对这种根本性变化所引发的结果管理(话题7),以及如何应对涌现的与景观质量(话题1)、社会公正以及文化经济多样性(话题6、4、8)有关的新问题:

这个地方(叫作)互联网区,阿里巴巴和梦想小镇的公司在这里发展了互联网产业。但我觉得这也伴随着风险:这里只有这一种形式的公司,我不认为这是件好事。就连政府都决定把这个地方发展成互联网公司区域,这些公司才刚刚起步,但五年之后会怎么样?他们要是失败了,又会怎么样?……我认为,经济发展规划应该更复杂,我们要为不同人提供其他生活方式,对照片中的人也一样(如小商店店主)。现在,我们在网上就能买到他们卖的东西,他们要怎么生活?我觉得,这张照片中的农业用地可以给人谋生,我们仍然需要农民。我不想看到这些地方消失,我们在城市里总是要有些土地的。(照片3、7、22、5、24、21,某高科技公司员工,女性)

像这些东西,这些都是原始的一些面貌,是一些灵活性的东西,如果在这个区域有比较多的这些东西保留下来(如仓前老街和村庄中的小型店铺),可能会为以后的发展多一些余地。(照片9、2、4、22,房地产建筑师,男性)

要改善的有建筑质量、室内设计、材料,所有都需要改善。我有点担心这个方面。举个例子,环境质量,你从这张照片中也能看到(如垃圾),还有空气质量、这些在做的建筑的质量。他们发展得太快了,非常快,但所有东西都要有质量,包括他们马上要造的地铁。(照片14,公司经理,女性)

上述概念范畴与话题、语境因素相互作用,塑造了相关人员的叙事(和反叙事)。这些为人们对未来科技城发展的争议甚至相反观点提供了一种条理性解释(19)在未来科技城调研过程中,我们主要参考了文件叙事和管委会发布的报告,其中部分来自访谈,另一部分来自网络以及可以在未来科技城展览中心获得的宣传册、服务手册和规划材料。。从他们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相关人员使用叙事来面对莱恩和麦克斯菲尔德所称的“本体论不确定性”:一种变化发生得如此迅速,以至于“参与者无法在有效时限内产生稳定的本体论范畴,其中他们将要采取的行动会持续产生影响,并且与未来结果紧密相关的建议的形成相抵触” [14](P.10)。

四、结论

我们的研究表明,高科技园区为观察和评价中国城市发展提供了一个有趣的便利视角。如巴赫所述,这些区域特别是主要位于中低收入国家(the Global South)的区域正迅速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因为它们不仅能够吸引投资,而且还能够塑造现代性的幻想和愿景。[18](PP.98-122)

本文采用的方法论策略允许我们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数据来确定不同的视角,特别是我们看到了不同类别相关人员是如何构建城市发展相关过程,以及他们更关注这些过程的哪些方面。我们分析发现,在部分相关人员看来,引导未来科技城规划的总体发展叙事存在着明显的信息空白甚至冲突。如果在基础设施、就业机会等领域总体升级得到了广泛认可,那么相关人员叙事(尤其是他们所依赖的话题和概念类别)的深入分析表明,许多其他因素被认为是可持续和长期升级的关键。此前的研究已经强调,中国的城市政策是由国家机构主导、以发展为导向,并以土地为基础的,对城市可持续性和宜居性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0)Wei, Y.H.D.,“Restructuring for growth in urban China: Transitional institutions, urban development, and spatial transformation”, Habitat International, 36, 2012;Wu, F.,Planning for Growth: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in China, Routledge: London,2015.部分相关人员(主要是在高科技园区规划前就在该地区居住的居民)担心,为了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和土地收入回报,可能导致不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政策。如前一部分所述,他们尤其担心这些发展路径可能破坏生态安全,增加社会不平等。

即使城市达到足够规模通过高度分散的行政系统和提供国家干预市场来促进经济发展,即使在中国城市中无处不在的高科技园区形成了地理上的创新集聚,然而,这种新型城市区域的低弹性和日益同质化是一个主要问题。一个普遍的看法是,中国各地的高科技园区看起来都一样,大多倾向于复制其他“小上海”,导致历史遗产和文化认同的巨大缺失。在多样性方面,质疑者抱怨部分旨在吸引高科技人才和高端公司而建设现代化设施的政策太过狭隘。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特定社会人群,其结果是生活费用(尤其是住房价格)越来越高,从而加重低收入社会群体负担,忽视甚至消除其他生产方式。另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是文化和自然资源的管理,特别是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对空气、土壤、水的供应和品质的影响。他们认为这些因素也会影响到食品生产和安全,更宽泛地说会影响到未来科技城区域原有景观质量的保持,毕竟在过去这个区域号称“杭州后花园”。在这方面,即使接受这种发展类型叙事的相关人员也承认,有些问题在未来可能会更为凸显。

由于激烈的城市间竞争,上述问题不仅出现在像高科技园区这样的新区域,也出现在中国不少一般城市中。(21)He, S. and Lin, G.C.S. ,“Producing and consuming China’s new urban space: State, market and society”, Urban Studies, 52(15),2015, pp. 2757-2773;Wei, Y.H.D.,“Restructuring for growth in urban China: Transitional institutions, urban development, and spatial transformation”, Habitat International, 36, 2012;Wu, F.,Planning for Growth: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in China,Routledge: London,2015;Wu, F., “Emerging Chinese Cities: Implications for Global Urban Studies”, The Professional Geographer, 68(2), 2016, pp. 338-348.尽管如此,以高科技园区为主的城市边缘区所经历的一切,似乎是中国新城市景观特色对比的象征。实际上,这些园区的建设速度及其创造的新城市空间产生了许多与城市化有关的问题,尤其是环境退化、日益增长的社会不公和文化认同的丧失。在向一个更加城市化国家转型的复杂过程中,很多重要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认为,必须设计能够有效激发并利用不同相关人员的感知、期望和洞察力的流程,以了解、评估规划和政策。在尝试更合适的发展道路时,动态调整城市更新或新空间的项目。

猜你喜欢

科技
点亮科技之光
科技向善
科技赋能未来
韦地科技
笔中“黑科技”
春之希望:期待未来科技之花开放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