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全身麻醉后对患者苏醒质量影响的分析
2020-10-19李金超
李金超
(南阳豫西协和医院,河南南阳474500)
在全身麻醉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选择麻醉药物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苏醒质量的重要保障[3]。当前,瑞芬太尼、舒芬太尼是常见的临床麻醉药物。本研究以各类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自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各类外科手术患者100例。其中,男62例,女 38例,年龄 34~76岁,平均(45.8±9.4)岁。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行气管插管静吸符合全身麻醉,在手术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两组患者具体用法用量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全身麻醉情况
1.3 观察指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唤醒、手术时间等时间情况;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生命体征情况:对照组麻醉前后的生命体征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麻醉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麻醉后的生命体征指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 2。
2.2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情况:观察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唤醒时间、定力恢复时间等方面,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情况 (±s)
表3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情况 (±s)
组别 n 麻醉时间 手术时间 唤醒时间定力恢复时间对照组 50 193.56±52.37 182.67±53.87 22.18±4.52 26.34±5.16观察组 50 194.61±53.62 183.52±54.13 4.76±1.78 8.16±2.59 t值 0.54 0.63 7.62 8.56 P 值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全身麻醉是特殊外科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从临床来看,全身麻醉患者多为需长时间手术,术后易出现苏醒延迟、嗜睡、躁动等不良反应[4]。在全身麻醉手术中,麻醉效果的科学控制尤为重要,控制麻醉深度关系到镇痛效果、苏醒质量[5]。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是临床常用麻醉药物,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舒芬太尼作为传统麻醉药物,在临床用药中表现出镇痛效果强、见效快等特点,能够减少患者交感神经张力,以及提高迷走神经张力,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6]。瑞芬太尼作为阿片类药物,在镇痛麻醉药物中,具有镇痛效果强、起效持续时间相对短等特点。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瑞芬太尼全身麻醉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麻醉前后无显著性变化;而实施舒芬太尼全身麻醉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变化,麻醉前后变化显著。说明使用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能够帮助患者保持平稳的生命体征,有助于提高患者苏醒质量。此外,在麻醉效果中,瑞芬太尼麻醉患者苏醒时间、定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舒芬太尼麻醉患者。且对照组患者出现嗜睡、躁动等苏醒期不良反应,而观察组患者未出现。说明瑞芬太尼全身麻醉的效果更佳,降低了患者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缩短了苏醒及定力恢复时间。因此,在临床麻醉效果及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中,瑞芬太尼的整体麻醉效果更优,并且有效提高了患者苏醒质量。对于老年全身患者而言,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更加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苏醒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表2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生命体征情况 (±s)
表2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生命体征情况 (±s)
注:**表示对照组麻醉前后P<0.05;*表示观察组麻醉前后P>0.05
组别 n 心率(次/min)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麻醉前 麻醉后 麻醉前 麻醉后 麻醉前 麻醉后对照组 50 75.83±7.14 87.25±9.32** 122.65±11.58 146.35±12.14** 76.61±7.53 92.08±8.62**观察组 50 75.49±8.65 77.36±7.85* 121.87±10.65 125.37±13.56* 77.39±7.13 80.14±7.62*t值 1.35 7.56 0.68 12.13 0.79 9.65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综上所述,相比于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在全身麻醉后对患者生命体征更加平稳,且苏醒质量优于舒芬太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