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渭北旱塬沟壑区抗旱造林综合技术

2020-10-19熊向阳

陕西林业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渭北刺槐整地

熊向阳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设计院,西安 710048)

渭北旱塬是指渭河冲积平原和陕北黄土高原之间广大的旱塬区,是关中平原向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段,也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残塬区[1-2]。该区是陕西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地区, 一直被列为陕西省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的重点。从土地资源考量,渭北旱塬沟壑区有宜林地24.8万hm2[2], 具有很大的林业发展空间和潜力,但由于自然条件差, 沟壑纵横, 植被稀少, 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缺水,导致该区域造林成活难度大,保存率低,从而增加了森林培育的困难。所以,探索抗旱造林技术, 提高营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已成为林业工作者长期探索和追求的目标。本文参考林业重点工程实施的相关调查资料,借鉴各地造林的实际经验,重点分析了不同地类, 不同造林树种的抗旱造林情况,重点围绕土地整理、集水保墒、截干修根等多种抗旱造林技术,对渭北旱塬沟壑区抗旱造林的综合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希望对渭北旱塬沟壑区人工造林和林地管理能有所帮助。

1 研究区域概况

渭北旱塬沟壑区是指陕北丘陵沟壑区南部,关中平原北部一大片特殊区域,是关中平原向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段,也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残塬区,其地理位置在34°29′~ 36°24′N,106°26′~ 110°37′E之间,总面积约36 200 km2。行政区域包括了宝鸡、咸阳、渭南、铜川、延安5地(市)中的23个县(市、区)[1,3-4]。

渭北旱塬地区地形破碎,坡度大,流水切割的自然侵蚀比较严重,其基本地貌类型为黄土台塬和沟壑,海拔高度299 ~ 2 453 m。该区属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被称为暖温带半湿润易旱区,春季干旱,夏秋多雨,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9~13 ℃,极端最高温度为40.3 ℃,极端最低温度为-17.6 ℃。降水偏少,分布不均,利用率低,年降水量500~600 mm,多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7.3%。年日照时数1 900 ~ 2 533 h。无霜期140~224 d。地类为坡耕地或宜林荒山荒地,坡度 0°~35°,主要土壤类型为黄绵土和黑垆土,pH 值在6.8~7.8之间。植被类型主要为蒿草、酸枣、枸杞,盖度20%~60%,零星分布有人工栽植的侧柏、刺槐、杨树等。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连阴雨、冰雹、大风、暴雨、霜冻和干热风。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和春玉米,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主要经济作物为苹果[3-6]。

2 影响渭北旱塬沟壑区造林成活率的因素分析

影响渭北旱塬沟壑区造林成活率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自然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这三个因素相互影响又可互相转化。

渭北旱塬沟壑区造林的首要限制因子就是水。渭北旱塬地区降水偏少,分布不均,春季干旱严重,水分有效利用率低,气候干燥,对造林成活极为不利。尤其在春季造林季节,干旱无雨成为造林成活率的致命因素。所以,在渭北旱塬沟壑区造林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水分利用率。

生物因素主要是指造林树种选择方面的问题。适地适树是人工造林的一项基本原则,每一个树种都有其适应的生长环境,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不同的树种造林成活率各有差异。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是经常出现树种选择不当的情况,有些是造林规划中没有准确把握自然立地条件与树种的适配性,有时也因为造林树种结构配置上达不到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控,或者没有协调统一好树种的生物学持性与造林技术的关系;有些则完全是为了追求新特奇,盲目引进了一些不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树种,或在不完全掌握引进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适应性的情况下草率引进。所以要合理选择造林树种,同时还要准确掌握树种空间配置和群落结构调控方面的技术。

人为因素主要指苗木调运、贮藏管理、造林不达标以及造林后管理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做好调运苗木时的根系和树体水分保护,其次是假植时要及时补充水分,这两个环节在大规模造林中最容易出现问题,苗木根系一旦失水过多,就难以再维持水分平衡,造林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如果施工规模大,而劳力组织跟不上时就很容易错过最佳造林时间;如果造林质量达不到造林技术规程要求,造林后管理又跟不上,很容易前功尽弃,大幅度降低造林成活率。

3 抗旱造林综合技术分析

3.1 整地技术

整地就是通过改进和完善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的过程,其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林地地面集水蓄水能力和保持水土能力,创造适宜苗木成活和生长的有利环境条件从而有效提高林木的成活率。整地技术的核心就是确定合理的整地时间和整地方式。整地的方式有很多种,根据多年调查对比, 渭北旱塬干旱坡地最普遍采用的整地方式为带状、反坡田和鱼鳞坑。

根据白水县造林调查统计结果看(表1),在梁茆地,春季整地时刺槐林的成活率从78.5%提高到95.6%,提高了17.1%;在缓阴坡,侧柏林的成活率从71.4%提高到90.5%,提高了19.1%,在缓阳坡,侧柏林的成活率从65.6%提高到86.8%,提高了21.2%。

表1 不同整地时间的造林效果对比

调查结果表明提前整地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相同立地条件下采取相同整地方式春季整地秋季造林明显比秋季整地秋季造林的成活率高,这是因为提前整地有利于促进土壤风化和熟化,也有利于蓄水保墒,亦能改善幼树生长条件,降低土壤中的病虫危害[5]。当然,提前整地还可以减少造林用工, 缓和造林季节劳力不足的问题。

3.2 集水、灌溉、保墒技术

渭北旱塬沟壑区造林成功的关键因子还是水。为提高水分利用率,各地通常都采用了集水技术、灌溉技术和保墒技术。集水技术是利用水分的重力和土壤蓄水功能对降雨进行就地拦截和储蓄,以实现对降水进行再次分配,延长土壤中水分有效供应的时效技术。灌溉技术是指利用引进水或地下水已解决造林期水量不足方面的技术,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滴灌技术以及渗灌技术。保墒技术主要是指能有效抑制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方面的技术。最常见的保墒技术就是覆膜技术。

从调查结果看(表2),采用了集水、灌溉、保墒集成技术措施的人工林,其成活率及当年生当量都要明显优于采用单一技术措施或不采用措施的人工林。

表2 集水、灌溉、保墒技术对造林成活和林木生长的影响

对于油松和侧柏而言,有了集水保墒措施之后,成活率分别提高了21.2%和30.5%,当年树高增量分别提高了3.1 cm和2.8 cm,地径增量都增加了0.03 cm;对于刺槐而言,仅仅多了一个保墒措施,成活率就增加了9.9%,树高增量提高了18.1 cm,地径增量提高了0.27 cm;采用综合措施后,山杏的效果更加明显,成活率提高了23.2%,当年树高生长增量提高了14.5 cm,地径增量提高了0.06 cm。

3.3 截干修根技术

截干剪根造林技术已在渭北旱塬地区普遍应用。截干去梢可减少苗木水分蒸腾,保持苗木地上地下水分平衡;修根有利于促进根系恢复生长和对水分的吸收。这一技术对萌芽力强的阔叶树种, 如刺槐、花椒、山杏等的效果十分显著。

根据调查结果(表3),以刺槐为例,截干修根栽植比全苗普通栽植的成活率和新梢生长量都有明显提升,白水北塬和北乾的刺槐造林成活率分别提高了28.0%和24.1%;当年新梢生长量分别增加了31.5 cm和36.8 cm。宝鸡县功的花椒成活率提高了23.8%,新梢生长量提高了33.3 cm;礼泉叱干的山杏成活率提高了20.4%,新梢生长量提高了30.2 cm。基本上成活率都提高了20%以上,当年新梢平均生长量能增长30 cm以上。

表3 截干修根技术对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影响

截干的高度一般在苗木地径5~10 cm处,深栽后地上留2~3 cm,在干旱严重的年份适宜全部埋完,发芽前再刨开土露出萌芽点[5-6]。渭北旱塬地下60 cm深以下的土壤水分比较稳定,因此,适当深栽,把苗木栽到湿润土层, 能使根系吸收到稳定水分,有利于苗木成活。

3.4 树种及苗木选择

选择合适的树种和良种壮苗也是造林成果的关键环节之一,适地适树的原则在渭北旱塬区尤其重要。由于坡向、坡位和小气候的影响,各种立地类型上的土壤水分和肥力不尽相同,造林树种也应有所不同,所以树种的选择依然要以乡土树种、耐旱性树种为主。根据多年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经验,在土壤水分不足,甚至缺乏的干旱阳坡必须选择耐旱的乡土造林树种,如侧柏、油松、刺槐、山杏等乔木树种及叉子圆柏、沙棘、花椒、山桃等灌木树种;阴坡以油松、刺槐为主;平原田旁及河流两岸以杨树、柳树为主。

除选择适宜的树种,造林苗木规格和质量对造林成效关系也很大,以常用的造林树种刺槐为例,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采用同样的栽植规格、整地方式,刺槐Ⅰ级良种壮苗较Ⅲ级苗木造林成活率平均提高66.4个百分点,当年新梢生长量增加52 cm[5]。容器苗和带土球苗之所以在造林中大量应用,就是其具有根系受原基保护、不易失水失肥、不缓苗、造林成活率高等优点。

3.5 抚育管理

在渭北旱塬沟壑区,幼林抚育管护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松土除草、除萌修枝、病虫鼠害防治以及林地管护等。

松土除草可以保墒,解决杂草与苗木争水争肥的矛盾,造林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松土除草。除萌修枝是为了节约水分养分,调节树势,减少不必要的水分和养分消耗,尤其是对一些萌蘖力强的树种,在造林后应及时除萌,对于2~4年的幼树要进行一次适度修枝整形,修枝时间应在树木落叶之后至春季发芽之前,修枝强度不能过强,应保证树冠幅度大于树高,对于大面积林地还要加强病虫鼠害的测报及防治工作,对未成林实行隔离保护或完全封禁,杜绝放牧和人为活动,落实林地管护责任人,不留漏洞。

4 结语

水是渭北旱塬沟壑区造林成活的关键。提前整地是为了提高林地地面集水蓄水能力和保持水土能力;集水是为了提高降水利用率;灌溉利用引进水或地下水为林木补充水;覆膜保墒是为了保持土壤含水量,防止水分过分蒸发;截干修根是为了防止苗木失水,提高苗木根系的活性等。总之,干旱沟壑区造林是一项综合技术,解决水的问题之后,还要选择适宜树种、选用良种壮苗、应用综合造林技术并组装配套、加强抚育管护等,将抗旱造林技术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这样才能有效克服渭北旱塬沟壑区不利的自然条件, 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促进幼树健壮生长。

猜你喜欢

渭北刺槐整地
渭北长武常见果树缺素症防治技术
渭北长3裂缝性致密储层渗流特征及产能研究
两个苹果品种在渭北旱塬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刺槐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探究
小议农业机械化整地技术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简析利用农业机械进行秋整地的技术
刺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刺槐树
“聪明”的刺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