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结肠息肉患者应用胃肠镜下等离子射频仪的效果观察
2020-10-16辽宁省海城市中心医院胃肠镜室辽宁海城114200
辽宁省海城市中心医院胃肠镜室 (辽宁 海城 1142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分析胃结肠息肉患者应用胃肠镜下等离子射频仪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胃结肠息肉患者70例,对患者随机编号,利用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行高频电离子治疗仪治疗,试验组给予胃肠镜下等离子射频仪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和恢复时间。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94.29% vs 8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完全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并发症率相比(2.85% vs 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结肠息肉患者治疗中,胃肠镜下等离子射频仪治疗效果理想且安全,较高频治疗恢复更快,值得推荐。
胃结肠息肉临床发病率较高,是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多由黏膜慢性炎症引起,导致局部粘连增生肥厚,形成黏膜隆起样病变,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患者忽略,随着病情发展会伴有腹痛、便血或腹泻情况,大部分患者为良性病变,临床治疗以切除息肉为主,且目前胃肠镜发展迅速,手术创伤较小,患者预后治疗得以提升,其中高频、等离子射频治疗方式应用较为广泛,但具体选择尚存争议,值得进一步探究[1]。本文以胃结肠息肉患者为研究样本,探究了不同术式治疗效果,评估患者预后情况,旨在确定更为高效、安全治疗方式,做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胃结肠息肉患者70例,对患者随机编号,利用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0~78岁,平均(49.23±2.43)岁,其中胃息肉19例,结肠息肉16例,其中广基或扁平息肉21例,结缔息肉14例;试验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22~77岁,平均(48.73±2.51)岁,其中胃息肉18例,结肠息肉17例,其中广基或扁平息肉22例,结缔息肉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对结果影响较小,可比较。
1.2 治疗方法
术前引导患者进行系统检查,做好胃肠镜准备工作,术前口服番泻叶浸泡液,对照组给予高频电离子治疗仪治疗,型号:JL36-JLT-A,由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使用高频电热活检钳,对广基、扁平息肉进行电切电凝操作,对有结缔的息肉使用电圈套圈器套取,再行电凝电切,若切除后出现残端出血情况,性电凝止血;试验组给予胃肠镜下等离子射频仪治疗,型号:康普XVC-Ⅱ,由西安高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确定4~8档功率,时间设置:3~5s,在广基或扁平息肉治疗时,选择射频探头或射频活检钳,实施射频切除,对于结缔息肉使用套圈器,随后进行射频切除,对于胃底贲门2cm以内、直肠下段肛门附近低位息肉情况,在距离内镜0.5~1.0cm位置进行射频切除。两组中结肠多部位多发息肉情况,以盲肠为起始点,边退镜边治疗,检测病灶切除情况,抽尽胃肠腔内空气,随后退镜,结束手术。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评估比较,参照文献[2]制定标准,分3个等级:显效:治疗后腹部痛感消失,息肉彻底剔除,未出现严重不适情况;有效:治疗后腹部痛感缓解,息肉大部分剔除,无不适情况;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恢复时间比较,统计比较患者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完全愈合时间;(3)并发症率比较,包括:息肉残端出血、穿孔。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使用SPSS24.0软件,计数资料表示为[n(%)],χ2值进行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t值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94.29% vs 8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恢复时间
试验组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完全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 并发症率
试验组出现息肉残端出血1例,对照组2例,两组均未出现穿孔情况,试验组与对照组并发症率相比(2.85% vs 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8,P=0.555。
3.讨论
目前我国胃结肠息肉发病率较高,多发于40岁以上群体,但目前患者年轻化趋势较为明显,且临床研究指出腺瘤样息肉属癌前病变,且非腺瘤样息肉可分化转化为腺瘤样息肉,此外非腺瘤样息肉存在感染和出血风险,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具有明显的切除指征[3]。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微创治疗方式得以推广,但目前临床尚未形成统一的切除方案,其中高频电离子治疗仪、等离子射频治疗仪应用较为广泛,二者如何选择值得进一步探究[4]。
表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表2.两组恢复时间比较(±s)
表2.两组恢复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首次进食时间(h)住院时间(d)完全愈合时间(d)试验组 35 20.21±3.15 3.34±1.45 21.35±1.95对照组 35 29.34±3.44 6.62±1.12 27.57±1.78 t 11.580 10.591 13.937 P 0.000 0.000 0.00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均较为理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存在明显优势。具体原因分析如下:等离子射频仪治疗应用高频变速正弦电磁波原理[5],可作用于肌肉中间质分子,促使其相互传导,可产生等离子体薄层面,在此种体式传导作用下,可促使血管壁胶原蛋白组织粘合,促使血管液水分子汽化,实现组织良好分离,从而达到低温剥离结果,实现微创切除,更好地摘除息肉,克服了高温导致的副损伤情况,患者术后无内镜损伤、创面凝血差和息肉周围组织损伤情况。并且值得肯定的是,等离子射频仪治疗不会出现烟雾、碳化、臭味等情况,与高频电离子治疗仪相比不会导致高热碳化组织情况,伤口更小,且凝血作用理想,且射频技术导致组织损伤程度较低,损伤表浅,患者愈合更快,较高频电离子治疗仪治疗完全愈合时间更短。此外在胃肠内镜操作下术野清楚,且等离子射频还具有光、声安全主动控制优势,患者接受度更好。
综上所述,在胃结肠息肉患者治疗中,胃肠镜下等离子射频仪治疗效果理想且安全,较高频治疗恢复更快,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