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扶持与服务 筑牢长效发展基础
2020-10-16穆兰芳王万成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农业农村局
穆兰芳 王万成/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农业农村局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把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强化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和指导服务,扎实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2020年4月,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后,进一步加大行政推动、政策倾斜、资金扶持和工作推进力度,不断筑牢现代农业产业园长效发展基础。
发展现状
吴江10多年来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创建国家产业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起步早。吴江从2007年开始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超15亿元,建成各级各类农业产业园、示范园、科技园、精品园13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家、市级4家、区级5家,实现了镇镇建园区、镇镇搞示范,园区总面积超27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约70%,形成以国家级为龙头、省市级为骨干、区级为基础的园区发展体系,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在现代农业园区的带动下,吴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水平稳居全国283个示范区前10位。
规划实。邀请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编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规划,涵盖吴江开发区(同里镇、江陵街道)、汾湖高新区(黎里镇)和平望镇,面积84.5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6.29万亩、水稻面积10.05万亩。园区立足地处太湖平原水稻优势产区的实际,科学确定优质水稻主导产业,规划“一核一带,四区多点”的总体布局,努力建设成为全国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城乡融合发展和粮油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和引领区。“一核”即同里省级示范园精致粮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核心区,“一带”即同里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四区”位于各省市农业园区的水稻高标准种植示范区、精品油菜生态种植示范区、品牌粮油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区和农文旅休闲观光体验区,“多点”即分布在产业园内的重点项目。
基础好。吴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涵盖的三个片区,较早建成省级和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适度规模经营达91.1%,高标准农田占比89.9%,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97.9%;且核心区同里园区是全省第一批省级示范园创建单位。持续多年的政策扶持、集中投入和工程建设,推动了园区率先发展。一是管理更高效。2019年初,新成立的吴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管理办公室,进一步配强力量、提升服务。二是服务更完备。园区已建成科技化服务中心、农机化服务中心、工厂化育秧中心、智慧农业展示中心、农资配送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和现代农业展示厅“六中心一展厅”等公共服务平台,配套服务水稻全产业链发展,获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称号。三是链条更完整。在园区2家国家级和5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15个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的带动和支撑下,水稻产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10万亩优质水稻种植、水稻机械生产、水稻繁种制种、水稻集中育秧、农机社会服务、农资统一配送、大米加工销售、农文旅融合环环相扣、竞相发展。四是品牌更成熟。吴江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区域公用品牌“吴江大米”选用江苏“最好吃的大米”“南粳46”,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扶持足。严格落实优先保障“三农”投入,建立健全财政扶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对水稻生态补偿、农业园区建设、农业机械化生产、稻田综合种养、农产品品牌建设等多项内容予以扶持。区级财政年支出农林水利事务金额超18亿元,其中现代农业发展资金近2亿元、水稻生态补偿资金约8500万元、园区建设专项资金1500万~2000万元。
存在问题
对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要求,吴江现代农业产业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产业不连片。吴江地处江南典型水网地区,七分地三分水,村庄规模小而散,农业产业类型多样,先天不足导致粮油产业难以大规模连片发展。
用地难保障。苏州土地紧张,完成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压力大,相对连片的农田基本上都划成了基本农田,农业农村发展需要的设施农用地可用空间小且管控严。
机制没突破。吴江建立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民增收,但对照国家产业园要求的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让农民深度参与并分享优质农业龙头企业分红还有待破题试点。
提升举措
吴江将严格对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绩效评价和认定条件,按照全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进会要求,围绕提升主导产业优质粮油,突出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推动扶持政策向园区倾斜、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特色产业向园区发展,有效提升园区的产业化、信息化、品牌化和融合发展水平,力争通过两年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绩效评价认定和评估授牌工作,争当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
提升基础设施保障水平。一是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2020年吴江投入财政资金1.7亿元,按照不低于5000元/亩的建设标准,完成新增高标准农田面积3.5万亩的任务,其中农业园区新增高标准农田面积1.5万亩(同里0.1万亩、汾湖1万亩、平望0.4万亩),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进一步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二是提高主导产业覆盖率。到2022年,实施退渔还田面积共2.5万亩,其中农业园区实施退渔还田面积1.7万亩(同里0.3万亩、汾湖1.2万亩、平望0.2万亩),进一步增加优质水稻种植面积,提高主导产业覆盖率;三是加快示范基地建设。持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食味稻和稻田综合种养,对稻田综合种养基地予以500元/亩的一次性奖励,增加优质水稻的有效供给。
吴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提升智慧农业示范水平。在承担2016年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现场会,信息农业已积累一定基础之上,继续推进园区智慧农业建设,引进农业大数据“独角兽”北京麦飞科技团队进驻同里园区,启动实施基于无人机视觉/光谱遥感技术的数字种植场景试点建设,推进北斗卫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示范插秧机和收割机的无人驾驶,打造水稻生产智慧管理示范园,助推苏州智慧农业国家试点试验工作。其中,水稻病虫害防治无人机光谱遥感、变量施药、大数据分析决策系统等技术,已获得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支持,列入2020年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
提升稻作文化展示水平。拟投入约1000万元,计划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园区的核心区——同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吴江稻作文化展示馆、田间稻作艺术和太湖农耕文化雕塑,以开放式的稻田系统展示太湖流域农耕文化,增强园区农文旅融合发展氛围和吸引力,与同里古镇旅游资源形成联动,助力“中国·江村”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目前,已委托南京农业大学完成展示馆建设初步策划方案,正在进行第二轮修改。
提升三产融合发展水平。一是延链增值。积极推动本地黄酒生产和大米加工企业与园区水稻基地联合发展,打造产业化联合体;积极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合作,围绕好吃、方便、健康发展方向,引进全谷物杂粮同煮同熟设备和工艺,建设健康主食产业园,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二是鼓励创新。发挥汾湖片区农业龙头企业相对集中的优势,鼓励金利油脂、北厍粮油老旧设备改造升级,转型发展;平望片区引进苏州天辰冷链物流,投资8.5亿元,新建80万立方库容的大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三是打造IP。在同里片区继续建设创意稻田画和菜田画,举办农民丰收节和果品采摘节,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努力打造成吴江及周边地区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吸引力的农旅IP。
提升品牌质量建设水平。一是扩大绿色食品认证。完成新增全国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2.6万亩(同里0.9万亩、汾湖0.6万亩、平望1.1万亩),实现园区绿色优质大米全覆盖;二是提升产加销能力。平望片区计划新建稻米烘干、加工和销售的田间农机综合服务体1个,进一步增强粮食产业化发展能力;三是强化品牌宣传推广。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解读产业政策,推广典型模式,开展产销对接,进一步提升“吴江大米”的品牌影响力。同时,围绕水稻全产业链发展成果,全面收集整理并汇编成册,充分展示吴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主导产业发展水平。
做好各项政策保障工作。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各相关区镇和部门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要素配置,将用于乡村振兴的建设用地和设施农业用地指标集中向农业园区倾斜,逐步解决园区发展土地瓶颈问题,为后续高质量发展增强后劲、赢得主动。强化财政扶持力度。聚焦汾湖和平望两个片区农业园区基础设施、信息化和融合发展短板,加大农业园区建设区级专项财政资金扶持和地方财政配套投入力度,形成区镇两级财政共同投入机制,有效提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整体发展水平。深化招商引资质量。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借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全省行动,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工商资本参与农业园区建设,以高科技、高水平、高显示度的农业项目引领园区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