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度近视合并硬核白内障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分析

2020-10-16河南省巩义市中医院451200于智燕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5期
关键词:植入术晶状体硬核

河南省巩义市中医院(451200)于智燕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高度近视合并硬核白内障属于白内障疾病的特殊类型[1]。WHO的相关研究显示,病发时患者会出现晶状体核变硬、玻璃体液化以及前房变深等诸多临床表现,易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困扰。为不断优化高度近视合并硬核白内障患者的预后效果,本文分析了高度近视合并硬核白内障治疗中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联合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从本院眼科于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众多高度近视合并硬核白内障患者中选择78例作为试验对象,并通过红蓝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划分为参照组(n=39)与试验组(n=39)。其中,参照组男女患者的比例为22∶17;年龄为52~78岁,平均年龄为(62.15±5.23)岁;患眼为左眼者16例,患眼为右眼者23例。试验组男女患者的比例为21∶18;年龄为53~77岁,平均年龄为(62.14±5.22)岁;患眼为左眼者17例,患眼为右眼者22例。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术前均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亚邦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390;规格:5ml∶15mg)对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d,并辅助其选择最佳手术体位。

1.2.1 参照组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患者眼部患处进行标明麻醉后分别于角膜缘10点与2点位置做一手术切口(长约3.50mm)与辅助切口(长约1mm);将黏弹剂注入患者前房,并同时对前房进行连续环形撕囊,待对晶状体核进行水分离与水分层后利用超声乳化仪(超声能量设为60.00%)对其进行超声乳化粉碎;仔细吸除患者眼内残留的皮质后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吸除前房内的黏弹剂,并对球结膜进行电凝复位,密闭手术切口后于结膜囊处涂抹适量典必殊眼膏(s.a.ALCON-COUVREUR n.v;注册证号H20080661;规格:5ml)[2]。

1.2.2 试验组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冲洗患者泪道并遵医嘱于其结膜12点处注射利多卡因(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14710ml;规格:5ml∶100mg)进行表面麻醉;以穹窿部为基底做结膜瓣,并于角膜缘后约2mm处做一个反眉弓形巩膜隧道切口(深度约为巩膜厚度的1/2),而后利用穿刺刀(3.20mm)对前房进行穿刺,并同时注入黏弹剂,再利用截囊针(6mm)对前房进行连续环形撕囊;对晶状体核进行水分离与水分层后适当扩大内切口,令晶状体核脱出囊袋浮入前房中;于前房内注入黏弹剂以保护患者角膜内皮与后囊,而后再利用劈核刀将晶状体核劈成2~3块,待切口扩大4~5mm后利用晶状体圈匙取出晶状体核块(后续操作均同上)。

1.3 疗效评估标准 由观察小组认真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阶段的裸眼视力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参照医学相关标准比较其临床治疗效果(显效:患者裸眼视力几乎完全恢复至白内障前水平且无任何并发症;好转:患者裸眼视力逐步恢复且仅出现少数并发症;失效:患者裸眼视力无任何变化且并发症频发)[3]。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利用()表示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通过卡方值对比计数资料,若结果显示为P<0.05,则说明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参照组患者中显效20例、好转11例、失效8例;试验组患者中显效30例、好转7例、失效2例;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9.49%;明显低于试验组患者的94.87%,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附表1所示。

2.2 术后各阶段的裸眼视力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阶段的裸眼视力均高于术前,且术后1d试验组裸眼视力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7d、30d两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附表2所示。

附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n,%)

附表2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阶段的裸眼视力(n,%)

附表3 参照组与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参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5.64%明显高于试验组患者的7.69%,且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如附表3所示。

3 讨论

廖文勇[4]等临床学者经深入性相关研究发现,与常见的眼科疾病不同,高度近视合并硬核白内障不仅病情相对较为严重,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病发时易出现晶状体悬韧带断裂、玻璃体液化、眼轴变长以及晶状体核变硬和前房变深等一系列不良症状,既会干扰患者的正常生活,同时亦不利于其机体健康的良好发展。部分眼科疾病专家表示,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临床在眼部疾病的治疗方面已逐步成熟与完善,就当前的医疗技术水平而言,手术是高度近视合并硬核白内障患者的最佳治疗选择。而在众多手术治疗措施中,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治疗方案虽然因具备了切口小、创伤性低以及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势而成为了临床用以治疗该类患者的常规治疗措施[5],但经过临床更深入性的研究发现,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更适用于软核性白内障患者群体,而高度近视合并硬核白内障属于硬核性白内障疾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该方面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长时间的超声高能量容易对患者的角膜内皮及眼内组织造成损害,不仅易埋下虹膜损伤、角膜水肿以及后囊破裂等诸多并发症风险,并且所需医疗耗费较高,易进一步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与之相比,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不仅适用于软核性白内障患者,并且还同时具备了手术治疗时间短、组织损伤低下以及切口愈合快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下等诸多优势,尤其还能弥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缺陷,可有效改善Ⅳ级以上硬核白内障伴有角膜内皮功能不佳患者的裸眼视力[6]。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联合治疗过程中,黏弹剂充分发挥了自身特性至关重要的作用,既加大了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以及后囊膜等部位的保护,同时还进一步减少了手术器械进入眼内的次数[7],有利于不断减少晶体核块以及人工晶体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最大化地保全了患者角膜内皮与眼内组织的完整性,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了上述一系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裸眼视力的快速恢复。但还有部分临床相关报道认为,即便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合并硬核白内障患者进行联合治疗亦不可能完全避免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不管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还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患者手术治疗后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例均低于手术治疗前,并且与临床工作者的手术操作水平密切相关[8][9][10]。

与此同时,在本文研究中,试验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相关指标中均优于参照组患者,且两组相关数据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性质(P<0.05),由此便进一步体现了同时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合并硬核白内障患者进行联合治疗以不断提高其治疗效果与裸眼视力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植入术晶状体硬核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颅内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期间的应用效果
6例X-连锁遗传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评估
突然视物清晰 未必是好事
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在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硬核爷爷炼成记
疫战中的“硬核”
“硬核”举措下的暖心举动
陕西制造需要“硬核”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