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培养教师的责任感
2020-10-16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张明超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张明超
一、教师责任感的内涵
教师的责任感主要指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角色所承担的教育责任和达到预期的教育结果的承诺,对教师今后的发展和自我调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育工作中,教师的责任感并非是单一的形式,而是与工作满意度、教学积极性、教学信心、教学实践以及敬业精神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形成教师责任感的过程是社会大众对教师的期望和教师主体需求的协调统一过程。当前,教师的责任感主要可体现为:其一,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教师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将教育方针政策全面地落实到工作中,并按照教学大纲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高效地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其二,对学生的责任感。教师需要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开展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三,对自身的责任感。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要做到有爱心、良心、关怀、公平、公正、奉献等,对教育有着极强的理解能力。综上所述,学校和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教师责任感的内涵,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最终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前教师的责任感现状
当前学校教师的来源渠道较为广泛,有师范院校毕业、有院校师资整合等,这就导致教师队伍的质量参差不齐,教师之间学历、能力、职称等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近年来教师入职的标准放宽了,部分非师范专业人员也投身到教育工作中,这就导致教师队伍中不少教师缺乏专业的训练,教学能力以及职业素养都相对较低,缺乏良好的责任感,具体表现为:
(一)职业认同感不强
职业认同感越强,则说明这个职业的价值越大,教师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教师负面新闻的不断报道,导致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有所降低。同时加上教师队伍质量的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自身的职业也缺乏足够的认同感,在学校工作中常常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教学过程中缺乏进取心、事业心和积极主动性,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被动地开展教学任务,常常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对自身职业发展目标十分模糊。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种,如人们只对高等学府、含金量高的院校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其他学校的发展并没有给予多少关注,并且对师范类学生也没有给予多少期待,这就对教师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导致教师很容易产生自卑、缺乏认同感的心理。
(二)职业自豪感偏低
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但在当前教育工作中,学校与家长之间明显缺乏有效的联系,家长对学校的实力等方面都缺乏了解,甚至对学校还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学生学习成绩好是学生自身的能力,而如果学生学习不好都是教师的责任。这就导致教师在这样的认知和偏见中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既要做到为人师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要做好教学计划和自身职业的规划,明确自身的发展,久而久之使教师对自身的职业价值产生了怀疑,缺乏职业自豪感。
(三)教师专业素养不高
当前还明显存在教师专业素养不高的问题。首先,大部分选择教师职业的学生都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认为教师职业压力较小,有很充足的业余时间,工作环境也十分轻松,只是为了有个稳定的职业,而自身对教师职业却缺乏热爱。其次,部分教师对自身的教学理论知识缺乏深入了解,对学生教学常常是照本宣科和纸上谈兵,并不能将知识浅显易懂地传授给学生,严重地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很难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对学生缺乏足够的了解,不能够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无法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严重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些问题都是由教师专业素养不高的情况引起的。
三、职业院校教师责任感培养策略
(一)充分认识到教师责任感的特殊意义
自古以来,教师都是受人尊重和爱戴的一个职业,其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尤其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肩负着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这就导致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较高。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员必须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必须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仅要做好教书工作,更要注重育人的重要性,教师只有对自身进行严格的要求,才能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教师都要保持良好的自律性,真正做到以身作则,直接用自身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提供政策制度保障
为了更好地培养教师的责任感,学校需要做好相关的工作。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共同制定统筹规划,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投身到教师队伍中。同时,加强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重视,引发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另一方面,学校要为学生制定完善的考核机制,不仅对教师的教育工作进行考核,同时更要注重对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素养以及教师自我规划和发展的考核,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构建健全的制度体系,实施激励机制,从而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加强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知,从而不断强化自身的职业素养,提高教师的责任感。
(三)自觉进行职业反思
培养教师的责任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并非短时间内就能达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就要求教师能够自觉地进行职业反思,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责任感的培养。职业反思就是指教师通过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自省,促进自身的不断成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难免会与学生出现冲突,自身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反应,教师如果能够从中及时地进行反思和感悟,那么就会理性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对自身发展目标更加明确,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工作中的中坚力量,为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社会和学校就必须加强对教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培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培养教师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使教师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最终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