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首都防控 医疗机构担当
2020-10-16
在北京市各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新发地疫情可防可控,一个月内高风险地区清零,平稳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6月11日,北京市终结56天无本地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发地疫情警报再次拉响,短短几天新冠肺炎确诊数量激增。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原则,对于新发地聚集性疫情的医疗救治,北京市将所有的病例都集中收治在北京地坛医院,医疗救治和防院感组调集了参加援鄂医疗工作的各大医院专家,以及18所市属医院的105名医护人员,集中到北京地坛医院共同参与救治。
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吴国安表示,地坛医院成立多学科专家组,细化分类救治,每天两次对患者进行筛检,及时评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坚持中西医并重开展救治。对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主要以中医药治疗为主,达到临床治愈,避免由轻转重,阻断病情发展。对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中西医协同救治,一人一策,协助其加快脱离呼吸机和ECMO的辅助治疗,减少合并细菌感染,提高抢救成功率。
7月13日,在北京市举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50场新闻发布会上,吴国安说道,截至7月13日15时,确诊病例在地坛医院治疗205例,治愈出院超百例,达到130例,包括1例重症患者,经过22天住院治疗,已康复出院。
除了地坛医院这个抗疫主战场外,北京市其他医疗机构面对卷土重来的疫情,迅速响应、凝聚力量、强力应对,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构筑了一道首都疫情防控的“长城”,打响了这场京城保卫战,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控制住了疫情,向全世界展示了北京力量和北京速度。截至7月13日,北京实现了连续8天新冠肺炎病例0新增。
北大人民的使命担当
6月16日晚,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三级调至二级,北京进入了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
6月17日上午8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北大人民”)紧急召开院长办公会,分析研判疫情防控形势,根据疫情发展变化果断调整防控措施,制定应急预案,优化防控流程,并面向全院紧急召开“北京市二级响应工作布置会”,逐一讲解细化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当晚8点,院长姜保国再次主持召开了医院领导班子紧急工作会,带领相关部门逐一梳理疫情防控工作细节流程,细化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将工作任务分类,共同商讨工作措施,确保对标落实到位。
姜保国说道,北京作为首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关系全国疫情防控全局。北大人民第一时间梳理防控流程,细化防控措施,从以下7个方面着手开展疫情防控。
一是层层把关,三级流行病学预检分诊落实到位,重新设计人员活动路线,最大限度减少进出人员交叉感染;二是多措并举,疏导患者安全就医,门诊取消现场挂号,全面推行多渠道预约诊疗服务,严格执行“一人一诊一室”,引导患者分时段错峰预约就诊;三是严格消杀,确保环境清洁消毒不留死角,医院制定不同风险区域的环境清洁消毒措施,并对全院空调进行集中清洗消毒;四是全力保障发热门诊“前哨关卡”,医院将制剂楼改建为发热门诊应急隔离区,加强相关流行病学史问询,规范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五是全力提高核酸检测能力,医院在门诊楼南侧设置核酸采样处,搭建遮阳棚、购置空调扇,安排专人疏导,提高检测效率;六是严格落实入院患者筛查流程,病房实施全封闭管理,对于在院发热、住院时间长的患者,随时进行核酸筛查;七是全院排查,全员培训,医院不断规范新冠肺炎相关医疗流程、医务人员防护原则、各区域和人员管理,实现了各类人员培训全覆盖,防控工作“一盘棋”。
除了以上这些疫情防控的“常规操作”,北大人民还有着特殊的使命与担当。隶属于北大人民的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的丙型肝炎和肝病免疫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拥有P2+实验室资质,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疫中,临危受命成为北京市第一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在此基础上,6月20日下午,医院决定将位于白塔寺院区的原GMP实验室改造,建设成为专门用于新冠核酸检测的实验室。通过多个部门联合行动,实验室在48小时内完成全部改造、设备安装、流程优化等工作。
6月23日下午,北大人民新增的建筑面积400余平方米的核酸检测实验室改建完成,正式投入使用。实验室共分四个区域,分别是试剂准备区、标本接收区、核酸提取区、扩增及产物分析区。每个区都设有独立缓冲间,各区之间设有传递窗,“传递窗”里配备有紫外线灭菌等。实验室配备了生物安全柜、96通道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低温高速离心机、高压消毒锅、紫外消毒等设备。实验区域按照生物安全以及核酸扩增实验室要求进行了部分改造,布局合理,洁污路线清楚,人员分工清晰明确。
该院检验科实验室负责人王辉介绍说,新实验室投入使用后,每天可检测6000至7000份样本,设备进一步完善后,最大日检测量将能达到13000份。实验室的投用,对北京的疫情防控意义重大,为全市新冠肺炎早诊断提供技术支撑,以“北大力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防控创新在佑安
从分流导诊到院内防控,从核酸采集到线上咨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以下简称“佑安医院”)在此次抗击新发地疫情中,处处透露着改革与创新。该院党委书记郑东翔说道:“佑安医院是传染病防治领域的急先锋,是北京市传染病公共卫生应急防控的中坚力量,通过不断探索适合不同形势需求的疫情防控新模式,努力为北京抗疫作出突出成绩。”
据介绍,在分流导诊方面,佑安医院医务处在信息网络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在原有纸质版《流行病学史承诺书》基础上,开发了手机版《流行病学史承诺书》,于6月28日成功上线。
手机版《流行病学史承诺书》采用患者自助扫码填报的方式,更好地保护了患者隐私,并根据患者填报的流行病学史信息,自动生成绿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种颜色提示框。四色提示框具有分类导诊功能,分别提示患者去往门诊楼、普通筛查门诊、感染综合科筛查门诊及医院西门发热预检分诊处。具有避免患者聚集产生交叉感染、分流导诊有序、患者信息及流行病学史可追溯的优势。
在院内防控方面,佑安医院与驻区派出所联动,做好秩序维护,加强疏导解释,优化工作流程。为保障住院患者安全,疫情尚未消除之前,患者家属不能进入病房楼。对此,医院创新性地设立了一个露天的“住院家属谈话区”。该区域设在佑安医院西门内左侧,毗邻瑞幸咖啡馆与“紫气东来”食堂,谈话区入口有醒目标识,外有绿植环绕,内有一个个圆桌和阳伞,既能够做到隐私保护,也能为患者家属提供清凉。
在核酸采集方面,佑安医院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相关单位共同设计,联合开发了“移动核酸筛查亭”试验样机,在筛查门诊开展咽拭子实地采样测试工作,集中收集医护人员意见,并快速开展第二代定型产品的研制。
“移动核酸筛查亭”样机配置HEPA洁净过滤新风装置、空调、对讲机等,实现箱体内正压环境,具备压力可调、温度可调、内外语音交互等功能,满足医护人员隔离检测安全需求,改善工作环境。此外,通过配置额托支架、头灯等辅助手段,使得采样者被测部位清晰可见,提高了咽拭子采集效率和准确度,为后疫情时代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持。
佑安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张莉莉说道,除了硬件设备,佑安医院还于6月14日,在北京率先成立核酸检测团体外采小分队,避免大量人群同时聚集在医院,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简化了筛查流程,最大程度地满足市民的核酸检测需求。
佑安医院在线下防控工作创新的同时,线上服务创新也在同步进行。7月2日,佑安医院线上咨询服务在渔歌医疗平台正式上线,让患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系统运行平稳后,还将逐步推出互联网线上复诊、慢病管理及远程医疗基础上的双向转诊,最终将与医保对接,全院临床科室全员参与,让患者全方位体验“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诊疗服务新模式。
除服务患者外,佑安医院教育处、感染性疾病学教研室采取线上教学模式,依托传染病学慕课,以雨课堂直播、腾讯会议直播、班级微信群及公共邮箱发送有声PPT、课程相关资料等方式实施教学。目前在教研室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14个班级的《传染病学》教学任务,500余名学生实施了线上教学及线上考试,达到了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无畏逆行 安贞亮剑
6月14日下午,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统一调度,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以下简称“安贞医院”)紧急调集人员参加新发地重点人群咽拭子采样工作。虽然是周末,10名护士在接到通知电话后,不到半小时就从家中赶到医院,奔赴丰台区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安贞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高瑞雪对记者说,当日烈日炎炎,汗水湿透了衣服,雾气遮住了护目镜,体力消耗和意志考验超乎寻常。连续9小时转战两地,10名护士完成了市场工作人员和周边社区居民800余人次的咽拭子采样任务。
6月16日,北京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应急响应后,党委副书记、院长魏永祥挂帅,全院上下迅速进入一级工作状态,对空间、设备、人员精准布局,提升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能力,扩大检测范围,在保障日常医疗工作的同时,以高效的组织力和行动力确保核酸检测工作有序推进,落实“应检尽检、愿检尽检”任务。
6月17日起,安贞医院开放更多的号源,满足社会核酸检测需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口腔科、全科医疗科、健康管理中心、内分泌科等科室相继开设新冠肺炎病毒核酸筛查门诊,检验科24小时排班开展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6月19日在室外空间设专门区域作为新冠肺炎病毒核酸筛查门诊和采样点。6月20日和21日利用周末时间,高效完成全院4100多名职工和1500余名劳务外包、进修人员的核酸检测。
在院感控制方面,医院丝毫没有放松,科学规划检测区域,加强医务人员防护,流调前置。根据来检者是否发热、有无症状、有无接触史评判风险程度,将不同风险程度的受检者分流至不同区域接受采样,采样区域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在医院核酸检测任务最吃紧的关头,安贞医院还成立多支科室整建制的外派咽拭子采集队,多点出征承担重点人群采样任务。从丰台区新发地到大兴区西红门镇等高风险地区,从高校到工地、驻京单位、重要会议,从社区到商业中心、农贸市场、公园,安贞医院咽拭子采集队无畏酷暑、无论昼夜,每次接到任务后,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指定地点圆满完成任务,体现了大型公立医院的社会担当,展示出安贞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团队作战风貌。截至目前,医院已派出200多人的采样队,赴各重点地区开展核酸筛查。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安贞医院多举措保证诊疗秩序。严格执行北京市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就诊制度,门诊执行“一室一医一患”要求。住院患者严格进行新冠肺炎筛查和陪护管理。所有患者住院前必须进行新冠肺炎筛查。病房24小时封闭管理,取消探视,严控各类工作人员、患者及陪护人员流动。畅通急诊绿色通道,保障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设置专用手术室、导管室及过渡病房,对介入及手术急诊绿通患者进行分级分区管理。发热门诊配备抢救设备,用于合并危重症筛查的发热患者。设置独立的隔离病房,最大限度地降低院内的感染风险。
在这场北京保卫战中,安贞医院疫情防控指挥部迅速响应、统筹组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通过党支部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带头,临床科室整建制调度,职能处室及时跟进配合,保证了疫情防控常态化各项措施的落实,为首都疫情防控和恢复正常生产生活作出了贡献。
电力医院的坚守
北京电力医院地处丰台区六里桥,距离新发地直线距离不超过10公里,该院副院长倪冬梅坦言,医院周边的不少居民都有过新发地接触史,甚至还包括部分新发地工作人员,此次疫情的暴发,顿时让电力医院感觉压力不小。
6月13日,北京市政府提出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的目标任务后,北京电力医院迅速部署核酸检测工作,搭建改造检测场地,全面提升检测能力,以应对核酸检测人数剧增的现实需求。该院一方面积极响应市、区两级卫生健康委号召,外派两批共12名医护人员赴指定酒店,为密切接触者进行医护保障;派出93名护理人员每天到政府指定的集中检测点为社区百姓进行核酸检测,共采样104250人(次);另一方面,在院内迅速调集两支队伍,健康管理中心(国康北京公司)负责单位团体检测,另一支负责市民个人核酸检测。“目前,全院近10%的医务队伍已投入到核酸检测工作中,核酸检测门诊最高日采集量达到1680人次。”倪冬梅说道。
在丰台区坚守阵地实属不易,为此,医院开设了三个隔离间,并在发热门诊诊区旁建立了两个临时隔离方舱。随着新发地疫情来临,医院把呼吸科诊室和核酸检测门诊合并到一个区域,保护就诊人群和医务人员安全,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同时,为发热门诊及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设立了集中居住服务区,配备了网络、电视、餐饮、健身器材及娱乐设施,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医院一边保证常规诊疗工作服务百姓,一边进行疫情防控,慎终如始。
北京电力医院的健康管理中心(国康北京公司),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也做了大量工作,第一时间建立由14名医护人员组成的企业现场防控指导团队,系统培训后分批赴国网总部西单和银座办公区、国网物资公司等单位进行现场防护指导。同时,设置防控指导及医学咨询热线电话,通过线上讲座等方式为国网公司等多家单位驻外机构提供远程健康支持。完成国网总部测温、咨询24688人次,规范消毒操作培训6批次;累计为5家单位2500余名员工提供现场防控指导,受到企业和员工好评。
国康北京公司副总经理闫焱告诉记者,国康北京公司在疫情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丰台区政府相关部门向丰台区企事业单位推送疫情防控宣教手册和视频,通过北京健康管理协会和北京市民政局,向金融系统、民政系统、中科院系统等单位推送防控手册,为丰台区转产医用防护服的企业上岗工人紧急组织健康证体检,并在院内院外开展核酸检测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国康北京公司建立了“心理加油站”,保障一线医护人员和员工心理健康,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心理支持:编写心理防护手册,拍摄身心防护短视频,录制放松音频、推送减压音乐;为医院发热门诊和急诊等重点科室开通心理热线,打通心理测评通道,制作心理体检卡;对有需求的医护人员进行单独心理辅导。
针对员工面对疫情出现的惶恐情绪,还推出了“线上心理充电”系列推送,撰写心理专题科普文章,为国网总部、国网高培中心等27家单位建立心理微信通道,根据重点客户单位心理支持需求,实时更新服务内容,覆盖员工6240人,受到了领导及同行的一致肯定。
“硬核”抗疫看大兴
6月14日,一名行色匆匆的女子被挡在了大兴区人民医院急诊楼外的灰房子内,女子自称腰间盘突出,需要去急诊看病,但灰房子里的发热筛查人员感觉到了异样,女子自述病症和腰间盘突出病症不符。再次对其询问,女子称嗓子有点疼,在筛查人员的再三劝说下,女子测量体温显示为发热,被强行带到发热门诊就诊,又经长时间劝导询问,该女子称全身肌肉酸疼,且去过新发地。核酸及CT检测后,该女子被确诊为新冠肺炎。
该案例是大兴区人民医院“硬核”抗疫的一个缩影,该院院长马秀华说道:“大兴区是新发地疫情的第二重灾区,筛查难度极大,况且,大兴区仅有两家发热门诊定点医院,另一家同仁医院并不算属地内医疗机构,因而位于区中心的大兴区人民医院就要承担更多的工作。打铁还需自身硬,唯有以硬核的防控手段,才能打赢这场突如其来的抗疫硬仗。”
首先在制度层面,医院在原来早交班、晚例会的基础上,增加中层干部晚例会工作机制,确保上级文件精神、防控工作要求能够当日接到当日传达,当日落实,实现政策落实“不过夜”的要求。
在严格落实原有常规院感督导、专项院感督导的基础上,增加院长、主管院长、主要职能部门专人深入一线走动式管理模式,每日通过走访门急诊、感染内科、感染二病区、生活区等功能区域,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对于有交叉或模糊不确定的内容当场界定标准;对于部分流程不顺畅的部分,现场协调优化,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次在门诊调整方面,完善发热门诊三区两通道,并在原有独立的挂号、检验、收费和方舱CT的基础上,建立临时抢救室、临时采样室、临时等候篷等,并将发热门诊至9号楼和发热门诊至单宿楼的道路封堵,建立相对独立的发热患者等候区,避免交叉感染。建立临时会诊集装箱,作为儿科、孕产妇、外伤等特殊患者进行集中会诊区域,便于疑难复杂、特殊发热患者的收治工作。
6月14日,医院完成内六科、神经内科腾挪工作,并整合呼吸科病房,将5号楼1~4层病房70多张床改造成为感染二区,由呼吸科主任任病区主任,三个呼吸科二线大夫任病区组长,优化了相关诊疗流程后,封闭式管理,专门收治有发热史、有流行病学史,但尚未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收治,确保了诊疗质量与安全。
同时,医院对2号楼、3号楼的部分病房腾挪合并后,将原中医科、消化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肛肠科、泌外科、五官科等病房全部调整为生活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实现一线医护人员的集中服务,保证了医护人员的休息和关心关爱职工政策的落实。
此外,在后勤保障方面,对新增封闭式要求的区域及时安装门禁、封闭式门等,确保防控要求及时落实;对生活区提供可口的营养餐食,确保营养充分,保持体力;对于防护级别升级,医工部及时购置并储备相应的防护物资和诊疗设备,保障诊疗正常秩序;对于预检分诊工作量大、难度大等问题,及时加派保安力量,维持秩序,保证诊疗顺利。
马秀华说道,尽管任务繁重,但大兴区人民医院还是出色完成了此次疫情防控任务,相信在北京市各级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战胜疫情,让“首善之区”恢复往日的健康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