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教学法在中学男子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的应用
2020-10-16年建春哈尔滨体育学院
年建春 哈尔滨体育学院
一、前言
在我国,篮球运动广泛受到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喜爱。篮球运动在中学得到开展和普及的同时,教学方法成为传授给学生的关键所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1]程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学内容和技术动作按特点分成若干模块,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如建立动作表象或动作情景,然后进行体验、强化动作表象,最后通过反复练习,建立稳固的动力定型,最后完成任务。程序教学法是由美国现代心理学家斯金纳等创造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控制论为基本原理,已在我国多个学科的教学中得到应用,但在体育学科应用还不普及,尤其在专业技能教学中还处于探究阶段。加强程序教学法在中学男子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新疆塔城地区和丰县第二中学初三年级60名男生为研究对象,并将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依据研究目的、意义和论文的需要,通过河西学院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以及中国知网查阅有关程序教学、中学男子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等的期刊论文和相关的研究文献,搜集并参阅了程序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等相关书籍。通过整理分析,了解有关程序教学法在中学男子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的应用并进行相关理论总结分析,为该论文下一步的撰写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料,从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教学实验法
(1)实验目的
探讨采用程序教学法在中学男子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学过程中呈现的效果。
(2)实验方法
对两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比分析教学前和实验后的测试成绩。
实验组:在学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时,利用讲解动作重点、动作示范与录像、挂图等教学方法相结合,主要加强学生肌肉力量以及肢体协调能力。其实验步骤为:结合动作图解、光盘等媒介,安排学生集体观看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完整技术动作,使学生在脑海中初步建立正确动作表象,教师重点讲解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要领、规则;学生在原地进行徒手模仿练习,教师一边观察一边进行指导,指出练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并进行纠正;将学生分成若干组,针对不同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分别进行定点投篮练习、各种角度、各种距离的投篮练习,投篮后跑到篮下拿篮板球并传给下一个学生,然后回到排尾,依次循环进行;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投篮比赛,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使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观察自觉加强技术动作的规范,以提高投篮动作质量,进而提高投篮命中率。
对照组:运用常规教学方法进行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教学。教师对该动作进行讲解、示范;组织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动作要领进行投篮练习;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罚球等投篮比赛;巩固、加强该投篮技术动作的规范性。
3.数理统计法
将实验教学的两项测量数据进行分组整理,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定量分析。运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进行运算,从中得出准确数据。
4.逻辑分析法
在得到准确数据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法对本论文中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程序教学法在小学男子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三、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前对两组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情况分析
对两组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的测试,选取50米跑和立定跳远两项作为对其速度,速度耐力和速度力量的评价指标。
1.实验前两组学生50米跑的测试
通过表1可以看出,被测试的中学男子在50米跑的测试成绩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平均成绩分别是7.61秒和7.42秒。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最快成绩分别是6.28秒和6.63秒,由此可知,两组的最快成绩是比较接近的。在中学男子50米跑得最慢成绩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为8.06秒和8.14秒,通过对比,两组的差距不明显。在中学男子50米跑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标准差分别为1.0645和1.0216。最后,通过统计学检验(t检验)得到P=0.189>0.05,说明两组学生50米跑的成绩没有明显的差异,符合实验要求和标准。
表1 实验前50米测试统计表(单位:秒)
2.实验前两组学生立定跳远的测试
由表2可知,被测试的中学男子在立定跳的测试成绩,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平均值分别为1.74米和1.76米;中学男子在立定跳的测试成绩中的最好成绩,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是2.06米和2.10米;中学男子在立定跳的测试成绩中的最差成绩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1.68米和1.69米,由此可见,对照组学生的成绩要比实验组学生的成绩好一些;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学生的最好成绩相差0.04厘米,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学生的最差成绩相差0.01厘米;实验组的标准差为0.143,对照组学生的标准差为0.137。通过统计学检验(t检验)P=0.96>0.05,表明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两组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没有明显的差异,符合实验的要求和标准。
表2 实验前立定跳远测试统计表(单位:米)
(二)实验前两组学生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定量测评
测试方法:测试者站于罚球线上,听到“开始”口令后(开表),用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方式,连续在不同的点上投篮(自抢篮板球),在60秒内以命中个数计算成绩。
测试要求:测试者需在篮圈中心在地面上的投影点为圆心3米长为半径的半圆以外三分线以内区域进行投篮,不得固定在同一侧或者同侧同点重复投篮。每个学生分别进行三轮投篮,最后累积相加。
1.实验前两组学生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定量测评成绩
由表3可知,中学男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两组学生在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定量测评成绩中,实验组的学生30分有5人,25分有7人,20分有11人,15分有6人,10分有1人。对照组的学生35分有2人,25分有6人,20分有10人,15分有7人,10分有1人。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两组学生在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定量测评中成绩没有明显的差异。
表3 实验前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定量测评成绩统计表(N=60单位:人)
2.实验前两组学生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定性分析
由表4可知,对照组学生的分数总和为645分,实验组学生的分数总和为655分;对照组学生的平均分为21.5分,实验组学生的平均分为21.8分;对照组学生分数的最大值为35分,实验组学生分数的最大值为30分;对照组学生分数的最小值为10分,实验组学生分数的最小值同样为10分;对照组学生分数的标准差为7.143分,实验组学生分数的标准差为7.732分;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投篮测试成绩的标准差可以说明两组学生组间的成绩没有明显的差别,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成绩经过统计学(t)检验得出结论P=0.61>0.05,由此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的成绩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表4 实验前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定性分析表(N=60单位:人)
(三)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程序教学法的实验过程
实验组的学生们篮球基础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其中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能够很快掌握基本动作并且去积极的练习。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需要老师多关注他们,进行认真讲解,指出动作错误,进行纠正与指导。针对实验组的学生,可以将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的教学分成两部:手指的拨球和原地单手肩上的投篮动作。具体方法如下:
1.积极建立整体动作概念
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老师的讲解与示范,对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获得初步感知,得知整体的动作。首先教师先示范完成动作,让学生看清动作的整体,再边讲解边做动作。最后将教学内容分成的步骤,学生们进行测评,以检验学习成果。
2.加强拨球与持球练习
拨球的教学要求:投篮最后的出手动作主要是由手腕和手指的力量去进行发力。
持球手法的要求:使用五根手指持球,并将手指向内紧缩,小拇指和大拇指主要起到固定球的作用其他手指主要起到拨球的作用。另一只手放在球的侧面,可以固定球。将球举到头顶,两肘弯曲成接近于90度。拨球与持球的动作展示后,对学生进行测试,老师检查学习成果,学生之间出现错误动作,对其进行积极的纠正与指导。如果学生手臂力量和手指手腕的力量较差,可以对学生加强力量训练。
3.投篮动作练习
一个完整的投篮动作应该包括:瞄篮、出手投篮和出手后的投篮动作。[2]
瞄篮:让学生进行投篮测验,投篮距离较近,检测学生的命中率。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墙上弄出标记,学生进行瞄准练习。
出手投篮:出手投篮动作,需要力量从下肢到腰、肩、手臂、手腕最后到手指,协调用力,借助下肢的力量,将球投出,拨球后手腕下压,手指拨球。让学生进行原地的投篮动作,老师观察学生是否用力协调,是否下肢发力,是否用手指拨球,再进行指导与纠正。
(四)试验后对两组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情况分析
实验后对两组学生基本身体素质的测试,同样选取50米跑和立定跳远两项作为速度,速度耐力以及速度力量的评价指标。
1.实验后两组学生50米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由表5可知,实验后在50米跑指标中,被测试的小学男子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学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50米跑的平均成绩,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成绩分别为6.43秒和6.59秒,实验组中最快成绩为6.18秒,对照组中最快成绩是6.43秒,由此可知,两组的最快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50米跑得最慢成绩中,实验组为7.17秒,对照组为7.19秒。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标准差分别为1.2816和1.2445,由此可见,通过统计学检验(t检验)得到P=0.178>0.05,说明两组学生50米跑的成绩没有明显的差异,基本上符合实验要求和标准。
表5 实验后50米测试统计表(单位:秒)
2.实验后两组学生立定跳远成绩
由表6可知,实验后,在立定跳远这项指标里,被测试的中学男子在立定跳的测试成绩,实验组的平均值为1.86米,对照组的平均值为1.78米;比开始时的成绩分别提高了0.1米和0.04米;中学男子在立定跳的测试成绩中的最好成绩,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23米和2.09米;比开始时的成绩分别提高了0.13米和0.03米;中学男子在立定跳的测试成绩中的最差成绩,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78米和1.69米;实验组比开始时的成绩提高了0.1米。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测试成绩的标准差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标准差分别为0.149和0.139。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中学男子在立定跳的测试成绩中,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学生的平均成绩对比来看,实验组的学生成绩比对照组学生的成绩好;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学生的最好成绩相差0.14厘米,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学生的最差成绩相差0.09厘米,相比实验前后,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比对照组提高要多。实验组的标准差为0.149,对照组学生的标准差为0.139。通过统计学检验(t检验)P=0.86>0.05,表明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两组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没有明显的差异,符合实验的要求和标准。
表6 实验后立定跳远测试统计表(单位:米)
(五)实验后两组学生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定量测评
测试方法:测试者站于罚球线上,听到“开始”口令后(开表),用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方式,连续在不同的点上投篮(自抢篮板球),在60秒内以命中个数计算成绩。
测试要求:测试者需在篮圈中心在地面上的投影点为圆心3米长为半径的半圆以外三分线以内区域进行投篮,不得固定在同一侧或者同侧同点重复投篮。每个学生分别进行三轮投篮,最后累积相加。
1.实验后两组学生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定量测评成绩
由表7可知,实验后,中学男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两组学生在单手肩上投篮定量测评成绩中,实验组的学生55分有2人,50分有3人,45分有6人,40分有10人,35分有7人,30分有3人。对照组的学生40分有6人,35分有5人,30分有10人,25分有8人,20分有1人。通过对比,发现在单手肩上投篮定量测评中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比对照组的要进步很多,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表7 实验后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定量测评成绩统计表(N=60单位:人)
2.实验后两组学生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定性分析
通过表8得知,实验后,在中学男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两组学生分别为30人的基础上,实验组学生的分数总和为1230分,对照组学生的分数总和为935分;实验组学生的平均分为41分,对照组学生的平均分为31.1分;实验组学生分数的最大值为55分,对照组学生分数的最大值为40分;实验组学生分数的最小值为30分,对照组学生分数的最小值为20分;实验组学生分数的标准差为6.013分,对照组学生分数的标准差为7.012分;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成绩经过统计学(t)检验得出结论P=0.036<0.05,由此可知,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差异。
表8 实验后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定性分析表(N=60单位:人)
四、结论与分析
(一)结论
实验表明,在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的教学中,采用程序教学法进行教学,明显提高了实验组学生的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运动成绩,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学生。
(二)分析
1.程序教学法在中学男子肩上投篮的应用过程中,体现出程序教学法的科学性、教育性和系统性,引导着学生将所学的内容一步一步强化,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对促进技术动作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2.程序教学法在中学男子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应用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3.程序教学法体现出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程序教学法在中学男子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应用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帮助学生提高了运动成绩。
五、建议
1.学生们篮球基础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其中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能够很快掌握基本动作并且去积极的练习。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需要老师多关注他们,进行认真讲解,指出动作错误,进行纠正与指导。
2.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足够重视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战术意识水平,并以提高投篮的命中率,牢固地树立以准为主、先发制人的指导思想。
3.加强对学生基本身体素质的练习。篮球运动是对抗性运动也是一种柔和力量与协调的体育活动,因此身体素质是掌握技术动作的保障。根据中学男子肌肉力量不强,身体肌肉发展不平衡,以及单手肩上投篮动作的肌肉用力过程是上、下肢与躯干核心力量的协调配合用力等特点,实验组采取各种手段来强化学生的上、下肢力量,改善自身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