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饮食治疗与肾性贫血相关性研究
2020-10-15张会玲司书燕
张会玲 司书燕
【摘要】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饮食指导、治疗与肾性贫血的相关性。方法:对2015 年至2017 年在我院行规律血液透析的50例患者进行综合治療的同时,加强饮食指导与治疗,观察患者的饮食、营养摄入状况与肾性贫血达标率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对患者的饮食指导与治疗、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纠正营养不良,观察化验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如乏力、纳差等,1组与2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饮食指导与治疗是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而具体、详细的饮食宣教、指导是肾性贫血患者治疗有效的关键。
【关键词】 血液透析;饮食;肾性贫血
【中图分类号】R8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2-219-01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全部为2015 年至2017 年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除外不能配合治疗而又无实际参考价值的病例11 例,进入比对范围的有50 例,其中男性28 例,女性22 例,年龄最大为80 岁,最小的为28 岁。按照进入对比范围的50例病例在治疗中的用药情况和饮食依从性情况,我们分为两个组:(1 组) 能配合药物治疗又能配合饮食治疗,共28例,占56%,其中男16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26 ± 16.35) 岁; 平均透析次数(2.75 ± 0.36) 次/周;Scr(1010.50 ±446.92)umol/L;BUN(28.35 ± 7.55) mmol /L。(2 组) 能配合药物治疗,但饮食治疗依从性差,共22 例,其中男12 例,女10 例; 平均年龄(56.45 ± 17.15) 岁; 平均透析次数(2.72 ± 0.37) 次/周; Scr(1012.35 ± 445.65) umol /L; BUN(28.36 ± 7.65) mmol /L。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透析次数、病情、综合治疗方法、生活条件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进入比对范围的50例患者按2~3 次/ 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通过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090059),50U·kg-1,2~3次/周,同时对血压及血糖进行控制、进行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的纠正,根据患者饮食情况调整干体重、血流量,保证透析充分性的同时时刻注意透析过程中低血压、透析失衡综合征等。按照要求,蛋白摄入量(1.23 ±0.4)g/(kg· d),在总量要求的范围内尽量提高优质蛋白的比例(占总量的50% ~ 70%)。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治疗时,我们血透室的医护人员定时指导落实、定期宣教,要求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保证每日1个鸡蛋白、250mL牛奶,每周至少有两日进食2 两瘦肉,同时进食新鲜的蔬菜,适宜的新鲜水果等,每月查血常规1次以监测Hb、Hct、Rbc。
1.3 疗效标准
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拟定。显效: 症
状和体征减轻或消失,Hb 升高≥30g /L; 有效: 症状和
体征减轻或消失,Hb 升高≥15g /L 但< 30g /L; 好转: 症
状和体征减轻,Hb 有所上升,但Hb 升高≤15g /L; 无
效: 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加重,Hb 无改变或降低。
1.4 统计学方法
对数据应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1组、2组采用配对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有效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1组:经过2个月的治疗后,总有效率92.86%;Hb 均由原来的85~100g/L 上升至106~123g/L,Hct 由原来的0.23~0.30 上升至0.43左右。2组:前2个月总有效率36.36%,肾性贫血改善不理想。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肾性贫血属于中医学的“肾虚”、“虚劳”、“血劳”、“血虚”范畴,久病导致脾肾两虚、气血亏虚是其产生机理。饮食对患者的营养状态影响很大。从中医方面讲,肾与脾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先后天相互资生、水液代谢方面。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为后天之本;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脾的运化,有赖于肾阳的温煦蒸化;肾中精气亦依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不断补充。后天与先天,两者相互资生,互相促进,缺一不可。治疗肾性贫血的思路有两个方面: 一是从肾论治,因“肾藏精”而“精血互化”; 一是从脾论治、重视调理脾胃,因“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肾衰败,瘀阻浊滞,脾伤则气血不足,不能施精之于肾; 肾损又失脾精的益助,从而造成肾精亏耗,精不化血,久则其血更虚。《景岳全书·杂症论脾胃》曰:“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源;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状……是以水谷之海,本赖先天之为主;而精血之海,由赖后天之为资。”《内经》云:“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通过调理脾胃,饮食治疗先于药物治疗,使胃纳脾运功能得以恢复可以后天补先天,脾胃功能正常可使气血生化有源,使贫血状况得以改善,同时脾胃健也能充分发挥药效,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保障。另外,低优质蛋白饮食,既可保证营养的供给,同时可使尿毒氮、肌酐得以下降,病人恶心呕吐等症状减轻,饮食增加,体力恢复,促进肾性贫血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李星锐,华琼,崔伟锋.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贫血临床研究[J]. 中医学报,2017,32(9):1740-1744.
[2]张之南.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1: 9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