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观察分析
2020-10-15梁晔
梁晔
【摘要】 目的:文章主要针对中药穴位贴敷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35例。对照组使用中药汤剂辨证论治,治疗组在此基础之上,在每年的三伏天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连续贴两年。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和对刺激原反应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治疗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心理状况、对自身健康关心评分比较差别不大(均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心理状况、对自身健康关心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评分与对照组差别亦不大(均P>0.05)。治疗前两组FEV1、FEV1/FVC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0.05)。治疗后,两组FEV1、FEV1/FVC较治疗前均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FEV1、FEV1/FVC改善均优于对照祖(均P<0.05)。结论:中药穴位貼敷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活动受限,减轻哮喘症状,减弱对刺激原敏感,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中药穴位贴敷;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2-103-02
引言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具有全球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难以满意控制等特点,可见于各年龄段。大量的临床观察证实,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一种安全、简捷、有效的防治支气管哮喘的方法,但有关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评价以及贴敷后皮肤反应与疗效的关系,尚缺乏规范化的临床试验设计研究。本研究采用在肺俞、心俞、膈俞穴上行常规剂量药物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70例,并与在肺俞、心俞、膈俞的对照穴位上行低剂量药物穴位贴敷治疗70例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及分期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中医诊断参照《支气管哮喘中医专家共识》(2012版)、《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010年)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哮证诊断标准制定。3)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病情分级属轻、中度者;年龄18~65岁;符合中医辨证标准;本研究经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低剂量药物穴位贴敷取双侧肺俞、心俞、膈俞穴的对照点,其中肺俞对照点位于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4.5寸处;心俞对照点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4.5寸处;膈俞对照点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4.5寸处。将生白芥子、熟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按1:1:1:2:1的比例进行配伍(除熟白芥子外,其余药物均为生药),将以上药物及玉米芯、淀粉加工成粉末,过80目筛,加100%生姜汁调配,制成直径10mm、厚度3mm的圆形药饼,每贴含药物0.2g。常规消毒后,患者取坐位,暴露背部,医师取出贴膏,揭开防粘层,将胶面贴于患者贴敷部位,轻轻按压使之贴牢。贴敷2~6h后,患者自行将药物及胶布去除。2)常规剂量药物穴位贴敷取双侧肺俞、心俞、膈俞穴。药饼的药物组成、制作方法及穴位贴敷方法同上,要求每贴含药物3g。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对刺激原反应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和对刺激原反应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治疗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理状况、对自身健康关心评分比较结果示,治疗前两组心理状况、对自身健康关心评分比较差别不大(均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心理状况、对自身健康关心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评分与对照组差别亦不大(均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FEV1、FEV1/FVC比较治疗前两组FEV1、FEV1/FVC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0.05)。治疗后,两组FEV1、FEV1/FVC较治疗前均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FEV1、FEV1/FVC改善均优于对照祖(均P<0.05)。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学“哮病”范畴,多由先天禀赋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宿痰内伏于肺内,再由外邪人侵、饮食失调、冷暖不当,久居寒湿之地或情志不畅等外因而诱发,以致痰阻气道,肺失宣降,气道挛急。哮喘缓解期多以本虚为主,久病反复发作则可导致肺、脾、'肾的虚证,表现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特征。穴位贴敷选取肺俞、脾俞、'肾俞、膏育为背俞穴,有宣肺理气、豁痰解痉之效擅中、气海能理气宽胸、除胸肺气郁大椎为诸阳之会,能振奋阳气诸穴并举发挥平喘、补肺、健脾、益肾功效。外敷药物中麻黄发散风寒、温肺祛痰,麻黄碱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支气管痉挛细辛辛温,温肺化饮,其挥发油可明显抑制组织胺释放,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半夏镇静咳嗽中枢,解除支气管痉挛白芥子辛温,利气宽胸豁痰,以鲜姜汁为引归肺经,具有温肺散寒、利气豁痰、止咳平喘之功效。诸药合用,外敷体表,经皮吸收达到治疗支气管哮喘之功效。中药方剂中制附子、巴戟天、淫羊霍、女贞子性温,可温补人体元阳,为补肾阳要药五味子酸敛,可以收敛外散之肺气肉桂引元气归根平虚喘黄蔑、党参、甘草补人体中气,脾气健运,培土生金川贝母止咳,标本兼治。
本研究存在样本数较小的局限性(仅选取70例患者),因此今后研究有待增加临床观察样本及评价指标深入研究穴位贴敷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蔡绍曦,赵海全.支气管哮喘临床诊疗指标及治疗进展-呼吸系统疾病(13)[M].新医学:2007,38(1):56-59.
[2]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支气管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2):177-185.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5):331-336.
[4]中华中医药学会,ZYYXH/T4-49-2008.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症部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