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探究
2020-10-15韩焕丽杨红娟
韩焕丽 杨红娟
【摘要】 目的:探究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时,降低米非司酮的常规药剂使用量所起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15日至2019年3月15日前往我院接受药物治疗的114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实验样本,以患者编号为分组依据,最终确定为人数相同的两组:小剂量治疗组(n=57)和对照组(n=57)。对照组每日给予25mg米非司酮,小剂量治疗组每日给予10mg米非司酮。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三个月后的子宫肌瘤大小和子宫大小,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药物治疗后,小剂量治疗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和子宫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小剂量治疗组中出现了2例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1%,对照组中出现了7例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8%,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时,降低米非司酮的药剂使用量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和血清激素,且不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应优先考虑该治疗方法。
【关键词】 长期;小剂量;米非司酮;子宫肌瘤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2-034-02
引言
子宫肌瘤在妇科中十分常见。作为一种良性肿瘤,子宫肌瘤的生长位置在女性生殖器内。目前常使用米非司酮这一药物来治疗子宫肌瘤,但是医务工作者对如何使用米非司酮仍存在较大争议[1]。为了探究米非司酮的最佳应用方法,本次研究挑选了114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实验样本,对比了小剂量用药和常规剂量用药的临床效果。现将实验流程与结果进行详细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15日至2019年3月15日前往我院接受药物治疗的114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实验样本,以患者编号为分组依据,最终确定为人数相同的两组:小剂量治疗组(n=57)和对照组(n=57)。小剂量治疗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2.57±2.48)岁,平均患病时长为(13.58±2.95)月;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3.62±2.39)岁,平均患病时长为(14.73±3.04)月。经检验,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对照组每日给予一次,每次的药物剂量为25mg;小剂量治疗组每日给予一次,每次的药物剂量为10mg。治疗方式采用口服,两组患者均需用药三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三个月后的子宫肌瘤体积和子宫体积[2],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的处理软件为SPSS20.0。计量数据与计数数据的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和x2检验,描述形式为平均数±标准差和百分数。输出结果为P<0.05,代表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和子宫体积对比分析
经过治疗后,小剂量治疗组的子宫肌瘤体积为(32.58±4.58)cm3,对照组的子宫肌瘤体积为(50.53±5.24)cm3,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治疗组的子宫体积为(105.47±10.43)cm3,对照组的子宫体积为(128.87±15.42)cm3,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治疗过程中,小剂量治疗组中出现了2例不良反应,包括1例潮热,1例腹痛,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1%,对照组中出现了7例不良反应,包括2例潮热,1例腹痛,1例呕吐,3例头晕,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8%,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子宫肌瘤会导致女性的孕育功能受到严重威胁。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子宫肌瘤的发生可能与幼稚间叶细胞未完成分化存在紧密联系。同时患者体内的雌性激素水平较高也是致病因素之一。米非司酮是一种抗孕类药物,而且具备抗皮质激素的效用。之前的研究结果显示[3],降低米非司酮在治疗过程中的应用量,不仅能够实现治疗效果的有效维持,而且安全性将得到进一步保障。
此次实验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小剂量治疗组的子宫肌瘤体积为(32.58±4.58)cm3,对照组的子宫肌瘤体积为(50.53±5.24)cm3,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治疗组的子宫体积为(105.47±10.43)cm3,对照组的子宫体积为(128.87±15.42)cm3,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小剂量治疗组中出现了2例不良反应,包括1例潮热,1例腹痛,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1%,对照组中出现了7例不良反应,包括2例潮热,1例腹痛,1例呕吐,3例头晕,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8%,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常规剂量的米非司酮容易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减少米非司酮的使用量,在确保能够抑制子宫肌瘤继续增长和不断缩小肿瘤体积的基础上降低患者血液中米非司酮的浓度,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使患者产生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在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时,降低米非司酮的药剂使用量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和血清激素,且不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应优先考虑该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宋海鹏. 自拟消瘤汤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5):60-61.
[2]冯丽娟. 探究射频消融术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J]. 医学理论与实践(6):88-90.
[3]李玛俊.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探究[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5(2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