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生活我做主

2020-10-15朱杭燕

新班主任 2020年8期
关键词:记录表计划书小班

朱杭燕

劳动教育至关重要,但就现阶段来看,幼儿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能力有待提高,劳动习惯尚未养成。究其原因,主要是家长、教师未重视劳动教育或缺乏劳动教育的有效方法。本文以幼儿劳动现状为背景,探索培养幼儿良好劳动行为习惯的路径。

以幼儿的生活和兴趣为基础,发现适宜的劳动项目

1. 家人的一天——家务劳动

身边的劳动者是幼儿最熟悉的,也是幼儿最容易观察到的。从幼儿最熟悉的家人入手,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家庭中的劳动者及家务劳动,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记录父母或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家的劳动情况。如,小班幼儿使用家务劳动记录表记录,中大班可用简笔画记录,在记录的过程中,认识到家庭的正常运转是建立在家长的辛勤劳动基础上。收集到的记录表和简笔画可放在班级阅读区,幼儿可根据记录表和简笔画讲述家里的劳动者劳动的故事,提升幼儿对家务劳动的认识。

2. 家长助教——父母的职业

为了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丰富幼儿对劳动类型的认知,我们每月邀请一名家长做家长助教。家长助教的授课内容也要符合一定的标准,有职业特点,班主任提前梳理班级家长的职业类型,幼儿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职业和劳动。

3. 春秋游活动——社会中的劳动

春秋游活动,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春天秋天的景色,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还可以帮助幼儿认识不同岗位的劳动者,如,博物馆讲解员,环卫工人等。因此,可在中大班开设“寻找最美劳动者”活动。以“千桃园之旅”为例,共分为3步:第一,讨论“千桃园里谁是最美劳动者”?第二,为什么他是最美劳动者?第三,幼儿预设的最美劳动者是不是跟实际一致?这一环节主要是帮助幼儿正确认识不同劳动者的劳动。

如何让幼儿爱劳动、会劳动

1. 以审定课程为基础,融合个性化课程

将劳动教育与园本课程融合是基本措施之一。如,在中班《我来显身手》主题中增加《我来做》分主题,大班增加《我为幼儿园做事情》主题,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感知劳动的意义,提升劳动能力。同时,为了让劳动教育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小中大三个年龄段,我们都设置了劳动课程,如下图所示。

[生活

课程][生活

技能][我的生活好习惯][我会运动(中班上)

保护我的身体(小班下)

健康吃出来(中班上)]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班上)

为集体做事情(中班下)

为幼儿园做事情(大班下)][我会做] [你好,朋友(小班下)

有趣的中国礼仪(大班上)

来我家做客(小班上)][生活

礼仪][生活

环境][桃花朵朵开(小班下)

美丽的桃花(中班下)

有趣的桃树(大班下)][桃园

探秘] [哭泣的地球妈妈(大班下)

垃圾分类知多少(中班下)

垃圾变变变(大班上)][环保卫生]

(劳动教育课程示意图)

2. 在自主游戏中丰富劳动经验

通过一系列活动,幼儿对劳动已经有了一定认知,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自己劳動。如“丰富多彩的角色游戏”,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能力与兴趣设置不同类型的游戏,小班设置各种类型的娃娃家;中班设置“消防员的游戏”“交通警察游戏”等;大班设置类似于“户外野战游戏”等。还如,“有趣的生活劳动区”,此活动由固定项目和灵活项目组成,固定项目是指每天的常规劳动,包括挂毛巾、擦桌子等,灵活项目是教师根据当天的情况,为幼儿适当安排一些劳动任务。

3. 以种植园地为载体,开展各类劳动活动

幼儿园根据节日和节气举行劳动竞赛。如劳动节开展“我的小手真能干”摘菜活动,秋收时候开展“我运的蔬菜最多”等活动,搭建各种活动平台,让幼儿在真实的劳动中获得劳动技能。本班的种植园地种什么,什么时候种,如何进行管理等,都由幼儿自行讨论和决定,幼儿对蔬菜定期除草、施肥、松土,最后自己收割、搬运、整理、清洗,再交给食堂阿姨,食堂阿姨加工后给小朋友加餐。

4. 以特色劳动为载体,丰富劳动内容

为了进一步丰富幼儿在园的劳动内容,幼儿园开展了各类特色活动。如“美味午餐我参与”,每天早上设立“我的午餐食材清理时间”,幼儿自主选择午餐食材。“我的发型我做主”,中大班午睡间设立简易梳妆台,放上种类繁多的发圈,发夹,鼓励幼儿午睡后自己梳头发,自己设计发型,感受自我服务的快乐。“能干的值日生”,设置不同值日内容的值日岗位,与幼儿讨论每类值日生的劳动范围,制订值日生竞选制度。“大手帮小手”,中大班的幼儿每周定时定点到小班,帮助小班的弟弟妹妹。

5. 制订劳动计划书

幼儿可以通过提前撰写劳动计划书来明晰自己的劳动内容,考虑到撰写劳动计划书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适合在大班实行。写劳动计划书的一般步骤是:第一步,制订劳动计划书。计划书的形式多样,如,挂牌式、清单式、私人订制式,可根据不同情况设置不同类型的计划书;第二步,执行劳动计划书;第三步,分享劳动计划书,可采用集体分享或小组分享形式;最后一步是调整劳动计划书,针对前期计划书的不合理之处进行优化。计划书的制订需要家长和教师的深度参与,可由家长、教师与幼儿商讨决定计划书内容,然后与幼儿一起制作计划书。

建立长期有效机制,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1. 给予幼儿选择劳动项目的权利

在培养幼儿劳动习惯时,应尊重幼儿的选择,给予幼儿劳动项目选择的自主权。不强求幼儿一定在某个时间段完成某项劳动,以免让幼儿感觉劳动是一项负担,反而不喜欢劳动了。

2. 多维度定期评价幼儿劳动情况

习惯的养成需要坚持和反馈,因此,教师和家长应给予幼儿劳动行为适当的评价。不同的评价主体可以设计不同的劳动记录表和评价表。家长评价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每两周记录一次。教师评价表,可从两个维度设计,维度一是幼儿纵向的劳动情况,维度二是横向对比本年龄段幼儿劳动能力的发展情况。幼儿的评价记录表宜直观、易操作,幼儿每周记录一次,在罗列的劳动项目后面标注就可以了。

3. 建立奖励机制,巩固幼儿劳动习惯

奖励可以分为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物质奖励是指在班级设置“小星星园地”专栏,当星星达到一定数量可兑换礼物等。精神奖励是指在全体幼儿面前表扬爱劳动的幼儿。总之,奖励注重价值观的塑造和体现,尽量避免以外在的物质驱动幼儿爱劳动的行为,更多了解幼儿的心理,以责任感、荣耀感、成就感这些内在的感受驱动幼儿,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丁蕙第二幼儿园)

责任编辑  刘玉琴

猜你喜欢

记录表计划书小班
再去小班看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从科学探索坊中的“被记录”现象谈开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保持简单,不断前进
企业经济管理中如何建立健全采购过程中的控制制度
课内外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一美术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教学的探索
记录大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有效方法
粗和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