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D探地雷达在沥青路面病害识别中的适用性分析
2020-10-15郑锦聪
郑锦聪
(广东交科检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550)
在公路扩建、大中修、日常养护时,均需要对原路面内部使用状况进行评估。内部隐形病害对未来道路使用性能十分关键,若不及时处理,隐形病害的进一步发展会缩短使用寿命。采用传统的钻芯、开挖等方法,虽可以很准确的获取内部病害,但是效率极低。而2D探地雷达病害无损识别技术具有无损伤、直观、高效率、实时连续等优点,在公路检测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1]。
罗幸平[2]采用探地雷达和钻芯对比的方法,分析了基层隐性结构病害检测的可靠性。姜海强[3]和童峥[4]通过卷积神经网络的自学习和分类功能,实现了基于探地雷达剖面图的路面结构病害的自动识别。金光来[5]建立了某高速公路内部隐性病害图谱,提出以振幅相对偏差度为指标判断基层内部病害的方法。宋亮[6]基于3D探地雷达信号特征和XCMP法,建立了厚度及病害测量的通用方法。黄成[7]结合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分析了路面内部结构不同病害的典型频谱图和波形特征,并建立了路面病害诺模图。欧阳文钊[8]通过正演模拟分析,提出了裂缝病害的雷达扫描图像图谱特征。俞先江[9]结合探地雷达技术与坑探检测方法,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王盛亮[10]通过探地雷达(GPR)、落锤式弯沉仪(FWD)、钻芯等手段,开展了水泥路面内部病害识别结果对比分析。
综上所述,探地雷达无损识别技术已在公路病害识别技术中得了广泛应用,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可靠性评价及图像处理等方面。可靠性评价大多以钻芯、开挖等为主,对于大规模的改扩建工程,频繁的钻芯、开挖效率太低,也不现实。因此本文依托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结合路面病害的实际状况,对比路面病害与探地雷达识别的结果,以分析2D探地雷达在沥青路面病害识别中的适用性,为道路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1 试验方案
为了分析2D探地雷达在沥青路面病害识别中的适用性,需将路面病害与雷达识别结果进行对照。依托工程为某高速改扩建工程,路段全长约45 km,路面结构型式为典型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沥青层厚19 cm,半刚性上、下基层共36 cm,底基层15 cm,级配碎石垫层20 cm。雷达实测时,大部分硬路肩已挖除,路面内部结构清晰可见,雷达采用频率900 MHz。从以下两个方面对照路面病害与雷达识别结果:①分析路面显性病害与雷达扫描结果的相关性;②分析路面隐形病害与与雷达扫描结果的相关性。
具体实施方法为:①通过实时扫描的图像,可以获得雷达识别结果,并同时记录里程桩号。雷达扫描过程中,通过操作采集设备,对诸如裂缝、坑槽、修补等路面显性病害进行不同标注,同时采用采集路面病害图像以方便后期数据处理。后处理时,提取标注处的雷达图像,并与实际路面病害进行对照,并可分析路面显性病害与雷达扫描结果的相关性。②路面隐形病害不易发现,但可通过以下3种手段去分析:首先,根据历年养护资料,掌握铣刨重铺、修补等维修措施的实施时间,再结合测试现场的路况去推测。其次,改扩建时,硬路肩已经挖除,路面内部结构已经暴露,可结合路面的表观状况去推测。最后,钻芯、开挖或铣刨,查看内部病害情况。
路面的病害表现形式多样,通过对照不同程度、形式的病害,并予以分类、对比分析,便可对2D探地雷达在沥青路面病害识别中的适用性进行评价。
2 分类对照和评价
根据现场病害调查的结果,将路面病害分成显性和隐形病害两类。分别对照两类病害下,其与2D雷达扫描图像的相关性。
2.1 显性病害相关性分析
2.1.1 沥青层单条裂缝、缝细
图1 沥青层有单条横缝的雷达图像
图1 (a)沥青面层有裂缝,裂缝封缝,裂缝宽度1 mm;图1(b)沥青面层有裂缝,裂缝封缝后裂开,裂缝宽度1 mm。但从雷达扫描图像来看,均没有识别出面层裂缝。
2.1.2 沥青层纵向裂缝、缝细
图2 沥青层单条纵向裂缝
主车道中部连续纵向裂缝15 m,纵缝封缝,宽度不足1 mm,局部有两处横缝扩展。但从雷达扫描图2来看,均没有识别出面层横、纵向裂缝。
2.1.3 沥青层单条裂缝、较宽
图3 沥青层单条横缝、缝宽的雷达图像
图3 (a)沥青面层主车道有切缝,切缝后没封缝,裂缝宽度1 cm,雷达可识别出面层裂缝。图3(b)主车道横向裂缝一条,宽5 mm,雷达识别不出面层裂缝,但可识别基层裂缝。图3(c)主车道横向裂缝一条,宽7 mm,右轮迹并伴有横向裂缝分支,雷达图像识别不出面层裂缝,但可识别基层裂缝。
2.1.4 多条横向裂缝并存的情况
图4 沥青层多条裂缝交叉的雷达图像
图4 (a)主车道沥青面层右轮迹有两条裂缝,并有局部沉陷,裂缝封缝后裂开,裂缝宽度1 mm。雷达识别不出面层裂缝,但可识别基层裂缝。图4(b)主车道沥青面层右轮迹有两条裂缝,裂缝封缝后裂开,裂缝宽度1 mm。雷达识别不出面层裂缝,但可识别基层裂缝。图4(c)主车道右轮迹纵横向裂缝交织,裂缝宽度1 mm。雷达识别不出面层裂缝,但可识别基层裂缝。
2.1.5 横纵向裂缝与修补并存的情况
主车道右轮迹横、纵向裂缝交叉,裂缝宽度5 mm,已封缝。交叉点出有40 cm×40 cm修补。雷达识别不出面层裂缝和修补,但可识别基层病害。
图5 沥青层裂缝交叉及修补的雷达图像
2.1.6 修补类
图6(a)主车道右轮迹沥青层修补60 cm×60 cm,雷达能识别;图6(b)主车道右轮迹沥青层修补40 cm×40 cm,雷达能识别;图6(c)为沥青面层钻芯取样后回填,芯样直径10 cm,雷达能识别。
图6 修补类
2.2 隐性病害相关性分析
2.2.1 基层隐形横向裂缝、缝细
图7 基层隐形病害
图7 中,沥青面层没有裂缝,从硬路肩开挖断面查看,底基层和基层有贯穿的横向裂缝;裂缝宽度小于1 mm,但是雷达识别不出。
2.2.2 基层纵向裂缝
图8涉及的路段约长110 m,于2018年6月铣刨重铺,铣刨重铺后又相继出现横向、纵向裂缝,缝宽约4 mm。将其中约50 m沥青层、基层分层铣刨,铣刨过程中,基层和底基层的横向、纵向裂缝清晰可见,纵向裂缝宽度约1 cm。但是,从雷达扫描图像来看,识别不出沥青面层裂缝,但可以识别基层的裂缝。
图8 沥青层裂缝交织、连续纵缝
可见,在基层破损较为严重的情况下,雷达能识别基层内部隐形病害。
2.2.3脱空
图9为桥头搭板,沥青层于2018年6月铣刨重铺,雷达扫描时,沥青层表面无病害,但雷达可以识别脱空。
图9 桥头搭板脱空
图 10沉陷
2.2.4 沉陷
图10为主车道沥青层沉陷,面积约1 m2,雷达显示基层有病害。
2.2.5 其他
图11硬路肩开挖显示基层有横向裂缝,主车道铣刨,超车道未铣刨,超车道出现裂缝而主车道未出现裂缝,雷达也可以识别基层的裂缝。
图11 基层隐形病害
3 结果分析
①2D雷达在路面结构内部病害判别上,对轻微病害不敏感。对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单条横向、纵向裂缝,且缝宽为毫米级时,2D雷达识别不出。
②2D雷达在路面结构内部病害判别上,对严重病害较敏感。多条裂缝并存或交织,或铣刨重铺后又出现裂缝,及修补、脱空及多种病害交织时,铣刨后表明半刚性基层破损较严重,2D雷达可识别基层病害;如面层裂缝为毫米级,2D雷达仍识别不了。
③2D雷达识别的精度有限,适用于基层内部出现较为严重病害的情况。因此,不能盲目迷信雷达扫描结果,否则会低估路面的真实病害,应充分认识雷达的适用性,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