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趣,打开幼儿乐玩数学之门

2020-10-15贺静瑜

清风 2020年16期
关键词:绘本数学知识小朋友

文_贺静瑜

幼儿由于其年龄和心理特点,特别喜欢听故事、做游戏。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如果能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游戏中,让幼儿在想象中学习,在故事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以幼儿喜欢的活动去开展教学,用他们能接受的形式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则既可以满足他们的各种游戏需要,又可以较好地实现数学教学目标,让他们想学、爱学、乐学。

生活中,学习数学

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都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陶行知先生就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也应当是以生活为主,为生活服务的。

第一,选择生活题材,学习数学知识。教学题材的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教学活动的成败。课题的选择,是让活动走近孩子,而不是把孩子硬拉向教材。教学活动只有源于幼儿的生活,源于幼儿好奇之事,才能引导他们积极地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所以,幼儿园的数学活动不仅要求选材必须贴近幼儿生活实际,而且必须从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幼儿熟悉的生活事例来学习数学,为幼儿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幼儿从实际出发,体验数学魅力。

例如,在学习“统计”时,严谨的理论、枯燥的学习容易让幼儿提不起精神,故教师可以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来完成教学。如可以给幼儿提供管理班级、当“小小接待员”的机会,让幼儿统计早上8 点以前到园的小朋友有多少个,8 点~9 点到园的有多少个,9 点以后到园的有多少个;自己走上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爸爸妈妈抱着的有多少个;坐自行车来的小朋友是有多少个,坐汽车来的有多少个;迟到的小朋友有多少个,没有来园的小朋友有多少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统计9 点以前到幼儿园的小朋友共多少个,今天班里一共来了多少个小朋友,等等。此类教学活动深受幼儿的喜欢,幼儿对于自己亲身探索、实践感悟出来的数学经验也会记忆犹新。

第二,拓展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利用数学知识来帮助幼儿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能使他们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例如,在数学活动“去冬爷爷家做客”中,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讨论用怎样的方式去冬爷爷家;通过观察线路图,找出一共有几条路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算出每条路要多少钱。根据计算结果,结合实际的生活经验,幼儿就可以找到最适合的那一条路线去冬爷爷家了。这一活动有生活、有学习,让幼儿觉得学习其实就是生活,乐在其中。

故事里,理解数学

有些数学知识看起来很简单,小朋友应该都会的,但实际操作时却有很多问题。这需要教师把乏味的知识传授变得有趣、好玩。故事是每个幼儿都喜爱的,如果能把故事与数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则会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第一,创编数学故事内容。幼儿都爱听故事,如果在听故事的时候,教师边讲边出示故事中的形象,那幼儿的兴趣就更浓了。摸准了幼儿的这个心理,我常把教学内容编进一个小故事里,让幼儿在听故事的时候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幼儿认识数字“1”时,我就编了这样一个故事情节:今天小熊来我们班做客(也可以是其他本班幼儿熟悉、喜爱的玩具形象),它带来了很多礼物,准备送给小朋友,是什么礼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讲边出示实物或图片,有一本书、一盒蜡笔、一幅画)。这些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通过这样的引导,幼儿很轻松就认识了数字“1”,理解了数字“1”的含义。教师以小熊的角色、口吻进行教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帮助他们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幼儿学得开心,教师教得也轻松。

第二,鼓励参与故事情境。幼儿不仅爱听故事,还喜欢参与到故事中。因此,我会请幼儿担任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让幼儿参与故事实现设定的数学活动目标。如,对“小的、大的、最大的”这一概念的认识和与之相匹配的物体时,可以借用幼儿比较熟悉的、有趣的故事——《三只熊》。让幼儿通过比较小熊、熊妈妈、熊爸爸,认识“小的”“大的”“最大的”的概念,然后为它们匹配相对应的生活物品,从故事入手,既有趣,也能使幼儿的操作活动有意义。

又如,在认识方和圆并学习按标记分类时,我请幼儿为故事中的方方和圆圆当裁判,看谁找的朋友是正确的,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认真听清楚分类的要求。幼儿在担任裁判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认识了方和圆,还能根据形状特征进行分类。通过这种方法,幼儿在游戏表演的情境中,不仅听了故事,而且积极地参与了故事,学到了相应的数学知识。

第三,要求融入故事情节。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会对幼儿提出一些要求,有的是操作方面的,有的是常规方面的。在操作活动中,幼儿常常会忘了这些要求,或者觉得麻烦,不愿意理会这些要求。如何使他们乐意按要求去做呢?我常会把一些数学操作要求变成故事中的角色来求助幼儿做的事情。例如,在小班活动“送片片回家”中,我告诉幼儿,这些片片都很想家,可是它们不知道自己找得对不对,所以想请大家帮帮它们。这样幼儿在送片片回家的时候,就会大声告诉它:“X 片片,送你回X 标记的家。”对于教师提出的要求,幼儿在帮助片片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完成了。

第四,发现绘本开发课堂。绘本画面美丽、故事有趣、情节动人,可以让幼儿领略到世界的丰盈和美丽。例如,绘本《让谁先吃好呢》为幼儿讲述了一个“六个动物围绕谁先吃桃子展开了有意思的讨论,并且根据各自明显的特征进行排序”的故事。有趣的故事中包含大小、高矮、轻重等数学元素,将排序知识完美地蕴藏在美妙的故事里,将绘本与数学知识、生活经验完美地结合起来。借助该绘本,教师可以设计大班数学活动,引导幼儿在生动的画面提示中真正走入故事情境,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绘本里生动的情节、有趣的形象,让孩子在听故事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理解枯燥的数学概念,把复杂、烦琐的语言变得生动有趣。

游戏时,爱上数学

无论任何时候,大部分幼儿最喜欢的都是玩游戏。游戏是他们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如果能在游戏中渗透数学知识,把数学活动游戏化,一定受幼儿欢迎。

在教学“二次分类”时,怎样把复杂的概念讲清,让幼儿听懂,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一天,我们带幼儿参观了消防队,幼儿对其中的消防知识、逃生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在活动中设计了“图形宝宝的家着火了,怎样才能让他们安全、快速地逃离”这个情节,幼儿根据经验,提出“应该分开走,不能挤在一起”。于是我让幼儿观察这些图形片,思考该怎样分,依据是什么。根据孩子提出的分类方法,我把图形片沿着分类板上的分合线走,并告诉他们这就是消防通道。可是这样分,通道里还是比较挤,怎么办?借此引导幼儿发现还可以按一定的规律再分一次,这样经过二次分类之后,图形片都能快速、安全地离开。在身临其境的游戏情戏情景中,幼儿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知识点掌握得也较好。

又如,在开展“找座位”游戏时,第一次,我在凳子上贴了数字不同的号码,让幼儿根据自己手中的座位票寻找位置,幼儿很容易就找到了。第二次,我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难度,那些座位票数字不同,颜色也不同,这样他们既要考虑数字与点子的匹配,还要考虑颜色是否一致。这样的游戏,比原来简单的分类、匹配更让幼儿喜欢,除了让他们在游戏中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也能让他们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丰富生活经验。

幼儿的数学教育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科学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只有努力地去探素,使自己的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幼儿的学习才会更加趣味盎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数学教育就会更加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

猜你喜欢

绘本数学知识小朋友
绘本
绘本
绘本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