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实践
2020-10-15田勇
文_田勇
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要想让国民素质有所提升,就得从小开始培养,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是以书面成绩来评定一个学生,这就有可能忽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是否良好,是否具有较高素质。所以需要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建立考核学生的制度,这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促使其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基于此,本文将对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问题
第一,部分教师不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现阶段,许多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旧采取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育模式。在该模式下,学生通常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很难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学生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无法获得显著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不先进。一般来说,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理论知识相对较枯燥,如果教师仅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能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些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忽略开展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较少采取新型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上侧重于要求学生对知识点和概念进行死记硬背,不符合新课改中关于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要求。
第三,部分教师的教学和生活缺乏密切联系。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仅仅根据教材的要求按部就班地讲授知识,这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局限于教材,而没有在实践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换句话说,学生仅仅是在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还存在一段距离。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策略
第一,充分重视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学校要明确国家提倡的教育方针政策,向学生传达正能量。学校可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当下的发展趋势进行教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己经不适用于当下的学生,教师不能只在课堂上传授课本的知识,而是要将其与实践相结合,否则学生无法吸收这些知识,也无法真正懂得这些道理,不利于后期的发展。教师可适当地增加一些实践的内容,在考核方面也需有一定的创新,不能只看书面成绩,这样也能使学生更全面地发展。
第二,明确教学重点。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准确把握课本重难点,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对小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教育。小学生活泼好动,自控力不强,在课堂上很有可能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故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适合的方法。教师在课前需要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了解课本的内容安排,确定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师应当对学生实施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而且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这样有利于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情感体验,学生也容易接受。
第三,教师树立榜样。教书育人是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所以教师自身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如若教师的言行举止在某些方面不恰当,会起到错误的示范作用,可能导致学生的行为举止也不恰当。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学生心中真正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第四,拓展教学范围。要想提高学生的生活体验,不仅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还应当有效结合家庭以及多元化发展空间,进一步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随着年龄的逐步增长,学生也会进入众多的社区,所以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家庭生活体验,也应当引导学生充分关注生活,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环境以及居民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拓展教学时空,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社区中的重要一员,能够理解人们相互依存的重要关系,从而形成关心以及爱心的态度,能够热爱社区、乐于为社区奉献,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要有所创新。平时教师上课的形式不要太过于生硬,可增加一定的实践内容,并把实践表现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综合考量学生的成绩。同时,要注意学校和家长的联系,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远大于学校的,因此家长要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促进孩子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教师也不能懈怠,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