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之地“司莫拉”

2020-10-15

今日民族 2020年6期
关键词:佤族莫拉民族团结

司莫拉,佤语意为“幸福的地方”。这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村寨不仅幸福,而且幸运。2020 年1 月19 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首站来到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看望乡亲们,他走进村民家中了解脱贫攻坚情况,并向大家送上新春祝福。

开设厨艺免费培训班

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村民的幸福不是一朝一夕创造的。该村有佤、白、傣、彝、景颇、汉6 个民族在这里世代聚居,亲如一家。全村299 人中佤族就有271人。众所周知,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包括佤族在内的一些边疆少数民族还过着原始生活,1954 年后,佤族等9 个“直过民族”告别刀耕火种,直接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几乎一夜之间跨越了其他民族上千年的历程。从一山一策、一族一策到一族多策,新时代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推动“直过民族”摆脱贫困,融入现代文明。2019 年,包括佤族在内的6 个民族实现整族脱贫。

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就是佤族村寨脱贫的一个代表,近年来,当地着力打造佤族文化特色旅游村,产村融合,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建设美丽乡村,硬化道路、保障饮水、美化村容,改善村民生活条件。2019 年,该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48 元,阿佤人民唱新歌的场景在这里随处可见。村民们的“幸福感”得以不断提升。

回顾中寨司莫拉佤族村的幸福之路,主要来源于以下做法。

完善基础设施,筑牢民族团结进步“基底石”。“看寨不是寨,茅草垒成堆;夏恐屋漏雨,冬怕冷风吹”是改革开放以前中寨群众居住在茅草房、杈杈房的真实写照。2014 年,民族宗教部门给予30 万元启动资金,中寨开始对基础设施进行完善。“泥水路”变成“硬化路”、“篱笆房”变“安居房”,切实解决了“行路难”和“住房难”问题。近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先后整合“民族团结示范村”“美丽乡村”等2200 余万元项目资金,进一步完成了“三化”工程,建设了司莫拉礼堂、民族文化活动广场、民俗文化陈列室等,中寨从“贫穷小山村”变成国家3A 级景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维护民族团结进步,关键是打牢群众的思想基础,特别是要激发佤族同胞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此,该村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用好用活“乡村主播”,组建了由党员、少数民族乡贤、致富带头人、光荣脱贫户等为主体的宣讲小分队,开设司莫拉民族文化讲堂,通过火塘会、专题讲座等方式,大家一起谈变化、讲未来,算发展账、收入账。第二步,积极开设厨艺、茶艺、电工、种植养殖等免费培训,提升中寨各族群众的职业技能。第三步,组建歌舞队伍,通过各民族大联欢活动,碰撞出民族文化交流的“火花”。

抓好乡村治理,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助推器”。“大家的村庄大家管、大家的家园大家建、大家的事情大家说了算”,围绕“支部到组、自管到户、商量到人”主题,成立中寨自管组,积极探索“美丽公约”“三员三长制”“最美庭院”评比等做法,推广“1+1+N”的农村末梢治理模式,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议事制度。形成多元化乡村治理体系,以群众自治、自管来提升乡村振兴战斗力,营造各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风气。

规划发展方向,绘制民族团结进步“新蓝图”。围绕“司莫拉佤族村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目标,以“民族文化示范村”为抓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发展思路,实现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同步推进”。配合编制好清水乡总体规划、三家村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寨司莫拉佤族村修建性详细规划,树立“大中寨司莫拉”的理念,整合“机场、热海、佤寨、古村、茶山”等资源优势,做实“强产业、美环境、兴文化、优治理、保民生”等各块领域工作,以中寨为核心,辐射乡域全面振兴,真正把“大中寨司莫拉”建成一个集乡村生态农业观光体验、民族风情体验、“司莫拉经验”示范学习等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猜你喜欢

佤族莫拉民族团结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云南佤族音乐文化意蕴的传承分析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为句承诺,守边1720年的少数名族
论佤族舞蹈的多元文化特征及其社会功能探讨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