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邦:《郑州文艺》给我带来了文学自信
2020-10-15奚同发
百花园 2020年12期
奚同发
刘庆邦先生的小说处女作《棉纱白生生》发表于《郑州文艺》1978年第2期,而这部小说的创作则是在1972年。
当时,看到别人写小说,他就试着自己写。小说是在他的职工宿舍里的床板上完成的。那时候,他还是新密矿务局的一名井下工人。十多天时间里,他写得很慢,也没怎么修改,写完就放那儿。这篇写煤矿女职工勤俭节约的小说,是他发自内心创作的,只是苦于不知投向何处,写完也就写完了而已。
1977年,刘庆邦在矿务局宣传部工作,有一天突然看到单位订阅的《郑州文艺》,便想起来自己几年前写的小说《棉纱白生生》,急急找出来,纸都泛黄了,字迹都模糊了。于是,他又重新找纸抄了一遍,同时对一些字词及情节在抄写过程中做了修改,然后就投給了《郑州文艺》。当时投稿还需要通过政审,他的政审当然是没问题的。没想到,后来小说竟然在《郑州文艺》头题发出来,他太高兴了。家人、宣传部的同事,也都非常高兴,尤其是家人。——小说发表后收到一笔稿费,对于他家来说是一笔大钱。
多年后的刘庆邦对笔者说:“当然,最重要的是,这篇小说的发表,直接提升了我的创作自信心:别人能写小说,我也能写。那时候很多人都在写,但接到的都是退稿,稿件多是发表不出来。这篇小说的发表,使我能够把写作坚持下来,后来才有了一系列小说见诸河南的各大刊物。《奔流》1980年发表了写三年自然灾害的小说《看看谁家幸福》,这也是全国第一篇关注此类题材的小说;《莽原》发表的《在深处》还获得了首届河南省文学奖。这些都得益于《郑州文艺》发表我的第一篇小说。后来《郑州文艺》还发表了《骑车》《奶奶庙》等。所以,我对《郑州文艺》是很有感情的。2017年我还给《百花园》写过小小说《花镜》,也是因为多年来对刊物念念不忘。”
[责任编辑 晨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