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策
2020-10-14杨杰戴成燕叶林康刘慧爱庄静茹
杨杰 戴成燕 叶林康 刘慧爱 庄静茹
[摘 要]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在新时代,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但是,当下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能否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决定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能否顺利完成。建设农村生态文明不仅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事关整个国家可持續发展。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理念视角,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农村居民生态环保意识等可行性对策,切实推进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 农村;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 X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10-57-4
当下,我国很多学者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相关研究,各种理论观点层出不穷,但是有些方面的研究还略显不足。因此,笔者选择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探究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推动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1 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环境污染严重
1.1.1 农药、化肥和地膜方面。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广大农民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1]。如图1所示,2000年以来我国农村农药施用量呈上升趋势,直至2012年才出现转折点。这标志着我国农村生产环境不断退化,这种退化有害于农作物生产。
在化肥方面,由表1可知,我国化肥施用强度呈现出明显的递增态势,而且增长强度较大。农药、化肥的滥用会对当地食品安全产生一定的威胁。
农用薄膜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我国农村农用地膜使用量持续增加[2]。但是,我国地膜回收机制仍不完善,残留在土地中的地膜严重污染农村生态环境。
1.1.2 生活垃圾、污水(包括畜禽养殖)方面。近年来,我国农村收入水平总体升高,农民消费水平随之升高,与此同时,生活垃圾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农村人均每天产生0.8 kg生活垃圾,每年全国农村产生3亿t生活垃圾。长此以往,这些生活垃圾对农村的土壤、水源都会产生污染。
生活污水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元凶之一。据统计,农村地区每人每天排放的生活污水量达到150 L。西部和东北农村地区卫生厕所普及率不高,非卫生厕所无害化处理率不高,对水源产生了污染。
近年来,我国养殖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禽畜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依旧以向河流排放为主,这会对当地水源产生严重污染。如图2所示,我国畜禽养殖量持续增加,因而由此带来的污染日益严重。
1.1.3 大气污染、废弃物方面。我国农村工业企业废气排放问题突出,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任务繁重[3]。由于偶然因素会对原料煤消费及工业废气排放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笔者采用年度平均值,对我国全部农村工业企业进行计算,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原料煤平均消费量及工业废气平均排放量逐年上升,严重污染了农村生态环境。
另外,随着农村城镇化发展以及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崛起,越来越多的工业园区在建设农村周边。制造加工业、交通运输业、乡村旅游业带来的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1.2 部分农民生态意识薄弱,责任弱化
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很多农民对生态环境
问题关注度不高,没有意识到如今环境问题的严峻程度,仍认为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大多数人都以当前自身利益为主,利用自然所赐予的土壤、水源等资源而不加以保护,没有积极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4]。
注:数据根据1998—2011年农村工业企业数据计算整理得到。
1.3 资金利用不合理,技术投入不足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公共事业。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资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很多项目都需要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而实际上,大部分农村选择的是“先经济,后生态”的建设之路:尽管政府把资金投入到了农村建设项目中,但这些资金得不到合理利用,所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得不到明显提高。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必须采用先进、适用的环保技术。但当前我国农村地区仍使用传统的环保技术,环境治理技术的研究人员欠缺,科技革新力度不够,农业生产设施得不到升级改造,严重制约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2]。此外,农村地区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稀缺,很多农林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回到乡村工作。
1.4 法律政策缺乏执行力
我国农村居民居住较为分散,乡村企业呈现小而散的分布格局。因此,尽管我国已经出台诸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法律制度,但是我国农村居民素质普遍偏低,难以全面、及时了解这些法律政策,加之农村的外界干扰因素多,执法难度大、随意性大,使得政策教育宣传和环境监管执法难度加大。
2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完善措施
2.1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的指导性政策。在此背景下,我国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
2.1.1 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改变农村粗放型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减少农村污染、减轻环境压力、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5]。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转变,使生产技术向集约型发展,再向内涵式扩大再生产改变,真正将科技融入农村农业发展,改善资源浪费现象,提高能源利用率。
2.1.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造农村地区的水、电、暖、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地区的水、电、暖、厕分别加以改造。结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我国农村住房进行合理规划,做到合理使用农村土地,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改善农村现状,以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走农村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绿色发展。
2.1.3 加大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污染问题是农村最突出的短板,应根据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战略,对农业农村污染加大治理力度,切实监督农业农村垃圾处理,对将未达到排放标准就将污水排入河流的企业加以严惩。可以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的污染防治体系[6],发挥农民主体监督作用。此外,应防止农药、化肥的滥用,推广可降解地膜,减少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
2.2 培育农民生态文明价值观,增加农村环境治理内生动力
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农民是主力军,因此要充分发挥农民在环境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培养农民生态文明价值观,增加农村环境治理内动力。第一,提高农民环保意识,普及生态保护知识和技术[7]。充分利用乡村广播、宣传栏、网络媒体等工具,向农民传播环保知识,潜移默化地引導农民培育生态意识,促进农民养成绿色消费、垃圾分类等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习惯,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第二,健全农民参与途径,保障农民环保参与权和监督权。尊重农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农村环境质量评估结果应定期向大家公布,对涉及农民环境权益的相关项目应与农民讨论商询,充分征求大家的意见。另外,可以在一些乡镇建设“生态区”示范点,吸引广大农民群众充分参与当地环境保护。
2.3 以创新科技为支撑,完善资金投入渠道
科技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只有致力科技创新,加大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将技术运用于农村生活生产,才能建立农村的美丽生态格局。用绿色科技促进农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形成具有农村特色的产业,建立品牌优势,发展当地绿色经济,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并达到最大化。
我国疆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尤其是偏远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城市。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平均分配,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可以适当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资金、技术投入,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2.4 严格落实环保督察和环境执法监督机制,完善评估体系
习近平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完善农村生态建设监管机制[8],是保证农村生态环境彻底改善的重要举措。政府应在农村基层选配优质的组织团体,让他们带头贯彻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严格监管违法乱纪行为,并加强经费保障。另外,细化环境执法机构行政调查、行政处罚等职责,深化环境保护部门和当地公安机关、检察院等的密切合作。
参考文献
[1]于法稳.绿色发展理念视域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策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1):76-82.
[2]孙江虹.乡村旅游对农村环境的影响两面性探析[J].农业经济,2013(5):26-28.
[3]樊艳芳.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期农村生态治理的出路[J].农业经济,2019(8):32-33.
[4]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我国环保科技发展历程[J].环境保护,2009(19):22-26.
[5]张晶.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9(9):35-37.
[6]杜强.新时代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1):179-184.
[7]高子舒.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9(7):33-34.
[8]吴爽.生态文明理念与我国农村环境法制建设[J].经济研究参考,2014(26):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