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演艺产业链发展趋势探究

2020-10-14徐磊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发展趋势

徐磊

摘要:随着中国演出市场的发展繁荣,演艺产业链逐渐从粗放式转变为精细化发展。本文在阐释演艺产业链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结合产业链现状来深入、具体分析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发展趋势,并对演艺产业的多元化业态布局和全产业链运营进行了有益探讨。

关键词:演艺产业链;发展趋势:产业闭环

“演艺产业链”的概念在文化部2009年9月出台的《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 “意见”要求“积极整合创作、院团、剧场、经纪等演艺资源,形成剧本创意、演出策划、剧场经营、市场营销、演艺产品开发等紧密衔接、相互协作的演艺产业链……”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壮大,中国演艺产业链各个要素的布局也基本成型。产业链上游是演艺产品策划、创作和制作源头,包括演艺集团、演出公司、剧院团等;中游是演艺产品通过传播走向市场、服务观众的媒介,包括经纪公司、广告公司、票务公司等中介机构;下游是实现演艺产品消费和价值终端的市场,包括剧场、剧院、艺术中心等演出场所。本文将立足于产业现状,从上游、中游和下游的角度探讨中国演艺产业链的发展趋势。

一、演艺产业链上游趋势

1.演艺策划的特色化定位明显,分众式策划满足观众个性化需求

当前,演艺策划主体类型日益多样化,演出公司、演艺集团、文艺院团、工作室等组织均加入策划队伍中。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策划主体应在明晰自身定位、目标市场和优劣势的基础上,明确策划的主题和重点,形成自身特色和竞争优势。比如说,国家大剧院演出以高雅艺术为主、北京人艺形成以经典剧目为主的演剧风格、上海文化广场孵育并营建音乐剧发展的艺术舞台、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听交响·到东方”的艺术特色享誉内外。

如何差异化定位?分众式策划是必由之路。观众艺术需求是分众的,不同观众对演出内容与形式具有不同偏好。因此,策划人要深入开展演出市场调研,通过调研数据来细分区块市场,正确把握本地区观众对艺术门类、演出主题、演出风格和艺术创作者等方面的不同需求。以此作为参考标准,并结合自身特点,为目标观众提供更具吸引力、更易产生共鸣、更能使其获得高程度满足的演出产品和服务。再以分众市场为突破口,形成良好口碑,让演出逐渐对外发酵,最终助力演出口碑覆盖更多人群。

2.演艺创作更加关照社会现实,原创力量市场需求日渐增加

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演出创作的终身课题。从观众喜闻乐见的某个角色、某个家庭的小切口切入,折射出整个地区乃至全社会的现实问题,从中充分展现艺术创作的人文关怀和现实反思,这己成为演艺创作的趋势之一。当下能够引爆观众热情、甚至发展成为现象级的演出诸如《德龄与慈禧》《陈焕生的吃饭问题》等,除了明星效应发挥作用之外,一定是在某个现实问题上引发了观众的共情。通过对“情”的生动诠释,直接戳中观众内心,使得观众产生强烈代入感,从而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理性深思。

更为重要的是,如今“编剧荒”“剧本荒”现象依然存在,优质产品供应不足是国内演艺界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此,国家逐步增加关于编剧、剧本的相关奖项,以此激励编剧群体。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组织实施“剧本扶持工程”,扶持优秀剧本15部,每个入选剧本获得30万元资助费用。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也在2020年启动“青年编剧创作人才培养”项目和“培源·青年戏剧人才培养及剧目孵化平台”,以此培育紧缺的创作和评论人才。在国家政策扶持下,行业原创力量正在逐步崛起,创作优秀作品逐渐成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

3.演艺制作追求细节上的精益求精,前沿科技赋能趋势明显

不同演出对设备、技术难度和人员投入等方面要求各有侧重,制作团队必须尊重艺术创制规律,严格把握每一个环节的制作质量,并保证充足的制作周期潜心精打细磨。“爆款”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26块可移动景片为舞美装置主体,景片缓慢平移、转动形成了强烈的层次感。大量不同时空的跳跃、闪回、倒叙手法运用于单一舞台上,配合灯光、投影、音效来营造出一种不同于以往舞蹈作品的蒙太奇效果,给观众带来了远景、中景、前景的多视点欣赏。所有走心的细节合力创造了电影级的视觉感受,完成了演出的高质量制作。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高新科技也开始走向演艺制作。张信哲2019年“未来式”巡回演唱会开创了全球5G个人演唱会先河;江苏卫视、湖南卫视2019跨年演唱会综合运用了虚拟AR景观和AR表演者、时空凝结、3D扫描建模、动态扑捉等黑科技,助力其稳坐收视率前两把交椅;2019年B站BML全息演唱会的演出嘉宾告别了真人模式,初音未来、洛天依、VTuber等知名虚拟偶像首次聚集,线下近万人欢呼,线上超过600万人同乐。未来,科技的触角将在演艺领域进一步蔓延,演艺制作应与科技进一步贴合和创新,满足观众无限想象。

二、演艺产业链中游趋势

1.各方协力规避票务市场积弊,存量票务市场的头部效继续扩大

当今票务市场交易信息不对称的弊病尚未解决,炒票,捂票甚至贩售假票等违法违规操作时有发生。为此,行业内外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市场秩序,实现演艺票务市场的专业化、协调化、良性化发展。2019年公布的《文化和旅游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演出市场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要求提高重点演出门票销售比例,规范工作用票、赠票要求,加强票源流向监管;特别是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演出票务监管服务平台,推动票仓公开透明。一级票务公司大麦网也通过阿里生态的安全技术,实时监控演出抢票数据,从交易端的源头及时遏制“机刷…‘人肉代刷…‘倒票”等扰乱市场的“黄牛”行为,力争实现售票记账信息透明。

在高速增长的演艺市场,各类票务平台纷纷入局,不同平台项目的重叠度较高,平台方正经历着持续洗牌。大麦网凭借演出品类覆盖面广、市场操作公开透明、品牌知名度高、配套服务完善等多端优势,牢牢占据了用户流量制高点,头部效应日益显著。2019年大麦网用户规模、销售数据和用户使用粘性均居行業榜首,票务资源呈集中态势。随着国内最大的两家电影在线票务平台淘票票与猫眼也相继入局演出票务市场,现场演出用户与电影用户正在双向导流,用户观影与观演数据也在全面打通,这为演出消费模式赋予了更大发展空间。

2.演艺经纪打造观演决策平台,一站式宣发推动演艺营销转型升级

国内演出供给方与需求方存在一定割裂,观众意见无法准确、及时反馈给创制方。为了全力构建“最佳观演决策平台”,大麦网通过对用户群体和用户行为的海量数据分析,打造了必看排行榜、精选榜、七日精选、月度看点、月度榜等不同纬度的榜单。通过数据化驱动的各类榜单,开展行之有效的获客引流战术,以此帮助观众推荐高品质演出项目,缩短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路径。同时,大麦开创用户观后评论的集结地,形成有公信力的口碑社区,积攒起可观的口碑效应,从而成功引发观众量和购买量的二次增长。

目前演出市场两极分化特征明显,流量明星演出一票难求,腰部演出却因不成体系的营销方式而难以穿透目标市场。为了改变供需不平衡状况,大麦网通过灯塔旗下的现场演出板块,着力为打造一站式的数字化宣发平台。从现场娱乐IP生产、演出上架预热、票务预售、开票销售到最后正式演出的整个过程里,宣发平台会观察消费者不同阶段的关注点、不同的消费路径和最终买单的原因,通过演出票务平台、内容营销、线上投放、城市媒体、阿里资源、宣发定制等六大服务的持续运营,实现演艺整合营销,将现场娱乐IP的生命周期延长。

三、演出产业链下游趋势

1.场馆的多角度开发拓宽演出市场边界,演艺空间的集聚激发增值效应

在政府支持下,房产开发主体陆续开展旧城区改造、新地块功能开发和街区业态调整,在室外广场、城市绿地、办公楼宇、商业综合体、老旧厂房、产业园区、游船邮轮、主题酒店等地域,开拓特色化、定制化、情景化演艺空间。上海“表演艺术新天地”即把上海新天地区域内的咖啡馆、博物馆、露天广场、湖心岛、道路路面甚至公共汽车都变成流动性的表演空间,寓意艺术与生活的身心合一。该艺术活动己成功举办四届,正逐步刷新市民游客对表演艺术和传统演出场馆的认知,成为文化演艺与商业服务高度融合的综合性消费场所。

演出場所也在倾向于向城市文化中心转变,不仅由众多艺术机构实现了艺术集群,更是吸引金融、餐饮、住宿、商业零售、各类休闲娱乐活动的跨界融合,不断扩大艺术的区域性影响。上海“演艺大世界”区域内的专业剧场、展演空间现己达54个,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密度最高的演艺核心地带。区域内类型多样的首演、首秀、首映、首展渐成气候,演艺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同时,该区域不断推进演出场馆与其他业态、公共空间相结合,有效将演艺流量向周边商业流量辐射,其推出的音乐剧之旅、亲子观剧之旅、戏曲曲艺之旅、话剧之旅等微旅行路线成功打造出“艺术+商业+旅游”的新型业态融合模式。

2.二线以下城市成为夜间演出消费新领域,大规模跨城演出为市场下沉提供动力

根据大麦网发布的全国30城文化演出夜经济活力榜单,2019年1-9月全国30城夜间文化演出规模同比上涨。受到夜经济政策和大型演出IP下沉的影响,二线及以下城市消费力呈现显著增长态势。其中,唐山用户增速高达365%,位居榜首;合肥、南通、乌鲁木齐、哈尔滨紧随其后,增速均超过200%。在消费结构上,合肥、汕头、厦门等南方城市的演唱会市场优势明显,用户规模跃居70%以上;唐山、乌鲁木齐、长春、济南等北方城市则是曲苑杂坛的市场占有率更高。

2019年演出市场出现了大规模的粉丝“跨城消费”现象。TFBOYS[告白The Fever]六周年演唱会的跨城观演比例高达92%,而华晨宇“火星”演唱会海口站则是吸引了来自332个城市的歌迷。跨城观演数量的不断提升表明,三四线城市对于演唱会主办方而言仍然有较大的挖掘空间,从而有效缓解由于演出资源过于集中在一线城市而导致的门票哄抢现象。但演唱会市场下沉并不是简单的地理迁移,而是要通过各类演唱会的跨城数据,筛选出最具有市场优势的演出位置,从而使得该地区及其周边城市的演出需求得到最大化的集中满足。

四、演艺产业链融合趋势

1.国有演艺集团和演出院线加速产业链上中下游融合

近两年,各地纷纷成立演艺集团,力求打通市场开发、内容生产、舞美制作、票务销售、剧场运营、艺术培训、演出经纪、衍生产品等演艺产业链全各环节,打造演艺领域的全产业链运作模式。上海“演艺大世界”正着力打造全国首个剧本创作中心,并面向全球优秀导演、制作人、演出团体、演艺经纪机构发出邀约,线上线下、场内场外相结合开展立体宣传、公益普及和艺术教育,完善演艺产业链体系搭建。中演院线和保利院线也在原创和引进内容创制、舞美资源整合、营销平台构建、院线资源管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搭建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布局,试图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的优势来提高产业运营效率和效益,同时发掘和带动落后地区的市场潜力,形成全国范围内均衡发展的局面。

2.民营机构创新商业模式以打造演艺产业闭环

聚橙网以演出经纪为核心,在中游渠道端拓展剧院管理业务,在上游内容端发力剧目投资引进和演出制作,并在下游销售端搭建票务营销平台,从而逐步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全产业链生态闭环。大麦网意识到“自制”和“领投”的重要性,通过“麦香计划”投入3亿扶植舞台剧、音乐剧等国内外优质IP,一方面以主投、主控身份与一流演出制作团队和优质场馆合作,制作《白夜行》《绿野仙踪》《盗墓笔记4:蛇沼鬼城》《-体II黑暗森林》等热门头部IP;另一方面依托于自身演出大数据,为合作方提供一站式智能宣发,精准触达优质演出用户。未来,大麦将加速自身文娱资源与阿里系生态的深入联动,缩短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闭环,为演艺市场创造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参考文献:

[1]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z].2009-09-29.

[2]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演出市场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Z].2019-12-07.

[3]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度剧本扶持工程申报工作的通知[Z].201901-31.

[4]黄启哲.“演艺大世界”在上海向全球发出“英雄帖”[N].《文汇报》,2019-02-22.

[5] 2019现场娱乐盘点.[R].北京.大麦网,2020-01-06.

猜你喜欢

发展趋势
湖北省P2P借贷行业发展趋势研究
浅析暖通设计的问题
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简析住宅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技术运用和为来趋势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