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视角的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2020-10-14刘爱美
刘爱美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要将“立德树人”作为目标,在增强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也要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本文探究了目前在道德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和建议,希望可以提高中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策略;现状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以及法律意识和政治意识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注重学生的德育建设,增强学生的实际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提升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中学课程体系教学的过程中,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有所忽视,有些教师仍然使用枯燥的讲解模式,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灌输教育,学生的主动性难以发挥,对道德和法治学习的目标以及内涵都不清楚,存在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甚至有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不感兴趣,不愿意参与到主动探索和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其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比较少,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教学,课程基本上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对教学效果的升华还不够,难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所降低。
二、改进策略
首先,教师应该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将立德树人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更新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另外,还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立德树人的内容,在中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中,涵盖了很多方面以及很多领域的德育建设。比如:在学习“学会待人接物”一章的内容时,要做到 “友善”、“诚信”,老师可以借助身边事例或相关的案例来启发学生;又如:在讲解食品安全问题、诚信经营问题时,可以将其制作成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在观看案例之后进行讨论,总结出案例中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并引导学生树立诚信友善的做人原则,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其次,教师还应该和学生进行密切的交流互动,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制定具有趣味化的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做守法的公民”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分别整理我国宪法的相关知识,并将其制作成为海报或者手抄报的形式,然后小组之间进行评比;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的法治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到社区或者公园宣传法律知识,鼓励学生深入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懂法,守法并能够用法,从学生的思想理念中强化对法律的感悟,进而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此外,在立德树人的理念下,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还需要将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家国情怀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同时还要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有效渗透,从文化中汲取立德树人的内涵,比如:教师可以在节假日或者纪念日,带领学生为烈士献花,或者让学生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旅游景点,博物馆等场所,为学生讲解历史背景、文物知识以及人物事迹等,中学生实现知行统一,践行核心价值观,树立爱国情怀、民族精神,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使命感,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学习革命先烈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的伟大精神。这样中学生的德育建设就会得到显著的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也会有更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得以凸显,从中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出发,让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感悟道德与法治的精髓。
三、思考与建议
对于中学生来讲,其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比较活跃,同时行为也很容易冲动,虽然有了自己独立的意识和观点,但是社会阅历比较少,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还比較低。中学时期也正是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从中学生的思想方面出发,引导并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端正自身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以及生活的态度,能够极大的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对立德树人的理解和应用,通过不断地丰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氛围,激发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兴趣,让其能够主动学习法治方面的知识,推动我国法治事业的发展。
此外,教师还应该通过更加合理和系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要测评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还要从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习惯以及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于部分学生,教师还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引导其寻找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正确方法,进而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实践应用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同时教师也要以身作则,不断的强化自身的思想素质,为学生树立学习的典范,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提高中学生德育建设。
四、结论
中学思想道德素质的教学应该不断的与时俱进,有效的结合立德树人的理论,根据学生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和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设置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室应该灵活的应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更加轻松的学习氛围,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其次,课堂教学不要停留在理论层面,要设置一些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参与进来,从而进一步了解学生,通过实践学习领悟道德与法治的内容,让学生在实践生活中知法、懂法。
参考文献:
[1]臧小兰, 基于核心素养的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方法[J].中学教学参考,2019 (13):64-65.
[2]陈小伟. 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J]. 课程教育研究(13):85.
[3]许诚全, 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时代教育,2017,000 (008):157,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