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如何感悟广播电视中的人文情怀

2020-10-14陈迈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人文情怀广播电视新时代

陈迈

摘要:随着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不断发展,人文情怀逐渐渗透到了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当中,其为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文再详细概述人文情怀的基础上,分析了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缺乏人文情怀的表现,并且研究了在当前新时代如何对广播电视中的人文情怀进行感悟。

关键词:新时代;广播电视:人文情怀

一、人文情怀的相关概述

广播电视台新闻报道中的人文情怀主要是人本思想的深入表达,从传播媒介的角度,关注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善的本性。在新闻报道中,始终以人为中心,报道内容充分联系人们的现实生活和思想追求,通过对人文情怀的彰显来打动新闻受众,让人民群众在新闻报道中寻找到人性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而不是简单地陈述新闻事实。通常情况下,广播电视台新闻报道的人文情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还原新闻事实

新闻报道应该充分地尊重事实真相,广播电视新闻报道更应该关注人们真实生活的善、恶、美、丑,既要保证广播电视新闻的真实内容不被歪曲,也要敢于揭露社会的痛点,用客观真实的残酷真相警醒人类本身。

2.关注弱势群体

作为传统主体媒体,广播电视的新闻报道更加应该体现人文关怀,主要的表现就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广播电视台的新闻报道除了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重大事件进行报道,还往往关注小人物的生活,关注弱势群体的情感表达。

3.弘扬正确的价值观

社会舆论的导向往往被各种形式的新闻报道所影响,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在引领正确的价值观、传递正能量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人们获取新闻报道的方式变得多样化、便捷化,而广播电视新闻报道恰恰应该回归新闻内容本身,用普世人性化的情感引领广大群众的价值观。

二、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缺乏人文情怀的表现

1.对新闻内容本身没有深度挖掘

新闻报道的最终受众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因此,报道内容是否反映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传达的情感是否被人民群众广泛认同,是影响广播电视新闻报道收听率、收视率的关键。而现在的不少新闻,往往打着关注人民群众生活的幌子,仅对新闻表面的现象进行描述,而没有对民生发展、蕴含的情感进行深度挖掘,对人文关怀的理解较为浅显,进而使得不少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内容肤浅、情感零散,没有真正体现对国计民生的深度关怀。

2.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意识不足

随着新闻报道对民生领域的广泛关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也对弱势群体进行了深度的报道。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采访记者及后期编辑为了更加真实地展现弱势群体的生活,甚至为了提高收视率、收听率,对弱势群体的生活进行无限放大。这样的新闻报道虽然对吸引了关注,但也让弱势群体在受众面前被无情地展现。这样不顾人们正常情感的无情报道,往往对弱势群体进行了二次傷害,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正常生活都会造成影响。

3.价值观传递错误

在广播电视行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收视率、收听率成为衡量一档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情况,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采集、编辑往往要跟随社会热点或舆论头条,以博取收视率、收听率,这就导致一些媒体在新闻内容上媚俗、在语言表达上低俗,传递错误的价值观,这不仅对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还会对社会舆论产生错误的价值导向。在错误的价值观念指导下,一些新闻编辑往往追逐社会热点、大众“猎奇”点,甚至将封建迷信、反动思想作为了新闻热点,在违背了新闻报道本身的监督性和真实性的同时,也忽视了人文关怀的传递,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相脱节。

三、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渗透人文情怀的措施

1.坚持本性,承担社会责任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延续,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应该回归新闻报道本身的性质、原则,脱离媚俗心态、从众心理。无论是对民生百态的广泛关注,还是对弱势群体的深切关怀,都应该从真、善、美的价值导向出发,不盲目跟风、不涉低俗,反映真实的民生,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发声,将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坚持到底。

2.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最终面世来自于各个从业人员的采集、编辑等,因此,广播电视新闻报道要想更好地体现人文情怀,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一方面,应该提高从业人员的新闻采集能力,对新闻事件敢于深度挖掘、对身边生活多多关注;另一方面,从业人员应该加强新闻编辑能力,对新闻事件的整理、加工不能脱离广大群众的真实生活,而对人们真实生活的描述应该精彩而生动。最重要的是,应该加强广播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坚持新闻报道的严肃性,不媚俗、不逐流,关注采编对象的真实情感和心理感受,注重保护弱势群体,将人文关怀体现在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全流程。

3.注重贴近生活,采用人性化的报道视角

在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过程中,从业人员应该采用人性化的报道视角、多多使用平民化的语言,让新闻报道本身更加贴近生活。因此,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人员应该深入基层、细致地了解群众生活,既要关注影响国计民生的大事,也应该关注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细节小事。这样,广播电视新闻报道才能既引领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又贴近生活、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容易理解所传递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侬.试析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5):137.

[2]刘明.人文关怀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的渗透研究[J].新闻传播,2018 (5):197.

猜你喜欢

人文情怀广播电视新时代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美育实践研究
论宋代豪放词中的人文情怀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