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电影的本土化改编一一以《来电狂响》为例

2020-10-14李函果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电影改编跨文化传播

李函果

摘要:《来电狂响》是近两年改编电影中票房成绩比较优秀的案例,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对国外电影进行了恰当的本土化处理,包括在正确选题的基础上对叙事策略作出调整,强化人物性格特点,剧情上融入中国国情等,但《来电狂响》也存在着剧情逻辑不严谨、思考深度被弱化、强行“大团圆”结局等问题。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文化折扣;电影改编;本土化处理

近年来,多数改编自国外的中国电影大多数落得了“口碑”“票房”双双“扑街”的结果。2018年12月上映的改编自意大利电影《完美陌生人》的《来电狂响》以6.4亿的票房收入成为亮眼的存在,其票房的成功得益于导演对国外剧本成功的本土化改编。

一、成功原因

1.题材

《完美陌生人》于2018年5月在中国上映,仅仅获得了5000万的票房。 《来电狂响》取得票房佳绩的原因,首先在于导演挑选了正确的题材。

意大利原版电影的剧情是围绕一群好朋友在一场聚会上的游戏展开的。《来电狂响》中保留了“公开手机讯息”这一重要的游戏设定。同时这一设定紧跟时代潮流,抓住了互联网社会的特点,选择了以“手机”为整个故事承载点的《完美陌生人》来进行改编,话题自身即带有很强的热度,能够很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由手机而引发的问题往往会引起激烈的讨论, 《来电狂响》借用了《完美陌生人》的题材,将“手机”“信息公开”等热门元素融入其中,和当下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题材上对于国内受众来说同样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2.叙事策略

《来电狂响》在保留了基本故事框架的基础上,在电影的叙事策略上进行了成功的本土化改编。

(1)叙事策略深化

改编电影叙事策略的深化突出表现为,改编版本的人物的性格更鲜明,呈现出较强的标签化特征。

《来电狂响》在人物身份中加入了更多话题性,比起原版,《来电狂响》引导观众关注到“全职太太”这一身份背后的焦虑与辛酸;而人到中年依旧事业平平的贾迪和有钱有颜的富二代女友娇娇的设定在无形中就是一对充满了矛盾与张力的组合;同性恋者佩佩因为中国国情需要被隐去了“同性恋”的身份,改成了被性侵的女强人,在符合国内电影审查需要的同时也与社会热门话题“Metoo”很好地联系了起来。

《来电狂响》中导演运用了服饰、道具以及人物对话等方式更加强调了人物的个性和身份。比如影片一开始戴戴对吴小江坐姿的一系列分析使戴戴心理医生的形象瞬间在观众心中树立了起来;韩笑也通过短发、黑西装、大红唇的外形突出了女强人干练成熟的性格特点;白雪娇和父亲的对话中透露出生日礼物是玛莎拉蒂,暗示了其家庭条件的优渥,与贾迪骑的电动车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两人之间的贫富差距……电影中通过服饰、化妆以及对话等方式对人物性格特点加以强调,给国内观众看电影时更深刻的印象,更容易理解剧情。

(2)叙事策略调整

《来电狂响》在叙事策略上对原版电影中“水土不服”的部分做出了调整,植入了中国社会现实。

原版电影是意大利中产阶级的聚会,吃的是红酒牛排,中国版反映的是接地气的小市民生活,吃的是啤酒烤串儿;原版中出席聚会的佩佩是男同性恋,中国版中将同性恋元素透过楼下带有彩虹旗的婚礼体现了出来;在原版中并不是很明显的婆媳关系、养老问题在中国版中被凸显了……《来电狂响》通过 “中国化”的改编,降低了文化折扣的程度。

此外,电影还增加了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情节设定,比如手机点外卖、打赏网络主播、为了买房而离婚、广告弹窗、中年人集体“吃药”、 “金钱肉”等和中国现实社会密切相关的情节,台词上有“为什么女人会认为揉脸可以瘦脸,揉胸可以丰胸呢?…‘兴许发错了呢,我想做菜,少打了个C。”等中国化的修改……这些中国元素的增加使国内观众在看电影时能够引发情感上的共鸣,加强了国内观众看电影时的代入感。

二、不足

《来电狂响》相较于其他跨文化改编的中国电影来看,票房成绩明显优于大部分的改编电影,但其质量上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完美陌生人》中最为人称道的一段是父亲在面对女儿初夜时告诉女儿的一番话,在中国版的《来电狂响》中,父亲温暖理性的建议也变成了无条件支持的“心灵鸡汤”,对原版中精华部分的改动让很多观众表示改得过于简單浅薄,失去了原片中所展现出的深度和意义。 《完美陌生人》中两个平行时空两种结局代表了两种不同选择的生活,留给了观众思考的余地,而《来电狂响>的结尾中,强奸犯车祸死了,“渣男”和“小三”在一起了,精神出轨的两夫妻转眼握手言欢,突兀的转折而成的圆满结局是影片逻辑不完整的最大问题,结尾的彩蛋也不能弥补逻辑上的硬伤。

对国外电影进行跨文化改编的中国电影多数没有进行合理的本土化处理而使国内观众难以理解和接受。《来电狂响》作为其中票房成绩比较优秀的案例为其他改编电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同样值得其他改编电影警惕。对于改编国外电影来说,好的本土化改编和过硬的质量才能让跨文化改编电影在国内市场实现“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高亢,从文化折扣与文化增值的互动性调和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以电视剧《延禧攻略》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40 (11):181-188.

[2]卢武,王晨希.从翻拍改编的角度研究电影《来电狂响》的本土化[J].西部广播电视,2019 (06)1 80-82.

[3]姜楠.《十二公民》的叙事策略解析[J].电影文学 ,2017 (19):139 -141.

[4]沈嘉熠.融而不同

关于电影《十二公民》的跨文化解读[J].当代电影,2017 (07):157-160.

猜你喜欢

电影改编跨文化传播
多维视野观照中的矛盾与张力阐释
从英美哥特文学电影改编看文学的影像化
《功夫熊猫》三部曲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商标品牌命名及其译词研究
以《归来》为例探讨文学电影改编艺术
澳门:古代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
《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改编模式研究
中西文化差异下影视传播的现状与对策
审美文化视域下莎士比亚悲剧的电影改编
都市电影中正面形象所带来的跨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