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灵动学生思维

2020-10-14张杰慧

内蒙古教育·理论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反思能力思维小学数学

张杰慧

摘 要:在小数数学课堂教学中,反思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从解题方法、解题过程、解题结果以及问题的本质四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反思能力;小学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5C-0061-02

数学反思能力主要指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活动为思考对象,不断进行选择、判断,找到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不断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的能力。反思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反思能够升华学生的理解水平。但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反思能力非常薄弱,这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良好发展。

一、反思审题策略,激发思维创新

许多小学生在做数学题时,往往存在看题就做、审题不认真的情况,抓不住题目的重点,忽视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很多学生甚至在不认真读完题目的情况下就开始答题,这就会导致解题结果错误。教师要让学生反思审题过程,改掉不良习惯,提高学生审题能力,加强学生读题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审题、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解题速度与准确度。要求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了解题目意思,推敲题目中的关键词,创新学习思维,提高解题正确率。

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中,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一辆汽车平均每分钟行驶1.5千米,这辆汽车从A地到B地行驶了30分钟,又从B地回到A地用了20分钟,这辆汽车行驶里程总计为多少?学生在读完这道题目后,首先根据已学知识“路程=速度×时间”进行计算,A到B的路程=1.5×30=45千米,B到A的路程=20×1.5=30千米。这时有学生提出疑问:A到B和B到A的距离不一样吗?教师让学生互相讨论,认真思考。经过学生之间激烈讨论,有如下几种解答方法,学生1:题目中没有给出汽车是按照原定路线返回,因此,B到A的路线可以改走近路;学生2:题目中说汽车由B返回A,可以走原来路线,但是没有到达目的地,仍然在路上;学生3:题目中虽然没说速度变快,但如果时间缩短了,速度肯定提高了,要不然不能到达终点。透过学生对审题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既分析了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又找到了题目的隐藏条件,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解答问题。

上述案例,教师通过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加清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突破了学生思维的局限性,让学生体会到审题是正确解答问题的重要基础,通过反思审题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二、反思解题方法,拓宽学生思维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问题的解题方法都不是唯一的,教师应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找到不同的解题思路,让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广的层次不断扩展,避免学生出现思维单一模式,师生之间要交流、总结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找到最优、最便捷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简便运算》中,有这样一道题:1.85×18+18.5×3.2-0.185×50。教师问:这个算式你们觉得如何计算?学生1:先算乘法,再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加减法;学生2:1.85、18.5、0.185之间存在倍数关系,应该可以互相转化。这时教师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根据这一思路进行反思,如何将这些倍数进行互相转换,一个乘数转换之后,另一个乘数如何变化?这时学生3提出:可以将1.85扩大10倍变成18.5,同时将18缩小10倍,将0.185扩大100倍,同时将50缩小100倍进行计算,算式变成18.5×1.8+18.5×3.2-18.5×0.5,我们再用乘法分配律计算,18.5×(1.8+3.2-0.5),根据这个学生思路,其他学生的思维被拓宽,纷纷提出可以将一个乘数变成1.85或0.185再进行计算,同时将另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相应的倍数,教师给出了这种简便运算的解题思路叫作“移位”,就是将几个不同数字通过移动小数点位置变成相同的数字再进行计算。

上述案例,教师通过在课堂中运用反思教学,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解题思路,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解题方法,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

三、反思解题结果,突破思维模式

學生在学习过程中,解题结果很容易出现错误,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有很多种,排除智力原因造成的错误,主要有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学生灵活应用能力弱、计算能力较弱、审题不认真等多种因素,因此,在学生完成解题后,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指导,让学生深思出现错误的原因,并找到避免重复出现错误的方法,让学生在深思的过程中突破思维定势,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简易方程》中,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0.75x+0.25=36.25大多数学生都计算正确,解出方程x=48,只有两位同学解出x=36.25,这时教师让学生将解出的x代入方程中进行检查,这两位学生发现,为什么方程的左边不等于右边呢?错在哪里了呢?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发现0.75x和0.25是不可以直接相加解方程的,0.25中不含有x,不能运用乘法结合律,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将两者相加解方程呢?经过学生分析当时的解题思路发现,在解方程时,学生没有认真审题,受思维定势影响,一看见题目中0.75和0.25相加可以凑成整数,误认为两个数中都含有x,就直接相加再解方程,导致了解题错误。

上述案例中,当教师在课堂中发现学生错误时,不是直接指出错误,而是让学生自己反思解题过程,通过学生认真分析思考,找到发生错误的根本原因,避免再发生同样的错误,让学生在反思中成长。

四、反思错题成因,养成良好习惯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具备反思意识,也懂得要在解题之后反思,但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反思。就拿计算题来说,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规则,也会列竖式计算,也知道要验算对错,但是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还是不能做到完全正確,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的错题,以错题作为学生反思的突破口,将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总结归类,帮助学生反思出现错误的原因,养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小数除法》中,教师给学生出了几道练习题,在订正对错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犯的错误进行反思,总结出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学生1:我的错误是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移动位置错误,除数移动了一位,被除数移动了两位;学生2:在除法试商的过程中,将试出的商和除数相乘时,把除数和商的乘积算错了;学生3:我在计算完除法以后,没有注意余数是不是比除数小,结果余数和除数相等,所以错了;学生4:除数是整十数,我把它看成一位数进行计算,所以商的位置写错了,而且在验算的时候,我也忽略了后面的0,因此出现错误;学生5:我在计算时,没有将被除数和商的位置对齐,因此计算结果错误……其他学生还有更多的错误类型,教师让学生将这些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总结归类,绘制成表格,当再次计算时参照表格进行反思,提高计算正确率。

上述案例,在教学计算题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反思出现错误的原因,自我发现,自我反思,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提高反思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解题结果、审题思路及错题的反思,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灵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李兴明.基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3).

[2]丁怀琦.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上),2019,(12).

[3]张静.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

[4]钱一仙.培养数学反思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J].小学教学研究,2018,(17).

[5]周浩.培养数学反思能力 提高学生核心素养[J].江苏教育研究,2016,(28).

[6]李超.试论小学数学中反思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6,(27).

猜你喜欢

反思能力思维小学数学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高中数学教学中反思性学习的运用分析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