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生活”与“实际”的桥梁
2020-10-14杨春贤
杨春贤
摘 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多样化的现代教育资源备受教师的青睐,而微课程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因其独有的优势,成为科学教师讲解生活化内容的“新宠”。本文就基于科学课堂中生活元素的渗透,浅谈如何实现微课程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小学科学;微课程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5C-0052-02
建立生活与科学课堂中的关联,指的是教师要对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进行整合,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的教学方式,其最大的教育特点在于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种亲切、熟悉的学习氛围,减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陌生感,从而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记忆。
而微课程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备受教师的青睐。所以,在当前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微课程的应用,完成生活元素的介入,实现科学课堂中生活气息的创建。
一、使用微课程,播放生活科学现象
科学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是具有紧密关联的,教师在科学课堂中教学的内容,也大多是生活中的现象。但是,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使用的教学资源只有课本,教师为学生呈现生活中科学现象的途径只有口述,显然,这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小学生而言,在认识科学现象时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同时,会让学生感到科学课堂的沉闷和无趣。所以,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可以使用微课程为学生呈现直观化的科学现象,让学生基于新奇的现象,产生认知科学知识的动力。
例如,在教学《叶和花》这一课时,相较于教师直接向学生介绍叶子的正反两面不同,不同叶子的形状、颜色也有不同的科学结论,教师为学生直观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叶子,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所以在课下,教师要先对生活中的不同叶子进行拍照,并将这些图片作为微课程的素材,进行微课程的制作。在课堂中,教师将课下制作的微课程播放给学生,让学生观看视频,直观地认识到不同植物叶子形状、颜色等差异性。随后,教师基于微课程中的生活现象,向学生提出“透过对视频中叶子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以便教师结合学生的理解,进行本节课的有效教学。在具体实施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生活现象,让学生进行树叶的分类,从而提升学生对树叶的认知效果。
显然,利用微课程进行生活现象的呈现,能够实现科学课堂中的灵活教学,让学生在动态、直观的画面中,真正地认识到生活当中的科学现象,建立生活化的科学意识。
二、使用微课程,讲解差异生活内容
教师进行科学知识讲解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生活内容的介绍,让学生完成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但是,同一科学知识却能够映射出不同的生活内容,而不同的学生对于不同生活内容的兴趣也具有差异性。在以往的科学课堂中,教师都是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喜好,为学生引入生活内容,以至于降低了少部分学生对科学知识学习的兴趣,这并不能满足当前课改的需求。所以,教师可以使用微课程来弥补这一弊端。
比如,在教学《认识液体》这一课中的“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这一教学内容时,在以往的课堂中,教师都是为学生展示同样的生活常见液体,让学生进行比较,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意愿。所以,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先在课下了解不同学生想要比较的常见生活液体,如有的学生想要比较牛奶和水的性质;有的学生想要比较油和水的性质等。随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为学生制作差异性的微课程视频,使每一个微课程视频中包含对生活中常见液体性质的比较内容,如有的微课中是牛奶和水性质的比较;有的微课中是油和水性质的比较等,之后,教师以微课程中的内容进行命名。在课堂中,教师将制作的差异性微课程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微课程的名称选择自己想要比较的生活液体性质,使不同学生的认知需要都被满足,从而提升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不难看出,在科学课堂中对生活元素进行引入时,教师可以基于微课程的开放性、简易性,为学生提供多个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自由选择,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
三、使用微课程,呈现生活科学习题
习题是小学科学课堂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基于习题的解答,学生能够完成对科学知识的应用,同时进行科学知识的回顾和反思,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解题情况,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实际,以便结合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健全科学知识体系。因此,在应用微课程进行生活元素的引入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程为学生展示包含生活元素的习题,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
以《气候与季节》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其中包含“天气变化的规律”“气候特征的概念”等科学知识,在教师为學生讲解了基础的内容后,教师利用微课程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以下习题:(1)在我们生活的地区,夏季有什么特征呢?秋季呢?(2)在不同的季节中,动植物会表现出什么样的变化呢?随后,学生结合自己掌握的“天气变化的规律”“气候特征的概念”等知识进行上述习题的解答,并将答案反馈给教师,使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实际认知情况。
此外,结合这些生活化的习题,教师也可以进行视频制作,让学生结合教师的讲解,自主完成对科学知识应用方法的进一步学习,提升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可以看出,基于微课程提出生活问题,对于生活化科学课堂的建构是十分必要的,能够强化学生的科学知识应用意识,让学生真正地使用科学知识进行生活问题的解答,逐步完成对科学知识的内化。
四、使用微课程,渗透生活科学常识
生活中的科学常识是科学课堂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科学教材中由于篇幅的限制,没有对生活中的科学常识进行详细的介绍,以至于教师在课堂中常常忽视对学生进行生活常识的教学。而微课程具有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特性,所以,教师可以使用微课程来弥补课堂中的缺憾,为学生讲解生活中的科学常识,使学生在自主观看中,完成对科学常识的学习。同时,当学生对微课程进行自主检索和观看时,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够得到相应的锻炼,从而实现科学综合素养的发展。
以《气温有多高》的教学来说,当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教授了“温度的读法”“温度的写法”“测量温度的方法”等内容后,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程,向学生渗透“百叶箱”的生活科学常识。“百叶箱”可以分为轻型百叶箱和木制百叶箱两种,是用来测量温度和湿度的装置。“百叶箱”的设计使其既能够避免风雪的影响,实现对测量仪器的保护,也能够很好地感受到外界的温度和湿度,从而完成测量的工作。同时,基于百叶箱的功能和作用,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百叶箱是相同的,并且都安置在离地1.5米处的空旷草坪上。在微课程中,教师介绍上述内容,使学生在观看微课程中,能够逐步了解有关百叶箱的相关科学知识,更好地以科学的视角看待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理解背后蕴含的科学哲理。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利用微课程可以实现生活中科学常识的渗透,方便学生建立科学思维,让学生真正地基于科学视角进行生活现象的观察,逐步构建生活与科学的关联。
总而言之,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结构等多个方面出发,充分使用微课程实现生活化内容的引入,让科学教学处处彰显生活气息,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科学知识的意义,使科学教学更具人文性。
参考文献:
[1]陆惠.小学科学微课程开发的设计与实践[J].内蒙古教育,2019,(17).
[2]高翔,叶彩红.小学科学微课程开发的设计与实践运用模式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7,(6).
[3]马晓远.小学科学微课教学实践初探[J].学周刊,2018,(10).
[4]何海波.小学科学课堂引入微课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5).
[5]刘静.微课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36).
[6]范明刚.小学科学优质微课程的特征描述[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4,(12).
[7]闫长艳.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