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专业学生性爱观调查研究

2020-10-14张雯卓董巧遇赵碧莹戴辰阳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艺术专业大学生

张雯卓 董巧遇 赵碧莹 戴辰阳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恋爱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现代社会观念也越发开放,大学生的性爱观如何发展、是否扭曲也已成為家长及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在思想上已趋于独立,对于性爱,他们也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但学子们的恋爱观还是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需要全社会的进一步关注和重视。而我们的研究通过对周边环境的改善、加强有关知识的普及等方法,让学生们对爱与性的自我认知更加明确。

关键词:艺术专业;大学生;性爱观

近十多年以来,有关性爱观这个话题,通过不同的途径调查,撰写学术论文等方式展示了研究的诸多成果。而当代青少年在面对社会诸多诱惑与选择时,其性爱观如何无疑也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受各方面环境的影响与三观认知的不同,学子们的性爱观及行为又究竟如何?因此我们选择以艺术学子为代表的一部分人群,对其性爱观展开深入调查,总结其中的成果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措施。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1.调研目的

为了响应国家对于大学生的生活健康及心理健康的号召,我们开展了针对不同环境中相同个体的恋爱观及性认知等问题的调查研究,经过分析探索,深刻剖J析在不同社会环境与心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这些问题存在的差异性,从而提出相关的解决思路和方法,目的旨在传播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性爱观,让更多的青年学子自爱自强,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2.调研内容

我们就合肥三所完全不同的高校,分别为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大学及安徽艺术职业学院的艺术学子们展开了关于性爱观的调查。三所学校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大不相同,周边分布城中村和经济开发区等区别甚大且鱼龙混杂的社会环境中,而且不同学校的学习氛围也存在较大差异,有极强的对比研究性。

3.调研地点、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线上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考察的方式,分别对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大学及安徽艺术职业学院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60份,并对学校周围进行了走访考察,力求调查结果的真实性。

4.调研过程

本次调研,分为五个步骤进行:选题分析、问卷制定、发放问卷、资料整理、撰写报告。

选题分析。通过收集资料,对校园内部环境及周边环境开展走访调查。

问卷制定。为较全面的了解各方面环境对艺术学子恋爱观及性认知的影响,我们拟订了以恋爱观和性认知为主题的调查问卷,其中包括学校、专业、年级、恋爱生活、生理知识、爱与性、婚前性行为等问题。

发放问卷。运用课余时间,小组成员通过网络发放及回收问卷调查的方式,力求做到抽样调查人群的随机性,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有效性。

资料整理。对调研收集到的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分类、总结、统计等工作,分析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撰写报告。调研的最后一个步骤,调研报告的撰写,真实、系统、规范的记录此次调研的经过结果,形成书面报告,展示调研成果。

5.调研时间

本次调研时间为2019年5月至6月

6.调研结果

我们共发出360份问卷,收回360份,共三个学校,每个学校有120份,其中各年级分到30份,共四个年级。

1.在恋爱对象的选择方面普遍看重外貌、性格、身高(个人本身),其次是感觉、地理位置、工作潜能(生活家庭方面)

2.不同地区的学子对恋爱地区的选择有所差别

3.对生理知识的认识差异性不大

4.对性知识的了解受环境影响大不相同

5.对性与爱的关系认知差别极端性显著

6.学校地理位置的不同对在校学生性行为的影响

7.对爱与婚姻的看法普遍较为开放

二、调研成果分析

本次调研主要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的前半部分问题的着重点在于了解学生的个人生活背景及恋爱现状,而后半部分问题则侧重于学生自身对于性相关概念的理解及认知。通过收集这些问题的数据,我们进行大数据对比分析从而了解大部分艺术学子对于性爱观的理解。

1.个人生活背景及恋爱现状

当代大学生对于恋爱是好奇的也是懵懂的,走出高中校园的紧张氛围后,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在大学时期谈一场恋爱,相对于单身的同学来说,父母则会给正在恋爱中的学子多一些零花钱,以满足其日常开销。

通过数据不难发现,一方面,从恋爱情况看,不同学校的艺术学子的看法不同,安徽大学的学生相对看重学业,而安徽艺术职业学院的学生则更看重感情,这或许是由于生活环境及自身恋爱经历的不同,有些人早早情窦初开有过丰富的恋爱经历,有些人却对此一窍不通,因此大家对于恋爱对象的选择上也各执一词。

另一方面大部分艺术学子在选择对象上都会比较看重颜值、性格、身高和感觉,且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在本地寻找恋爱对象。

其次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对恋爱持保守态度的人占了较大的比例,主要体现在十分在意恋爱对象的过往经历。此问题上只有小部分人持无所谓态度。

2.自身对性知识的理解及认知

当问题上升到性爱层面时,大部分大学生还是认为了解性知识是重要的。

对于性与爱之间的关系,大部分人认为先有爱后有性,或是爱与性可同时产生,对于性与爱的关系,可以说是有相对正面的认知。

而对大学生发生婚前性行为的看法,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只要不在学校,不影响别人即可,但是自己不会这样做。这样的想法看似并无问题,实则从侧面反映了大家对该类问题“与我无关”的态度。

另外在性行为方面,部分学子也已经体验过,且偶尔会有性压抑的现象。对此问题当然也有人选择了避而不谈,具体情况可能各不相同,但从这部分敏感的选项设置也的确可以看出大家的恋爱观差别甚大。

提及恋爱和婚姻的关系,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谈恋爱不一定要结婚,对于恋爱,或许都是持游戏的态度,婚姻问题,大多数人也许会觉得话题太过沉重,大学期间讨论为时过早。

3.外部环境对大学生的观念影响

由于学校对性爱教育存在不完善的情况,或者受到周边环境乃至受到家庭的影响,一些学生对于性爱观的理解有了偏差,其影响主要分为以下两点:

4.家庭及自身生活环境的影响

三所学校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圈,学生一定概率上会受其影响,但是相对于校园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学生的恋爱观及性认知主要源于原生家庭及成长环境。

例如,家庭条件较好且自小生活环境较为开放的同学,大多数早早经历过恋爱,到了大学物质生活也能得到很好的保证,恋爱观即较自由随性且热烈自然;相反另一部分对于恋爱问题、性行为等避之不谈的同学,可能各方面成长环境较为传统且中规中矩。

5.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经过我们对三所学校的实地考察后发现,三所学校都未设置关于性教育的课程,因此性爱观的形成只能靠学子自我理解和受周边大环境所影响。

客观上来说,进入大学校园之后,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在同一个场所进行日常的学习交流,不同的地域文化及行为习惯也产生了碰撞与融合,且在成年之后对于恋爱及性的问题已经众多学子搬上了台面进行讨论。

调研数据表明,安徽艺术职业学院由于周围环境较为开放,且校内管理上相较于其他两所学校较薄弱,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也相对较差,因此对于性爱观则更加开放。反观安徽建筑大学的周边环境也相对较开放,但是学生相对自律。另外安徽大学的学生有些过于保守,认为其过于敏感。

三、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各方面环境对于恋爱观及性爱观的影响还是尤为重要的,而这种影响对于学子来说也是好坏兼备,具体的理解及认知等方面的问题因为调研基数有限,在此我们也无法深刻剖析,但是其中主要问题还是十分清晰明了的:

1.对于恋爱对象及相关条件的选择太过片面

潘绥铭教授曾著有《性爱十年:全国大学生性行为的追踪调查》,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和访谈调查而得。其中他認为:“性科学知识即人对人类整体的客观性活动的科学认识,性价值观是指人对自身和他人性活动的主观感受与评价。”

而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对于恋爱对象的选择上,很多人过于片面,这恰恰体现部分学子性价值观出现了较大的问题。

例如对于恋爱对象的影响因素,大部分人的选择都是外貌、性格、身高、眼缘等一类表面因素,而对于工作能力和未来潜力、学历学识等潜在因素则并不看重,从而导致部分人认为恋爱只是游戏;而在恋爱现实问题中,基本上三分之二的人都选择了本地恋爱,对于异地恋爱,很多人都认为距离太远会影响双方的感情。其实对于恋爱,这种想法显得较为片面。如果距离真的可以消磨感情,那么未来工作了之后又该如何处理两人关系呢?另外对于另一半的恋爱经历,大部分同学都非常在意前任的过去。在恋爱中,过分执着于过去正是对于感情片面不信任的表现;并且在问及恋爱相处时间时,部分人选择了较长时间的陪伴,其实对于恋爱中相处的时间,只要相互认为舒适即可,而过于片面的纠结时间对恋爱关系并不是一件好事。

一般来说,无论受何种主观因素影响,恋爱对象的选择,不能过于片面,而是应该放宽眼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人,从而进行更愉悦的恋爱及性生活。

2.少部分同学对于性及相关问题的了解太过自我

朱琪和徐震雷曾说:性观念是“对性的总的认识和态度。包括对性生理、性心理、性行为、性道德、性规范和性文化等的总的认识和态度,有恋爱观、婚姻观、对性别角色的看法等。可分为社会性观念和个体性观念。”

关于性相关的该类问题,少部分同学的理解太过自我,这方面的个体观念显著导致他们的性爱观产生了偏差。

在关于爱与性的关系中,少部分同学认为先有性才会有爱,甚至是有性而无爱,这样的想法都过于偏激,过于放浪形骸的性行为于个人心身健康均无益;而在接下来的大学生对于婚前性行为的看法中,部分同学也认为只要不在学校就没有问题,但是自己却不会这样做,这样的想法过于自我,甚至是有些矛盾,是在对“性”与“爱”扭曲的理解中形成的,通俗的说就是动物本能让其享受快乐,思想教育却让其克制隐忍,反复矛盾着的同时颇有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态度。

对于性及性观念等话题,封建礼教式的性压抑,还是激进无知的性放纵都不可取。我们既不应太过自我,也不是全无所谓,而是应该以正确的积极向上的观念去理性对待它。

3.少部分同学对于恋爱或是性持无所谓态度

现在的大学生在异性交往方面更加注重情感上寻求快乐,把恋爱的成功与否看得不那么重要。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恋爱与婚姻无关,据一项对北京、上海等9个地区12所大学3360名在校生的调查发现:总体来说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和目的是不清晰的,而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生理和心理需要、排遣寂寞、感情寄托、从众心理等,基于这样的动机,大学生往往重视恋爱的过程而不考虑结果。

而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发现,同样,就恋爱或是性,少部分同学的态度过于无所谓,未免有些太过儿戏。

另外对于性、性文化及生理健康知识的看法,少部分同学认为这是无所谓的。但是就相关知识,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相对了解,这样既是为了身体健康考虑,也是为了心理健康着想;而对于恋爱与婚姻的态度,少部分人认为恋爱只是游戏,对于恋爱持有游戏态度是对于恋爱对象的不尊重,也是过度盲目崇尚性自由的表现。

恋爱或是性,是人生中必定要经历的事,我们不应该把它当作是一种游戏或是消遣,认为它不重要,这既伤害了别人,也让自己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而如果仅仅把恋爱当作过程而不在意收获或者与婚姻相关的结果,或许并不能收获美满的爱情。

4.关于性的相关问题很多人选择避而不谈

问卷中关于性行为的问题给予了开放性的选择,在可以选填的该问题中,不出预料有很多人还是选择避而不谈,认为这一类话题都过于敏感。

其中大部分人对于两性生理知识的了解都很少或是一般,这说明大部分人还是对于两性知识比较排斥,认为这不重要或是太敏感;并且关于性压抑这件事,通过结果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很多人其实都是在不了解性压抑的情况下随意填写的。关于性压抑,学生常有或是总有,但是并不了解性知识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合理的,所以少部分人对于性压抑这件事还是了解甚少,甚至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下定义般的回答;另外关于性爱的选择有少部分人选择了不填,可以看出还是有人认为性相关的知识过于敏感,对于性体验,这部分人觉得公开讨论该类问题过于露骨。

以上可以看出,对于两性知识,存在不少极端的回答及想法,但是适当的了解并不是一件出格的事情。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新时代的学子们理应对性知识抱有开放与理解的态度。

四、解决问题的建议

1.校方及相关部门应开展相应的宣传

经过我们对于三所学校的内部环境调查,三所学校对于性教育课程都不太重视,对于正确的性知识宣传也并不到位。我们希望学校可以更重视性相关知识,在课程中多增添一些性教育相关的知识,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更加自爱。同时校内可以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性知识的讲座,或是制作海报举办征集活动,以有趣的形式将正确的性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们进行自我的思考,产生共鸣。

2.大学生加强相关认知

通过调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性相关知识的认知并不全面,有的已经偏向性放纵,有的又过于敏感内敛。我们希望学生可以通过课后的学习,或是老师、家长的开导,加强对性相关知识的认知,对于性或是恋爱,有较为清楚的认知,而不是模棱两可或是偏执已见。

3.社区内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对学校周边环境的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受生活环境的影响较明显。相对于外部环境较优美的安徽大学而言,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周边环境较为杂乱,人口密集且流动性强,学生受到来自校外的诱惑较多。我们希望学校周边的社区可以加强内部管理,从而营造一个安全良好的氛围,这不仅美化了城市,也有利于帮助学校内部及学生的思想建设。

五、结论

当今社会对于性爱依旧讳莫如深,虽然观念较开放,但是受礼教传统的影响大部分人还是在矛盾中左右摇摆。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大学生的性爱观成了许多专家教授乃至全社会学一直关注的热点话题。在众多大学生中,思想较为开放的当属艺术学子,我们通过了解艺术学子对于性爱观的认知,从而侧面反映了部分大學生的性爱观。

通过对三所高校学子的调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成长经历,学校周边各方面复杂的环境都影响了学生的恋爱观及性认知,同时校内对性教育课程的缺失也引发了诸多问题。

我们通过这些问题的发现提出的些许建议,希望可以作为参考,引发更深的思考。面对当今充满诱惑的社会环境,年轻人更应该重视性健康,性爱不该是人们避而不谈的话题,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拥有健康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孔燕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科学出版社,2001

[2]潘绥铭,《性爱十年:全国大学生性行为的追踪调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5-1

[3]张瑜,论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

[4]赵瑞芳,对高校大学生性认知、性观念的调查研究[J].中国性科学,2007

猜你喜欢

艺术专业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职业学校艺术专业“团—团”合作探讨
高职艺术专业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浅谈艺术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就业为导向的艺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构探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高校艺术专业大学英语的ESP模式构建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