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新常态,演艺行业何为?
2020-10-14
当疫情防控步入新常态,舞台、剧院、观众间的联系和接触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在日前举行的上海大剧院“20/20演出季”发布会上,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与舞蹈家金星、导演马俊丰、百老汇点播大中华区总代表曹冶博、大麦网KA场馆业务部总经理胡乐天,围绕着“非常时期下,表演艺术行业如何应对新常态”的主题,有感而发,非常坦诚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见解。
一.疫情之下,艺术家的创作有变化吗?
金 星:疫情对我来讲没有任何改变,我还是按部就班地生活,疫情前,我到公共空间也会与人保持距离,这本来就是我的生活常态。我们舞蹈团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一直在创作排练中。我觉得,疫情是人类的灾难,但是对艺术家来说,这个时候你还能保持一个正常的心态和状态去创作,还有作品呈现,这反而能证明了你在坚持什么,在做什么。
二.什么时候能看到国外演出?
张笑丁:从我们发布的新演出季中,大家会发现都是国内的项目。这次上海大剧院打破22年的跨年演出季设置传统,首次推出“20/20演出季”的当年演出发布。因为我们对海外项目做的判断不是特别乐观,可能到明年上半年都有点悬,可能到下半年才能够恢复到一个常态。所以我们不设立过长的演出计划,根据全球疫情变化对演出内容及时做出调整。海外演艺的重启还需要我们继续等待。
三.为什么要做线上演出?
曹冶博:作为商业制作公司或者制作人,在目前的疫情环境下,只能先考虑活着,现在很多国外剧团的愿望就是让自己的牌子活下来。幸存者才是胜利者,你这个品牌活下去才能有未来的可能性。在演出无法进行、补贴和保险还没覆盖到位的情况下,其实我们是被迫推动要想办法去探索。我们公司内部总结是转行但不转业,我们的节目也是秉承这样的思路去转行的,去做一些线上演出,把它的价值体现出来。
四.如何看待线上演出?
金 星:就我本人来说,在网上看现场演出,看舞蹈、听音乐、看话剧,我是很排斥的,但这是一个大趋势,我不否定它,但我自己永远是现场的人。我个人的观点是,音乐节目上线更合适一些,因为音乐不会让人失去自己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但对于话剧、戏曲、舞蹈这些需要感官和听觉同时感受的门类就特别难。线上演出你能看到什么,决定权在导演、摄影师、剪辑师手里,观众如果在现场看,这个决定权在观众自己。线上演出对戏剧和舞蹈这种类型的节目来讲,只是传递一个信息,但很难得到震撼和激动,这是最大的问题。而且线上演出对演员来说没有现场的刺激了,演员要是功力不深的话,都不知道自己唱得如何、演得好不好、节奏对不对,功力再深长此以往也会慢慢退功,这是令人担忧的事。
马俊丰:线上演出是一个新趋势,当然我也是有点抵触的,我肯定是更喜欢现场的。作为线上演出,你完全不知道台下的人什么反应。前几天我与何冰聊天,他说,做现场演出,就像大家一起来做梦,但是线上演出,感觉是观众来看我们做梦,完全不一样。台下人传递炽热的目光,哪怕台上的一个错误都会反馈到台下,笑声和掌声都会影响台上节奏,这是线上演出无法做到的。因为上线了媒介就变了,情感诉求方式就不同了。比如我在纽约看《汉密尔顿》现场气氛超级热烈,邻座的观众互相不认识的,也和我击掌欢呼。但是我在家看了《汉密尔顿》的现场放映,毫无感情,冷冰冰的,我孤孤单单一个人,就像一个独居老人。
五.观众会为线上演出埋单吗?
胡乐天:每个渠道的受众群体是不同的,他们的认知和习惯我们称为场景,场景不同,观众的期待也不同。说到付费看线上演出的群体,我认为,目前线上观众群体与走进剧场或者现场去看演唱会的群体是不太一样的。我觉得在做线上之前,必须要想清楚线上演出到底是为了什么。你是要赚钱,还是说要做宣发,还是说为了将来你的线下演出去培养新的客户、新的观众群体,这个问题想清楚了,才能明白你的线上到底要放什么东西。比如《汉密尔顿》在“迪士尼+”上线放映,《汉密尔顿》本身知名度非常高,迪士尼的现场拍摄技术也非常好,加上“迪士尼+”频道也是一个不错的现场平台,所以放映效果很好。但是如果真的把《汉密尔顿》放到电影院去放,也会有这么好的效果吗?我也打个问号。
六.线上演出与线下演出共存会成为今后演出市场的常态吗?
张笑丁:线上演出是趋势,不是说你排斥或者依赖这样简单的一个维度两极去看待的。其实整个疫情期间,许多线上演出活动做得有声有色,比如西安交响乐团的云上国宝音乐会、华山之巅音乐会、国家大剧院的四季音乐会、《汉密尔顿》的线上放映等影响力和效果都非常好。今年的萨尔斯堡音乐会可能是国外唯一如约举办的艺术节,虽然也有缩减,但是他们仍然努力去做到现场呈现,同时也做了网络同步播出,向大家表达了希望能够尽早回归剧院现场的心意。有一点我不同意金星,我觉得线上演出与观众是有互动的,有弹幕、有评论,但它和现场的互动是不一样的,线上观众是对着屏幕互动,等于说是等播放的时候,艺术家才能够通过弹幕接受到观众的反应,是有延迟,但观众确实是有反馈的。
胡乐天:线下演出肯定不可能被线上完全取代,我对未来现场演出的恢复持乐观态度。未来我认为两者应该是有互补和融合的。不是单纯地把线下做的那部分照抄到线上去,那样是没有生命力的。好莱坞也是在美国大萧条时期兴盛起来的,最早的默片、黑白片很多也是拷贝了舞台演出搬到大银幕上的,但是后来慢慢地电影就变成了一个独立的门类,所以线上演出将来会不会也走出一个新方向呢?这是我们要考虑的。作为互联网企业,我们也希望用各种新的技术手段帮剧院、电影行业做各种延伸,尤其是疫情常态化以后,有没有可能帮整个行业再做一点增量,扩展新的市场,我们也在学习整个过程,希望能积极地促成这些线下活动与线上的融合。
七.从事艺术行業的人是不是要赶上短视频潮流?
金 星:作为观众,我看到好的现场,会被打动,这种震撼以后会改变我对生活的思考,但线上演出不给思考,我只是接受信息。现在大家都用短视频,但是我觉得很多学艺术的小孩看到那些短视频就开始模仿,他们没有感受过现场的震撼,没有思考我为什么要从事艺术,他们没这种感觉,只是在模仿拷贝做短视频赶紧挣钱赶紧飘,这种生态现象极其不好,对剧场来说影响也很大。我希望我看到一个戏剧,它能改变我的人生态度,现场听到一首歌以后,让我对声音崇拜。我希望我们的剧院、剧团、学校能够保护那些有才华的演员,让他们别失去在台上站的瞬间的光芒,很多演员就那么几年的光芒,这几年没有舞台,没有观众,他们的光芒就没了。